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兖矿集团东滩煤矿自办文学刊物 24年记录发展史

文章来源:兖矿集团东滩煤矿 作者:王建 陈勇 时间:2014年05月28日 字体:

山东兖矿集团东滩矿踏上征程第一天,一本散发着油墨香气的刊物被职工争相传阅。它以专业的精神,文化的品位,大气的风格让人刮目相看,这就是兖矿集团东滩矿工会主办、两次荣获全国煤矿优秀文艺期刊的《升华篇》。

东滩矿亟需代言人

投产初期,面对矿井18个生产系统中有10个不完善的局面,来自四面八方、素质参差的第一代东滩人迎难而上,拉开了创业序幕。

创业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当时社会正值文学运动蓬勃发展,家作为明星被追逐,杂志像今天的iPhone一样被抢购,高分考生争上中文系。各种文学社团如星星之火燎原,厂矿自办报刊如满天繁星闪烁。

时任东滩矿党委书记高兴海、矿长王永斌在设计学铁人王进喜为重点的学讲树活动时,遗憾地发现矿井文化原创力的不足。文学爱好者众多,但没有发表作品的园地。有一本展示经济发展,挖掘文化资源,培育自己作家的文学刊物的需求,现实地摆在面前。

1989年11月末,从刊名拟定,办刊宗旨,内容风格,栏目设置,稿件征集,再到装帧印刷,短短20天时间,刊名为《升华篇》的文学杂志出炉了,3000册创刊号出现在矿井投产仪式现场,被大家争抢一空。

1990年4月19日,高兴海在首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上提出:要把刊物办成记录矿井文明,展示矿井发展的名片,办成咱矿工自己的‘人民文学’。矿行政足额拨付资金,保证了杂志的正常运转。

之后,东滩矿历任矿领导对《升华篇》杂志同样高度重视,现任矿党委书记韩开佩、矿长郭德春在人员及经费等方面更是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升华篇》把平实的外在风格,丰富的理论内涵,适于操作的实践意义作为一贯要求。从铅字手排到微机胶片,从黑白照片到铜版纸全彩胶印;从薄薄的几十页到现在每期近20万字,每期印刷量2000份,发行范围除本矿40余个基层单位外,还向其他兄弟矿处,省市县文联,煤炭高校免费赠送,俨然成了东滩矿的代言人,并作为文化礼品,赠送来矿参观的客人,提升了矿井形象。

形象工程就是生命线

企业内刊发挥着记录企业发展点滴,承载企业文化的功能。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缺乏前瞻性的思考或沉迷自我欣赏,众多的企业内刊逐步发展成为形式主义、歌功颂德的官样文章。从一手创办到每期每篇文章都仔细审校的《升华篇》主编、矿党委副书记王星认为,形象决定命运。

《升华篇》借鉴兄弟优秀刊物的先进经验,设置了新视点、纪实屋、抒怀堂、散文斋、诗歌角、咫闻录、图视野等栏目,并及时调整。

一般人的印象中,文学刊物只能登纯文艺的东西,领导干部的时政文章咋能登载?《升华篇》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不当传话筒和复印机。抒怀堂登载的是基层区队领导对矿井发展的建言献策;咫闻录登载的是管理人员外出学习采风的体会心得。

不仅如此,刊物在信息并不发达的时代承担了更多功能。王星说:职工群众了解矿井动向和信息都是借助杂志。1992年,东滩矿井实现跨基建、投产阶段安全生产五周年,1997年煤炭工业部部长王森浩视察东滩矿4309工作面称赞管理的非常好,2003年年产突破800万吨,单产突破600万吨,2007年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600万吨自动化、信息化工作面投产,2009年投产20年向国家贡献煤炭超亿吨挖掘黑色金子的业余作者们用心去发现,用手去采撷,将一个个故事通过刊物展示出来。

