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界沟有棵梧桐树

文章来源:中国煤矿文化网 作者:夏周 时间:2014年07月08日 字体:


  一只蚂蚁的魅力和一座田园风光的煤矿
  出宿州,西北行百余里,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叫界沟镇。距界沟镇不远,有一座煤矿,也叫界沟。界沟矿是一座民营煤矿,年产原煤只有100多万吨。这在21世纪的煤炭工业大格局中,与那些年产动辄过千万吨甚至上亿吨的大集团相比,简直就是一只蚂蚁挤进了大象群里。
  蚂蚁虽小,却是公认的大力士,能扛动百倍于自身重量的物体。界沟矿虽小,但在宿州市乃至安徽省煤炭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安徽省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私营煤矿,是建井投产五年来没出过一起伤亡事故的安全型矿井,界沟矿所在的宿州煤电集团公司是宿州市上缴税利大户之一。不仅如此,界沟矿还是大学生、工程技术人员占比最高的民营企业。如果按职工比例来说,界沟矿本科生的密集度远比一些国营大矿要高许多。如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革命圣地延安吸引着众多有志青年一样,不仅周边国营煤矿的一些工程技术人员改换门庭,丢掉铁饭碗跑到了界沟矿,就连那些目光高远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也不远千里,怀揣简历慕名而来,投奔到这座个体煤矿的门下。大学生当矿工已经是夺人眼球的新闻了,大学生采煤班的励志故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可谓家喻户晓,但那是在响当当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啊。一座个体煤矿,为何也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初春时节,我来到界沟。汽车在淮河平原的薄雾里静静滑行,乍暖还寒天气,村落人影稀疏,村庄间的田地也是灰蒙蒙一片。但是,当我踏进界沟矿区的时候,眼前着实一亮:外边春意全无,这里已是绿意盎然了。青草茵茵,绿树成行,花枝摇曳;湖光潋滟,亭台楼阁,倒映成趣。在大片大片的绿地上,排排喷灌的水汽里,竟然出现了一道七色彩虹。说界沟矿区是沙漠里的绿洲未免有些夸张,但这里的春天确乎要比外面来得早一些。若不是远处巍峨耸立的井架和粗壮的储煤筒仓标识着这是一座煤矿,恍惚间真还有一种进入到花团锦簇的公园里的幻觉呢。


        
左图:郜文海   右图:段春雷


  两个大学生不同的求职路和共同的择业观
  在界沟矿,我见到了郜文海和段春雷。我此行的任务就是来采访这两位大学生的。其实说他们是大学生已经不准确了。段春雷,河南理工大学毕业,已经在界沟矿工作了近3年的时间。郜文海,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来矿虽然晚一些,但也在界沟度过了一个完整的春夏秋冬。他们坐在我的对面,年轻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交谈中略显几分羞涩,但说起矿上的事情来,话语间透着亲切。很明显,他们已经将自己的身心融入到矿山,融入到了界沟,已经有了一种主人公的感觉。
  郜文海说自己出生于淮安,说到淮安,他又格外加了一句,是周总理的故乡,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高考那年,正值北京要举办奥运会,在全国招募志愿者,他就报考了北京的院校,为的就是能做一名奥运会志愿者。录取通知书下来,他高分考入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北京,如愿以偿地参加了奥运会全过程的志愿者行动。那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历经层层选拔,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工作虽然累了一点,但经过奥运的洗礼,在将中国年轻的微笑展现给全世界的同时,他在精神上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更加阳刚和自信了。毕业后,他以突出的成绩,被总部设在北京的一家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选中,这可是国家首屈一指的央企啊。可是就在同学们称羡不已的时候,只干了半年的郜文海突然辞职了。问及原由,他说大企业固然好,管理规范,挣钱也多,但是企业太大了,大到了四平八稳,大到了论资排辈,他总有一种有劲使不出的感觉。他学的是选煤工艺专业,结合实际撰写了提高选煤质量的合理化建议,但石沉大海,几个月过去也没个结果。他失望了,他不想让自己的青春和才智在这里一点点地耗掉。辞职后,郜文海在老师的一个选煤设计公司里做项目,搞设计。一年的时间,工作虽然充实,得到了锻炼,但面对一线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和住房压力,他又迷茫了。就在这个时候,他偶然从网上看到了界沟煤矿的招聘启事。刘备有三顾茅庐诚请诸葛亮出山的佳话,他有三下宿州考察界沟煤矿的经历。这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做事非常稳重,一点也不毛糙。最后,他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将自己的根就扎在这块土地上,人生崭新的一页就此打开。
  段春雷是个农村孩子,他从小憧憬的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浪漫的野外作业的地质勘探,高考时他毅然报考了河南理工大学的地质专业。但是想象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到了学校才知道他所学的地质专业更多的是与采矿相关的井下勘探和测量。既来之,则安之,他深知这一切来之不易。大学期间,他总是第一个到达教室,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如饥似渴地吸取着知识。由于表现出色,大二时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同届学生中第一批党员。四年间,他多次获得奖学金和被评为校级优秀班干。毕业那年,他获得河南理工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在学校,他很早就开始跟随老师从事科研、生产服务工作,没有双休日、没有寒暑假,先后参与了全国矿产资源山东临沂煤炭储量核查项目,河南省登封地区地质填图项目,参与了河南平顶山、山西晋城等矿井生产补充勘探设计及矿井防治水规划等多种报告的撰写,将平时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对矿井地质和防治水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毕业之后的去向,很多大学生都存在好高骛远的心态,但段春雷在这方面显得比较成熟。他认为将来的工作单位是国企还是民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的发展前景和灵活的用人机制。正是基于这一想法,大四学期刚开始,他就来到了宿州煤电集团公司界沟矿,边实习,边工作,就开始挣矿上的工资了。段春雷觉得界沟煤矿巷道里的风似乎比国有煤矿巷道里的风更强劲,含氧量更高,也更有活力。

