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原煤炭部长:追寻中国煤炭梦
一位对共和国煤炭事业功勋卓著的煤炭部长,曾身披绚烂光环,也身处风云宕荡之中。
上世纪末一位叱咤风云的煤炭行业领军人物肖寒,与我们渐行渐远,已鲜为人知了。
我与肖寒部长的儿子韩保平曾为同事,为了老人出版回忆录的事他找到我,我们有幸一起聆听老人慷慨的回忆,并完成了《追寻中国的煤炭梦---肖寒口述实录》一书。
那是一个冬日暖阳的日子,北京东城区南锣鼓巷,阳光洒向安静的胡同。86岁的肖寒激动而坚定的言语打破了四合院的宁静。
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的最艰苦年代。河北省馆陶县成立抗日人民政府,领导减租减息。肖寒跟随当时的县乡领导,投身民族解放运动。同年5月,肖寒年仅13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他的原名叫韩红章,而当时的县委书记鲁大东(后任四川省委第二书记兼省长)一直叫他小韩,为了保密,他根据谐音改名为肖寒,并延用至今。
从早年担任河北峰峰矿务局、开滦矿务局党委书记,到后来担任煤炭部部长,以及受命组建神华集团,肖寒的经历是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见证了煤炭工业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转变。
谈到从开滦党委书记,调到北京任煤炭部长,肖寒坦言,那时文革期间,许多煤炭企业停产或减产。1974年,全国煤炭欠产1700万吨,有些地方连冬季取暖用煤都不能保证。周总理和管经济的李先念副总理多次点名要开滦煤矿多出煤。当时,多出煤是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
在全国否定奖励机制和工资差别,干多干少一个样时,时任开滦党委书记的肖寒朝思暮想,怎样把煤炭产量搞上去。他想,只有按劳取酬,实行计时计日工资加奖励,才能促进生产,提高产量。他提出让井下工人收入高于井上工人,主要工种高于辅助工种,重体力劳动高于轻体力劳动,工人高于干部。
开滦在进行改革之时,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批判按劳分配扩大了资产阶级法权。政治高压之下,肖寒隐忍求全。有一次,开批林批孔大会,肖寒用林彪在东北不到战场指挥的例子,强调干部要下井参加生产,使组织批判会的人无语可说。
通过在全国煤炭行业最早实行综合改革,开滦产量大幅增长,肖寒决定进一步挖掘生产力,使产量翻番。原来开滦井下人员多、产量低。经过试点实验,肖寒把工作面集中起来实行机械化。当时,进口了3套国外先进的综采设备,年产量达到2520万吨,终于实现了翻番目标。
1977年10月29日,人民大会堂。中央政治局听取煤炭部工作汇报。当听到开滦生产能力翻番,相当于增加两座年产200万吨的大型煤矿,全员工效是全国平均效率一倍时,邓小平发问:为什么这么好?
李先念说:开滦的管理跟别处不一样,他们坚持生产和安全责任制,工资井上井下不一样,井下工资也不一样
邓小平说:开滦生产翻番,肯定是好经验。开滦经验要总结,全国都要学习开滦。
在全国兴起的学大庆,赶开滦运动中,肖寒告别了开滦煤矿,升任国家煤炭部部长。
这些今天看似简单的道理,当年却不知要冒着多大的政治风险。惟有胆识和睿智,才能有如此的首创气魄。30多年过去,肖寒仍清楚地记着邓小平的话,我非常感激他的支持!
1978年9月19日,邓小平视察开滦煤矿。当时还在批判奖金挂帅、物质刺激。肖寒试探着问:煤炭的价格低,工人的待遇也低。井下工人劳动强度大,可否多发点奖金?井下实行岗位津贴,免费供应中餐呢?
