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树根上雕琢的矿区“艺术家”张学
根雕艺术家张学
他42岁,是一名矿工。他从事根雕创作15年,雕琢出100多件根雕作品。他就是山东能源淄矿集团亭南煤业公司根雕艺术家张学。
1998年,张学在埠村煤矿当上了一名矿工。一次到济南英雄山逛文化市场,正好那里举办根雕艺术展。以树根自生形态,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而创作出的根雕艺术作品,深深地吸引了张学,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和乐趣。有点绘画功底的张学,从此和根雕艺术结下了缘。
玉兔奔月
从济南回到矿上后,张学扛起镐头就上了山。费了很大力气挖出来不少树根,却感觉没有可利用的形态,只好全都丢掉。奇特的树根往往生长在环境最险恶、最艰苦的条件下,必须到深山里才容易采集到,张学这样想。慢慢地张学体会到了寻找根材的过程,就是运用生活经验和艺术修养寻找创作题材的过程。
张学说,根雕必须选择材质坚硬、木质细腻、不易龟裂变形能长久保存的树种,如黄杨、柏木、荆条、酸枣、刺槐、山葡萄、丁香、榆木等都是根艺造型的上好材质。树木之根因生长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天然的奇态怪形,讲究的是形和势,注重的是形和神。每当找到喜爱的枯根,张学总会先把树根清洗干净,晾在阳台上自然风干,用凿子去掉树皮,然后看着它们构思造型。有时能整整想上一天,饭都忘了吃。一旦灵感突发,手就停不下来了。
通天有我
根材找到了,也处理好了,便开始雕刻。虽然张学有绘画功底,但在树根上雕刻可不像在纸上画画那么简单,不单要画,还要描、刻,这些技术都得掌握,同时还要对树根做防腐、色彩等技术处理。一旦根材被选择,脑中必须有一定的概念。在树根上雕刻首先要讲究神形,而且一处落刀错误就会把树根毁了。第一次失败了,就第二、第三次就这样一个树根一个树根地雕刻,一个树根雕下来不知要磨多少次刀片。最初连拿刀的姿势都不对,经常割破手指。面对一次次失败,张学毫不气馁。为了掌握雕刻的刀工技术,他拜刻图章的艺人为老师,一看就是几小时。为了掌握根雕刻绘的本领,他购买了很多根雕方面的书籍。防腐处理不会,就自己摸索着干。在一年的业余时间里,他几乎没干别的。通过不断练习,终于掌握了在树根上雕刻的基本功。
来到张学的制作间,阳台上堆满了工具,锯子、扁铲、刨子、凿子、木锉等,一应俱全,仅各种刀具就装了满满一箱。除此之外根雕还需要剪刀、毛刷、砂纸、棉纱等基本用具。着色时,还需一些辅助材料,如胶、石蜡、漆等。
张学的悟性和灵气在于擅长发掘,利用树根形态和肌理的天然之美,再根据不同质材巧妙构思,进行创作。通过剥皮、清洗、阴干、锯、凿、刨、锉、磨、打蜡等二十多个步骤,精雕细刻后,一件根雕作品便展现于案头。比如根雕作品《蛇》,就是通过对形状如蛇的树根进行稍微修饰,蛇的头部神态便栩栩如生,跃然而出。前来观看他根雕作品的朋友向他讨要根雕,他一般都会答应,还会给朋友讲每个作品后面的故事。每逢这时,总是张学最开心的时候。
金鸡独立
张学说,同样一截根材,不同时间和场景看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2002年的一天,正在山区寻找树根的张学,看到一家农户门前的一个树疙瘩形似乌龟,背上还驮着人,这不就是西游记的造型吗!他软磨硬泡终于打动了主人,把这个树疙瘩送给了他,他用摩托车带着回到家中时已经半夜12点了。他的根雕作品《通天有我》就是那次的意外收获。
走进张学的家,立刻会被客厅里的根雕作品所吸引,让人耳目一新。摆弄这些玩意挺好,既能陶冶性情,又能美化生活,还能强身健体呢!张学说。
做一个根雕作品,家里到处是木头屑,有时雕刻起来连饭都忘了吃。张学的妻子说,他做根雕简直入了迷,休班回家就往外跑,城里小区的枯树要挖走丢掉,他当宝贝一样花钱找人用三轮车拉回家;农村有刨树的,他就去帮忙,就是为了要那个树根
2009年,张学从埠村煤矿调到亭南煤业公司,闲不住的张学每天下班就会外出寻找创作素材,周围的塬上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还经常利用网络,寻求共同爱好者,学习借鉴他人根雕的好方法。为相互切磋,他还把自己的作品发到网上同大家一起交流。15年间,他先后创作出根雕作品100多件。代表性作品有《蜗牛搬家》《玉兔奔月》《骏马踏青》《金鸡独立》《观音送福》等。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