 


  一套严细的用人制度和一个全新的施展才华的舞台
  宿州煤电集团公司是安徽省一个集高科技、采矿、能源、营销、餐饮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工贸企业集团,界沟矿是公司下属的一个采煤矿井。一流的待遇,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矿井是宿州煤电乃至界沟矿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而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是这个民营企业的用人策略。近年来,他们分别与安徽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北理工大学、徐州矿业大学、宿州学院等院校签订了就业协议,先后招聘了30多名大学生,为他们落实优秀人才待遇,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促使他们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界沟矿出台了《员工外出培训学习管理办法》,建立本土化人才培养机制,为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培养创作条件,以利于更好地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同时,对现有人才资源进行挖掘和开发,加强培训,合理使用,先后选送28名技术骨干前往中国矿大和其他大专院校学习深造,促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可持续发展。界沟矿还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做好工程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工作,实现了与宿州市职称评审委员会的对接,2013年界沟矿申报23名参评人员,其中9名工程技术人员通过了宿州市职称办的评审。界沟矿每年两次对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和干部进行综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优胜劣汰。近两年来,从基层单位提拔了7名年轻的技术人员担任副总工程师和矿级干部,使得工程技术人员队伍更富有生机和活力。严细的用人制度和人才考核机制,确保了界沟矿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建成了近300人的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198名,另有工人技师96名。
  良好的管理模式,灵活的用人机制,以及优美的矿山环境,先进的机械设备,完善的生活设施,为逐步建立适应集团公司发展的科技人才队伍创造了条件,各类人才找到了设计职业生涯、施展知识才华、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尽快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把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奉献给矿山。
  段春雷带着问题,到井下地质条件复杂、问题最多的地方,查找断层的实际走向和落差,开展系统分析和技术攻关。他勤勤恳恳地钻研产煤地质、防治水、储量等方面的现场知识,经常加班加点,每月只休息一两天是常事。每次下井,他总是坚持多跑点,多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上井后及时上图,对出现的异常现象及时分析,查找原因,总结规律,积累经验。在井下东-10采区回风巷掘进遇断层时,他重新查阅、核实各种地质资料,对巷道进行分析判断,初步判定该处可能为一系列断层,及时更改了施工线路,提高了掘进进度,节约了成本,保证了安全。一年来,段春雷经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提高了专业水平和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很快成为界沟矿的技术骨干。2013年8月,他被界沟煤矿破格提拔为地测科副科长。
  郜文海入矿以来,一心扑在工作上,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下班后也经常跑现场,加班延点做实验,收集试验数据,分析煤质变化情况,确保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他的出色表现受到公司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2013年3月,公司做出决定,破格聘任郜文海担任界沟矿选煤厂技术厂长。走马上任的郜文海一边坚持跟班带班、指挥生产,一边坚持干中学。他深知现场一旦出现机械设备问题,就会影响选煤生产,就坚持每天紧盯维修现场,经常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厂长,不断向机修师傅学习。平时他牺牲很多休息时间,认真钻研机械知识,查阅机械设备管理、安装、检修维护等方面的书籍,在书本中汲取知识,在实践中充实才干。炎炎夏日,他每天一身灰一身汗地在厂房里摸爬滚打,细心整理选煤厂现有所有设备编号及型号,逐步完善选煤厂技术管理资料,加强了对全厂设备资料的掌握。几个月下来,他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现场及时发现和解决了许多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他的出色表现,受到公司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

