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与党同龄
中国自古民众穷,
国家解放换新荣,
共同劳动共同富,
产量翻翻幸福增,
党的路线同天道,
万事奋斗万事成,
万众一心跟党走,
岁岁七一与天同。
在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退休老矿工赵建昌写下了一首藏头诗,中国共产党万万岁,表达他对党的热爱之情。
赵建昌是一位耄耋之年的普通老人,今年已经91岁了。说他普通,是因为他和所有颐养天年的老人一样,走在人群里没有人会注意他,就像一滴水溶入海洋般了无痕迹,就象一块煤掉在了煤堆上那样悄无声息,而且,他既没有伟岸的身材,也没有豪迈的语言,他身高还不到170厘米,说话喜欢直来直去。岁月的刻刀在他历经沧桑的脸上雕琢着时光的烙印。他和老伴依靠每月并不丰厚的退休金平淡度日。应该说幸运之神并没有眷顾他,可是,他却以一颗大善大爱之心,给世人的精神沙漠植一片绿洲。退休30年来,老矿工赵建昌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资助了14名贫困儿童,使这些面临失学的孩子能够重新回到学校,上学读书。应该说这些孩子是不幸的,他们刚刚开始人生的旅途,就遇到了贫困和艰辛这两大障碍,但他们因为遇到了这个叫赵建昌的老爷爷,并且因此而拥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又是多么幸运啊!
赵建昌除了资助这些孩子读书学习之外,还主动担起了十几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二十多年来为中小学生做传统教育一千来场,并且连续多年被河北省唐山市有关部门授予“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在他的善举的感召下,他的女儿女婿,外孙女,外孙子,外孙媳,每人都资助着一名贫困儿童。他和他的儿孙们给16颗渴望飞翔的心灵插上了翅膀。也为自己的人生历程竖起了一座无形的丰碑。
赵建昌的物质生活水平是低下的,他吃饭以不饥饿为标准,穿衣服以遮体和御寒为标准,但他却以一己微薄之力,把自己的能量释放到了极致。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播下的精神的种子,将会裂变成无数个希望,在他所资助的孩子们灵魂的枝头上,绽放出溢满芳菲的花朵。
人们都说赵建昌是个好人,其实,好人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最缺失最最渴望的良心啊!
一
1921年,一个7月流火的日子,赵建昌出生在河北省唐山市郊区常各庄村。贫困的家境使父母没有因为添丁进口而喜悦,反倒是因为多了一张吃饭的嘴巴而长吁短叹。吃糠咽菜长到十三岁的时候,赵建昌为了生计所迫,便开始拜师学徒。先是拜师学裁缝,后来又拜师学起了理发。由于赵建昌天资聪慧,虽然没进过学堂,却是学什么会什么,没用多长时间,他就学到了一手不错的理发手艺。有了理发手艺的赵建昌,便挑起了一副理发担子,走街串巷,走乡串户,每天吆喝着同样的话语:“有剃头的没有”。十几岁的孩子喊出的声音是稚嫩的,甚至还没有脱尽童音。肩膀更是瘦弱,一副理发担子挑在肩上,走起路来还有些摇摇晃晃,但是,养家糊口的重任已经责无旁贷地落在了他的身上。
25岁的时候,赵建昌成了开滦矿务局唐家庄矿的一名正式工人,从此,他放下剃头担子,成了煤矿工人的一分子。
当上了煤矿工人的赵建昌心胸更加豁达,性格变得更加开朗。他原本就是个热心肠的人,现在心中更像是揣着一团火。全国解放的第二年,矿上组织成立了业余文化补习班。从未进过学校的赵建昌,一溜小跑着来到学校,坚决要求到工人业校来念书。就这样,30来岁的挖煤汉子每天下班之后,就到业校来当小学生。