阅读由读文进入图文并进时代,刊物顺势设置图视野栏目,用独特可视的图片叙述记载这片黑土地上特有的热点事件和人文民俗等。栏目先后刊发了《让矿工娃快乐健康成长》《火车上的铿锵玫瑰》等内容,图文并茂的形式、真实的镜头记录,起到了客观、形象并具有说服力的宣传效果。

而今,矿井建成24年,一代代矿工生存、思索、发展、奋斗,孕育了特有的矿区文化,产生了一大批先模人物:创新实践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在全国煤炭系统推广经验的房胜峰,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受到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兖矿成立30年来第一个走上人民大会堂领奖台的十佳群监员万福志,积极与病魔抗争、邹城市第一例遗体捐献志愿者何旭为此,刊物不吝篇幅刊载,让更多的人了解矿井发展的底蕴。

草根编辑打造伊甸园

固然,办好一本优秀刊物必须有领导的支持,有一支团结、协作、奋勇进取的团队,但关键还是要有一个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领头人。

东滩矿党委副书记王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枣矿柴里煤矿、枣矿科技处到兖矿鲍店矿,从综采工人、生产技术科统计员到文书、工会秘书,文学都成为工作之余的挚爱。尤其是1984年至1988年任鲍店矿工会秘书,天天与文字打交道,编辑矿刊《腾飞曲》,这为他日后担任东滩矿工会主席、主办《升华篇》杂志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升华篇》创刊,在他的坚守奉献中,一本矿刊办得有声有色,年年有变化,期期有进步。

著名作家刘庆邦评价:几个‘草根’编辑,坚守二十余年,不容易!

设计、征稿,任彦亮、王剑等几个毫无经验的业余编辑遇到了不少困难。我们开通了邮箱、QQ群和微博等征集稿件,但每期捧场的人屈指可数。挫折并没有难倒这些满怀梦想的矿工,他们一遍遍打电话约稿子,上门求稿子。任彦亮说:我们是敢想敢做的人,每期付出了很多,从封面、照片、内部排版和稿子,没个十遍八遍修改不好。

用心办刊,用情办刊,刊物才会有品位,有文化,有强大的生命力,也才会有人缘,有读者,有分量。读者赵静在《写给升华篇》一诗中发自内心地感慨:勤于笔耕的人埋下头/因拥有你变得富有/乐于文墨的人昂起首/因你的存在壮志未酬//我本想摘一粒果实/你却给了我烂漫的金秋/我本想剞一方矿石/你放给了我东滩一座/我本想吸吮一滴水珠/你却给了我浩瀚的江川。

一位广东的作家以一种独特的视角评价:《升华篇》是种文化的提醒,朴实的矿工在这里对煤矿的兴衰荣枯作了文化意义上的深刻提醒。《升华篇》是条绵长而温馨的纽带,牵动了许多爱心人士对最美丽人的牵念和关切,煤矿工人不再是过去的傻大黑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曾多年参与刊物编辑、如今调至兖矿新疆能化公司工作的作家张献彬说:春节回来探亲,我在邹城昌平市场碰到一个人拿着《升华篇》边走边看。我当时心情非常激动。

煤企经营压力与日俱增,但更需要先进企业文化的熏陶,形成企业主流价值观,才能保障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有主旋律。矿工会主席邢传忠说:24年矿井累计产煤1.88亿吨,我们也通过刊物培养作者240余人,60余人加入中国煤矿作协、山东省作协、山东省散文学会等。每年都有百余篇小说、散文、诗歌作品在省以上报纸、刊物发表、选载。

邢传忠表示,无论多么艰难,我们都会坚持办刊初衷,一方面发表好的作品,一方面培育新人,把《升华篇》这张文化名片推向一个更新的高度。

正如最新一期刊物卷首语所言:行走在中国梦幸福东滩的梦想中,我们每一名职工愿意与国家、企业一起成长、进步,用汗水创造一个更加辉煌的新时代。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