  一个富有个性的老板和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
  郜文海到界沟三探虚实,让他下定决心留下来的是第二次由界沟返回北京的火车上,他竟然被邀和老板同坐一趟列车。老板,就是国营企业的董事长或是总经理,在界沟矿和宿州煤电公司,更多的时候被叫作老板,这多多少少还能看出有些私企的影子,但也透着几分亲切。听说前来应聘的大学生要回北京,老板正好也要去北京办事,就约了小郜一同上路,还给买了车票。这在国有企业是不可能发生的事,让这个小伙子受宠若惊,但也传达出老板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一路上,老板滔滔不绝,讲了宿州煤电和界沟矿的发展前景,讲了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讲了人生的哲理和才华的施展,讲了平台的搭建和机遇的把握。老板拍着小郜的肩膀说,民企有民企的优势,至少没有国企那么多条条框框,你有能力,我就用你。我就是给年轻人搭建发展平台的。
  这个老板就是李士杰。
  李士杰,有篇文章这样评介他:李士杰的人生履历集实业家、官员、书法家于一身,且能将这三种基本不太相干的身份均做得很到位,当代社会不能说绝无仅有,恐怕也是凤毛麟角。我印象中的李士杰站如松,坐如钟,说话掷地有声,颇有几分军人气质。后来得知他17岁入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印象中的李士杰颇有几分艺术家的气质。他自幼喜爱书法艺术,据说他最爱写丈二匹宣的巨幅狂草,我觉得这倒是符合他不受拘束、洒脱豪放的性情。我印象中的李士杰言谈举止透着文人情怀,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书法家里企业做得最大的,但我感觉到他是企业家里最痴迷艺术的。他投资数亿元在合肥打造中国书法大厦,成为迄今为止全国唯一取得冠名权的国家级书法艺术综合创作基地。他连续数年支助全国煤炭行业唯一的一份的名叫《阳光》文学杂志,而不要一分回报。作为宿州人,他更是为家乡建设和文化发展慷慨解囊,献计献策,受到地方政府和民众的一致好评。
  李士杰治理企业也如同他的书法,包含激情,博采众长,删繁就简,舒展流畅。他吸收了国营煤炭企业的管理经验,但也摒弃了那些陈规陋习。一流待遇,一流人才,一流矿井,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正是李士杰提出来的,而且认认真真体现在工作的细节之中。待人、接物、从艺、做事都讲一个真字和一个诚字,做人是这样,办企业也是这样。是李士杰的真诚打动了前来应聘的莘莘学子和周边国营煤矿的工程技术人员,大家为他的豪爽、大气,情感充沛、心胸博大所折服,许多人都直言不讳地说就是冲着李士杰来的。
  李士杰是宿州煤电公司和界沟矿的一棵梧桐树,这是一个十分贴切的比喻。梧桐实在是极普通的树种,他婉约不如垂柳,伟岸不比松柏,挺拔不比白杨,但却和传说中凤凰结下了不解之缘。李士杰是一棵真诚正直的梧桐树,也是一棵焕发着艺术才情的梧桐树。他伸展躯干,搭建平台,甘愿新时代的青年才俊们犹如一只只神奇的凤凰,落在他的枝头,站在他的肩上,成就一番更大的事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