从未进过学堂的赵建昌对这次学习机会非常珍惜,对读书识字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很快,他就成了班上的佼佼者,由原来的睁眼瞎子变成了粗通文字的人。他开始迷上了读书看报听广播。通过看报和听广播,他知道了好多原来闻所未闻的事情。他还特别关心国家大事,1950年冬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二天,赵建昌就把自己的理发工具重新拿了出来。他觉得保卫国家是所有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自己虽然是一名煤矿工人,不能亲自入朝参战,但自己有理发的手艺,同样可以为抗美援朝出一份力。他已经调查过了,他所工作和生活的唐家庄矿区共有82户志愿军家属。他要义务为这些志愿军家属理发,直到这场战争胜利为止。
赵建昌干事情从不拖拖拉拉。他马上找到了街道居委会,请人家帮助制作了简易的理发凭证,发给志愿军家属。理发票就是在一张小纸片上盖上街道居委会的章,家属们凭票到他这里来理发。于是,每逢周日的下午和每天的晚上,赵建昌的义务理发就在居委会里开张了。如果遇上老人或小孩子不能来,他会主动到志愿军的家中去为他们义务理发。他每天都要干上3个多小时,才能把手头上的活计干完,要知道那时候可是大家庭,谁家老老小小的没有十几口子人呀。不像现在搞计划生育,所以,赵建昌每天都是夜深人静时才能休息。这项工作赵建昌一直坚持了将近5年,直到唐家庄矿区的志愿军回国,他才结束了义务理发。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当他第一次不再义务理发时,他却怎么也睡不着觉,他已经习惯了每天晚上有活可干。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感潮水一般浸过了他的心底。他明白了,原来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帮别人解决了困难,自己也从中享受到了无与伦比的幸福和快乐。
睡不着觉的赵建昌坐在灯下,一张张地数起了自己收集的理发票。他把那些小纸片拿在手里,仿佛那一张张或沧老或稚嫩的脸庞被他捧在了手里。四年多的时间里,赵建昌利用业余时间为志愿军家属义务理发近3万人次。他从自己所付出的汗水中体验到了什么叫助人为乐。从此,理发工具变成了他的伙伴,一刻也不曾离开过他,无论是外出开会,还是工余时间,他都把理发工具带在身边,他义务为人们理发不计其数,并且坚持了整整半个世纪。如果说从给志愿军家属义务理发开始算作他做好人好事的开端,那么,他从小小的理发工具上展开了一幅行善积德的画卷,展开了一道亮丽的人生风景。
二
赵建昌从小就是个聪颖的孩子,而且什么东西都喜欢学习模仿。在他的幼年时代,他家乡附近有一个沿街乞讨的老人特别会说数来宝。讨饭老人的数来宝是为了讨人喜欢,所以说的都是吉利话,但却是见景生情,有感而发,说起来和辙押韵,琅琅上口,听起来也挺让人动情的。赵建昌觉得有意思,曾经跟讨饭老人学了一段时间的数来宝。刚刚摘掉文盲帽子的赵建昌,便把这种形式赋予了新的思想和内涵。
1958年7月31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赵建昌所在的开滦唐家庄矿视察全国第一个水利化矿井。当时的矿工会主席许庭兰找到赵建昌,非常激动地一把抓住赵建昌的手,许主席说,刘主席刚刚和我握手了,我也握握你的手,这是我给你捎来的,就等于你和主席也握过手了。赵建昌握着许庭兰的手,一股无法言说的激动之情涌上心头。他连夜创造了一首诗歌:
少奇同志握我手,
觉得浑身长劲头,
好似大圣吃仙果,
汗毛变得赛车轴,
一步超过大火箭,
捡起泰山踢足球,
端起大海当水碗,
过江如同小河沟。
双手一打地壳开,
乌金滚滚向外流。
这首诗很快被《唐山文艺》等报刊发表。