可以!邓小平非常干脆,当即拍板。
1979年1月,全国煤炭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经国务院批准,全国平均每吨煤提价5元,增加采煤工人井下津贴。井下班长岗位津贴等在全国煤矿系统执行。
同年12月,肖寒调任当时国家经委副主任,分管能源局工作。后又转任国家能源办副主任。任职不到月余,他就到国内瞩目的陕北神府一带考察,在神木县招待所的窑洞里,和专家们规划神府煤田建设。看到十多平方公里,蕴藏数千亿吨的优质煤田,肖寒兴奋的像抱了个金娃娃。
不久,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和一位副总理先后到陕北地区考察,回京后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发陕北煤炭资源。肖寒参加会议,并在两个月后,受命担任为此而成立的华能精煤公司董事长。他想学习美国的田纳西州矿区,建设神东特大型现代化煤炭基地。但办大矿阻力重重,原来设计年产60万吨,有关部门非要分成两个30万吨才批。
1992年8月,朱镕基副总理到矿区考察3天,行前他交待肖寒,一定要把神东矿区建设成为国家能源战略基地,高效率、少用人,不搞人海战术。资金由国家给予提供,矿区建设列入国家计划。
肖寒他们提出煤电路港四位一体的建设思想,即煤矿、电力、铁路、港口同步建设。朱镕基听了后慷慨地说:我再给你加一个‘航’(海运)字。就是五位一体。这个战略设想,构架了后来神华集团的雏形,也是国内其他企业至今无以伦比的综合管理模式。
有了国家的政策支持,矿井设计的手脚逐步放开。大柳塔矿设计年产120万吨,后改为300万吨,再后来又提高到600万吨。
1993年,曾任国家计委主任的宋平到矿区考察,他说:原来只想在这个地方办小矿,现在看来,搞大的是对的。没想到你们搞得这么快,技术这么先进,这么现代化。
1995年10月,神华集团公司在华能精煤公司基础上正式成立,肖寒任首届董事长。翌年1月,大柳塔矿建成投产,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消息和图片,称其为我国煤矿建设的里程碑。
神华集团的发展以5年左右为一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柳塔矿投产,包神线投产,形成年产1000万吨煤的能力。第二阶段是神朔线投产,形成产能2000万吨生产能力。第三阶段是朔黄线、港口投产,再加上生产3000万吨煤的生产能力。第四阶段是进一步改扩建,提高现代化水平,铁路和煤矿扩建,煤电一体。现在,神华集团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能源企业,跻身世界五百强前列。肖寒也已堪称神华的创始人和奠基者。
尽管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但毕竟多年退居现代生活的幕后,肖寒的话语与时代多少有些隔膜,这部回忆录虽然十几万字,却磨砺了五年之久。还由于文革以后,有人以当年开滦抓生产、搞翻番,是为极左路线服务为名,纠起历史旧账,使肖寒心结难却。但肖寒追寻中国煤炭工业现代化的梦想从未中断,以此而欣慰。
把握他的人生线索以及本书内容,有两个重要的节点,就是他从开滦到煤炭部、从国家经委到神华集团,而这两个转折正是这本回忆录的看点和精华。这正像本书封底的提要:周总理表扬开滦煤矿立了功;胡耀邦赞赏我的煤炭梦;邓小平批准引进一百套综采设备;朱镕基鼓励创办神华集团
中国在世界上使用煤最早,也是煤产量最高的国家。煤炭是中国的基础能源。煤炭与电力是密切相连的上下游产业,电力企业燃煤量占全国煤炭消费量一半以上。由于资源布局无法改变,推进煤电一体化建设,实现煤电联营势在必行。肖寒参与组织和创建的中国神华集团,坚持煤电融合发展战略,是作者心中最辉煌的梦想。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背叛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历史的进步、人类的进化不都相当于一种背叛吗?可背叛又有限定和程度,人类一切美好的、向上的激励因素,都不应在背叛之列。
透过肖寒的人生风云,追寻英雄迟暮的背影,让人看到了一种可传代济世的精神。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