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无论是从艺术上,还是从作品的思想内涵上,这首诗都不能算是一首好诗,充其量也就是顺口溜,甚至明显地折射着那个年代的历史烙印,但是却真实地代表了赵建昌为祖国的煤炭事业奉献力量的忘我精神。也就在这一天,赵建昌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赵建昌怀着对党组织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认真地向上海的工人作家胡万春学习,向高玉宝学习,开始了文学创作,他写作的作品都是歌颂真善美,鞭打假恶丑的小快板和诗歌,还有小说和剧本,在《河北文艺》和原煤炭工业部工会的刊物《俱乐部》上发表了相当数量的作品,他创造的评剧剧本《饮食之先》还在全煤工人业余汇演中获得了创造一等奖,并且在通俗读物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当时的煤炭工业部长张霖之观看演出后给予了很高的赞誉。不久,赵建昌被河北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连赵建昌自己都没有想到,几年前还是一个睁眼瞎子的走窑汉子,如今竟也成了文化人。他同样没有想到,文革开始后不久,他就成了被批斗的对象,成了所谓“三家村”的黑干将,刘少奇的孝子贤孙。他从工会俱乐部被清除出来,成了一名专门打扫厕所的清洁工。他的妻子儿女也被遣返回了老家。
许多人都认为赵建昌这下子肯定得跌倒了,再也爬不起来了,但没想到赵建昌却愉快地拿起清洁工具走进了厕所。这时已经是1971年了。在这之前,矿上的厕所臭气熏天,苍蝇蚊子到处乱飞,蛆虫在地上爬来拱去,让人作呕。本来,领导安排赵建昌负责打扫6个厕所,但赵建昌却主动要求把全矿的37个厕所清洁工作都包揽了下来。
赵建昌的家属被遣送回去以后,他便一个人住到了矿上的单身宿舍里。他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功夫都用在了全矿的37个厕所上了。
变化是悄然的,无声息的,却也是显而易见的。矿上的人们发现,自从赵建昌接手清洁厕所的工作以后,这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首先,赵建昌每天都把厕所用白灰和六六粉清扫一遍,驱除害虫,紧接着,墙壁全都被粉刷的雪一样的洁白,然后,白墙上出现了用红粉笔写的诗歌,比如:
饭前便后要洗手,
腐烂食物别入口,
保证身体永健康,
学习劳动有劲头。
还有,
除四害,讲卫生,
人人动手灭蚊蝇,
蚊蝇虽小危害大,
坚决消灭不留情。
之后不久,人们发现,厕所周围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花草,厕所里边则是栽种在花盆里的鲜花,又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又发现唐家庄矿的厕所里出现了一盆盆色彩艳丽招人喜爱的小金鱼。然后,矿上的每个厕所里都为入厕的人们准备了一卷卷卫生纸。曾经有一位河北省主抓卫生的领导到唐家庄矿检查卫生工作,看到矿里的厕所后,说什么也不相信全矿所有的厕所都这么整洁卫生,不仅没有蚊蝇和臭味,反而是飘着淡淡的花香。以为是矿上专门应付检查的,便把全矿的大部分厕所都走了一遍。当这位领导看到矿上最角落里的厕所也非常干净卫生时,他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听说只有赵建昌一个清洁工时,对赵建昌的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没有人知道,赵建昌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十几年间,赵建昌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清洁工作上,从不分上班下班。他每天起早贪晚地干,甚至不知道午休是什么概念。为了载花种草,他到处收集花仔。还有悠闲地游来游去的小金鱼,都是他从农村老家一条条带回矿上的,为了这些小生命,他每周末回家的时候,都要骑上100多里的自行车,把它们从家里带到矿上。那些给人们提供方便的卫生纸,是他每天拣破烂卖的钱买的。
1971年的年底,赵建昌卖破烂的钱除了买卫生纸外,还剩下了20块钱,赵建昌便把这20块钱交到了矿长办公室。矿长说这是你拣破烂卖的钱,不用交公,留着你买酒喝吧。赵建昌说这个钱我不能自己花,我拣破烂是在咱矿上拣的,这钱就是公家的,矿长说,那就交到财务科吧。赵建昌拿着钱找到财务科的时候,正在忙着处理事情的科长颇有些不耐烦地说,赵师傅,你这不是舔乱吗?赵建昌赶紧跟人家解释这钱的由来,又和矿长取得了联系,财务科长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很感动的并且是郑重其事地收下了赵师傅这20块钱。
由于赵建昌出色的工作业绩,他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一直到1981年退休。
三
1981年,花甲之年的赵建昌到了退休年龄,这位历尽沧桑依然痴心不改的老工人,对矿山充满了惜别的深情。三十五个春秋啊,有过欢乐幸福也有过磨难泪水,都被那流逝的岁月编织成了一曲曲矿山恋歌。
回到了妻子儿女身边的赵建昌,每天感受着悠闲的日子带给他的轻松和舒适。家里人都知道他这一辈子太劳累了。现在退休了,儿女们也都成家立业了,就是希望老父亲能够安度晚年,因此,什么活计都不许他插手。刚开始的时候还凑合着过几天,可是,没出一个星期,劳动惯了的赵建昌呆不住了,他感觉浑身上下哪都不舒服,就想找点什么活计干干。两只张满老茧的大手老想抓住个什么工具,但老伴和儿女们对他严格看管,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许干活。赵建昌拗不过老伴和儿女们,便柃了把铁锹出了家门。
赵建昌出门不久,就高兴的笑了起来,他发现自己又有活计干了。
赵建昌所在的常各庄村,是个有千户人家的大村子。村子虽大,卫生状况却非常差,村子的四周和村街上,到处是人们随意丢弃的垃圾,特别是村子的四周,都快让灰渣和生活垃圾包围了。臭烘烘的气味中,苍蝇蚊子到处乱飞。整个就是脏乱差,太需要治理了。赵建昌二话不说就干上了。他用镐刨,用锹铲,每天不停歇地干,竟把四亩地大的一片垃圾给清理了出来。接着,赵建昌从各地找来花籽和小树苗,把曾是垃圾遍地的村头巷尾,全部种上鲜花,并把花籽挨家挨户地赠送。劝说大家注意身体,讲究卫生,把门前屋后种上鲜花。一年以后,常各庄村变了。每到鲜花盛开的季节,曾经脏乱差的村子变成了芳香四溢的大花园。
由于受到了赵建昌的影响和教育,常各庄村的村民变了,变得爱讲卫生爱干净了。现在的常各庄村已经连续多年被乡里评为精神文明先进村了。村子里的乡亲们提到赵建昌的时候,连语气和表情都会发生变化。赵建昌就是乡亲们眼里的百姓英雄。
垃圾清除了,树木栽上了,赵建昌又为自己找了个活计。他瞒着孩子们自己买了个小喇叭,一有空闲时间他就把小喇叭挂到自行车上到火车站去。于是在唐山火车站的广场上,旅客们经常看到一位头发灰白的老人一边热情地为外地人指路,一边宣传国家的法规法律,宣传新出台的各项政策和国家的重大新闻,特别是八荣八耻出台以后,赵建昌特意到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去,向这里的游人宣讲八荣八耻。
赵建昌过不了清净安逸的日子,没事可干,他就会浑身不自在,许多人都说赵建昌了不起,但也有一些人觉得他是个怪老头,现在有电视有电脑,还用你弄个小喇叭到处宣传吗?吃饱了撑的,赵建昌可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总有一些出门在外的人会有难处,就说指路吧,你指给陌生人一条正确的行走路线,人家就可以早点到达目的地,把一颗飘着的心安稳下来,这不是件挺好的事情吗?我顺带着在给大家讲讲国家大事岂不是更好!
赵建昌就是这样,自己认为做的对,就去做了,至于别人怎么评价他,那是别人的事情,他才不会在意。
四
过不惯安逸日子的赵建昌总能给自己找到活干。他时刻不忘自己几十年接受的爱党爱国的传统教育,他要把开滦矿工的优良传统传给下一代,让儿孙们从小就懂得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从此,赵建昌又把为国育人培养下一代做为自己人生的一个新目标和最大的精神追求。于是,从1981年退休那年起,赵建昌担任了十七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
为了干好这项工作,赵建昌自己也从不间断学习,他总是从自身的提高开始做起,每天学习党的各项政策,在给小学生们做报告时,他总是首先抓住思想教育这根主线对孩子们进行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向他们讲党史,讲开滦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和英雄模范事迹,使广大青少年增强了热爱祖国的信念。
有一年的六一儿童节,赵建昌被女织寨乡将军坨小学请去做传统教育报告时,了解到有一名叫杨佳伟的同学,因腿部骨折在家养伤。杨佳伟在家刻苦自学,期末考试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赵建昌为了让同学们都以杨佳伟为榜样努力学习,专门为杨佳伟买了一台带奖状的镜子,并赠诗四句:尊师爱校亲同窗,少年苦读争时光。从小立下成才志,长大为国做栋梁。亲自送到杨佳伟同学的手中,使全校师生深受教育。激发了同学们为了国家的强大富强刻苦读书的学习热情。这之后不久,赵建昌突然收到将军坨小学45名学生的来信。有的同学信上说,赵爷爷我在家不爱帮妈妈做家务怎么办?有的说赵爷爷我总是和同学们搞不好团结怎么办?有的说赵爷爷,我学习努力可成绩总是不理想怎么办?赵建昌捧着一封封孩子们的来信,他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孩子们是把自己当成了知心朋友,这可是正确引导孩子们的好机会啊。赵建昌认真阅读了45封来信后,戴着老花镜,一字一句给每位同学都写了回信。他还把小学生中间存在的各种问题加以总结整理,并且根据孩子们的思想实际,写成了讲演稿,专门到将军坨小学为学生们做了一场“讲道德,讲文明,做新时期四有好少年”的专题报告,使孩子们受益匪浅。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欣喜若狂得发现,将军坨小学的孩子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的家长还专门找到老师反映情况,表达谢意,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最近不知怎么回事,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好像忽然之间懂事了许多,想问问老师是怎么教育的,用的什么方法。老师听后笑着回答家长,这都是因为我们请了一位叫赵建昌的老人来做校外辅导员,孩子们的变化,都是赵老师教育引导的结果啊!
退休25年来,赵建昌被17所中小学聘请为校外辅导员,为中小学生做传统教育报告近千场,还用自己节省的生活费购买了两千多条红领巾赠给孩子们。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作知心爷爷!看着那一批批健康成长的学生们,赵建昌心中总是像吃了蜂蜜一样甜。
1996年10月14日。对于世人们来说,这是个普通的日子,但对于赵建昌来说,这个日子却是让他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唐山市果园乡常各庄村党支部会议室被装饰一新。一面鲜红的党旗挂在墙上。金秋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射到党旗上,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闪动着喜庆的色彩,整个会议室里充满了庄严又热烈的气氛。赵建昌,这位76岁的老人,面向党旗举起了右手,满怀激情地说出了发自肺腑的入党誓言。从1958年申请入党,到正式加入党组织,赵建昌苦苦追求近半个世纪的一个夙愿,今天终于梦想成真了,老人的眼里泛起了点点泪光,令在场的老党员们非常感动,那陌生的感动已经离他们有些遥远了。是这位76岁的新党员,使他们重拾久远的感动,平静的心潮里重新泛起了滢滢波纹。
加入党组织这天,赵建昌的心里好像有一股强劲的力量,平时很少饮酒的老人,今天竟要喝一杯为自己庆贺一番。饭后,赵建昌独自一人来到村外的旷野里,金秋十月,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的差不多了,只有一片老高粱在夕辉的照耀下红光灿灿。赵建昌望着这片高粱地,觉得自己就像这老高粱一样,成熟了,生命的终点越来越近了,生命的精华将要流走了,依然骄傲地自豪地挺立着,他们将会把自己成熟的果实变成种子,撒向广褒的大地,使这红色的种子代代传承。赵建昌越想越激动,他挥笔写下了一首题为《老高梁》的诗以自勉。
桔杆干,叶垂地,
白露一过更神气
高梁越老穗越红,
才有来春田间绿。
五
赵建昌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自己也没什么文化。他从自己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就成不了大器。一个国家如果教育不发达,就不可能富庶强大。1993年12月29日晚上,赵建昌在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节目中看到河南省杞县娄公庙街一个叫陆玉花的女同志,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与歹徒殊死搏斗,最后献出了生命的事迹后,赵建昌老俩口都深受感动。特别是看到陆玉花的两个孩子因家境困难没钱上学时,赵建昌和老伴流下了眼泪。他既感动于烈士的英勇,又为失去母亲呵护的两个孩子痛心,他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当时,他每月的退休金是300元,老伴患有脑梗塞后遗症,要经常性地输液吃药,生活真的是不富裕。但他怎么也做不到坐视不管。老两口子一夜没合眼,最后他们商量好,宁可自己勒紧裤腰带,也要资助烈士的大女儿杨玫瑰继续读书。第二天,赵建昌给中央电视台写去一封信,详细询问杨玫瑰的通信地址。不久,便接到了央视的回信,赵建昌很快就和杨玫瑰取得了联系。
信是通了,但要给杨玫瑰寄学费,赵建昌却犯了难:没钱。
人有时候其实挺奇怪的,赵建昌的老伴10岁起许配给他做童养媳,一辈子对他百依百顺,是个非常贤惠的老大妈,可他还是背着老伴把买了一冬天糖葫芦的钱,悄悄地藏了30元,放在一只棉手套里。这时候,他想起自己的30元钱来了,那只棉手套被他藏在了厢房的床底下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才找到了一只棉手套的残骸,钱也成了碎纸屑,原来,这只藏在床下的棉手套被老鼠当成了美食给咬碎了。
赵建昌拿到这副破手套又急又心疼,但是资助杨玫瑰读书的决心却更坚决了。他动手制作了一个支持希望工程的节约箱,并在箱盖上写了一首诗;
少吸一支烟,
少饮一杯酒,
为了山区贫困孩,
伸出援助手。
赵建昌的儿女和亲戚都被他的热心和善心所打动,纷纷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零用钱投进箱子里,很快就积攒了120元钱,赵建昌立即把钱寄给了杨玫瑰。赵建昌不仅给杨玫瑰寄学费,还从思想上关心她和爱护她,经常给她写信,鼓励她继承母志,用母亲的精神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为了能够继续资助杨玫瑰上学读书,赵建昌开始想方设法的挣钱,赵建昌曾是个养鱼的行家里手,但他已经好几年没养金鱼了,为了给杨玫瑰筹集学费,他又把闲置的鱼缸翻了出来,养起了小金鱼,然后拿到近集市上去出售鱼苗。天气转凉了,不能卖金鱼了,他就买来山楂和白糖,自己粘糖葫芦,用这些做小买卖赚来的钱供杨玫瑰读书。在赵建昌的资助下,杨玫瑰顺利地完成了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业。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杨玫瑰对这位无私帮助自己的赵爷爷也是越来越想念。1996年的9月8号,杨玫瑰和父亲及小弟一起专程从河南赶到唐山,看望他们的恩人赵建昌爷爷。
赵建昌得知杨玫瑰要来的消息后,兴奋的一夜没合上眼,他对这个未曾谋面的孙女同样是牵肠挂肚。就在列车刚刚停稳的站台上,这异姓祖孙见面了,没有太多的语言表达什么,只有无声滑落的泪水和紧紧的拥抱。平时生活非常简朴的赵建昌很少买大鱼大肉自己享受,今天,为了迎接杨玫瑰的到来,赵建昌破例买了鱼,买了肉和鸡,为他们父女三人准备了丰盛的家宴。杨玫瑰的父亲杨本逊看到,赵建昌的家里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更没有一件新潮的家电,却一直不间断地给玫瑰从精神到物质的资助,被感动的几次泣不成声。赵建昌的老伴看着这位没有母亲的小姐弟,心疼地抱着他们,赵大妈还把100块钱放到了玫瑰的手中。赵建昌的儿女们也都慷慨解囊,给玫瑰姐弟捐钱赵建昌捐物,就连赵建昌的小孙女也把自己积攒的30元零用钱送给了玫瑰。杨玫瑰带着单纯的感恩的心来,又带了一颗感恩的心走,走时的杨玫瑰心里多了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是无形的,是她从赵爷爷身上学到的,这就是爱,博爱。
现在的杨玫瑰已经长大成人,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生活是幸福的,但她从未忘记过远在唐山的赵爷爷,是赵爷爷在她的人生刚刚启程的时候,曾用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扶持过她,并在她的心灵深处插下了一颗爱的种子。令赵建昌所欣慰的是,长大成人的杨玫瑰工作努力,为人热情,乐于助人。每到逢年过节,远在千里之外的杨玫瑰都会打来电话问候,十几年从未间断过。那一份超越了血缘的祖孙深情,温暖着我们的心。
六
1994年的年底,赵建昌从电视中看到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慕华积极支援希望工程,抚养九名失学儿童的报道后,他的心激动得一阵狂跳,他想,中央领导同志已经给我们带了个好头,自己也要学习领导同志的高风亮节,尽最大的努力,再资助两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
事情往往都是这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资助扬玫瑰已经让赵建昌的生活有些吃紧,再资助两个孩子上学,就没那么简单了,首先,到哪里去找钱给孩子们交学费呢?这是摆在赵建昌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他开始动脑筋苦苦的思索着怎样才能赚到钱的办法。他忽然想起村子外边的一片果树林,果树上爬满了野生的喇叭花。喇叭花的花籽学名叫黑丑,是一味中药材,自己可以去打喇叭花的花籽呀。想到这里,赵建昌孩子似的笑了起来。
北方的深冬时节,数九寒天,滴水成冰,令烈的寒风刮在脸上,小刀子割肉般的疼痛难忍。赵建昌全然不顾这些,他开始起早贪晚的在果树林里收割喇叭花秧子。花样子已经干枯,一圈一圈的缠绕在树干上,必须一手拿镰刀一手往下拉扯才能把花秧子弄下来。干不了多长时间,赵建昌的两只手就被冻得麻木僵硬,不听使唤,他便把手揣到怀里捂一会儿,接着再干。赵建昌的两只手和两个脚后跟被冻裂了无数条血口子,每天到了晚上,他都会因为脱不下袜子而痛苦难耐,因为他冻裂的双脚流出的血把袜子和皮肉粘在了一起,每脱一下都会扯皮扯肉的疼。没有办法,赵建昌只好每天把脚和袜子一起放进热水盆中,待到把脚泡软了,再把袜子脱下来。
一次,赵建昌用自行车往家里驮运喇叭花秧子,快到家门口的时候,脚后跟冻裂的口子一阵钻心的剧痛,不由自主地双膝一软,重重的摔倒了。毕竟是古稀之年的老人了,赵建昌使了半天的劲,却怎么也站不起来,他只好坐在地上大声呼唤自己的老伴儿。病中的老伴儿看到赵建昌这副狼狈样子,非常心疼,劝他不要再去受这份罪了,赵建昌却说,为了贫困孩子能够上学读书,自己吃点苦受点累,值得。赵建昌在地上作了足足有半个小时,才在老伴儿的搀扶下慢慢的站了起来。
赵建昌在北方最寒冷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把村子周围的喇叭花秧子全都收割到了自家的院子里。那段时间,赵建昌家的院子里堆满了这种并不招人待见的野生植物。把喇叭花的秧子运会来是远远不够的,赵建昌还要用一根木棒槌把花籽从花秧子上敲打下来。由于花秧子上还有草籽和蒺藜笱子等杂物,每天晚上,老两口子还要把这些敲下来的花籽装在簸箕里,反复颠簸,然后再放在100瓦的灯泡下,戴上老花眼镜,一点点地把杂物挑拣出来。经过两个多月的没日没夜的操劳,赵建昌收获了300多斤黑丑。
赵建昌望着这些小小的花籽,心中真是说不出的喜悦,可是,他家附近没有医药收购站,他要想把黑丑卖掉,就必须到离家四十多里外的唐山北郊贾庵子医药收购站。赵建昌毕竟老了,他每次去收购站交售黑丑的时候,只能驮50多斤,再多了他就觉得力不从心了。冬天的北方天黑得早亮得晚,为了赶时间,赵建昌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上路,。每一个往返都是近100里的路程。虽说是严冬季节,赵建昌的衣服却总是被汗水浸得湿乎乎的,被寒风一吹,又凉得刺骨,可是,一想到自己终于用辛勤劳动的汗水换来了钱,可以支援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上学读书时,赵建昌的心里就会有说不出的快乐,用他的话说:“真是太享受了”。本来,赵建昌是可以坐公交车或者乘火车去卖黑丑的,但他实在舍不得花钱买车票。有一天,赵建昌起了个大早,饭也没顾上吃就骑着自行车出发了。卖完黑丑回来的路上,又累又饿得赵建昌眼前一阵阵发黑,脑袋也晕忽忽的,他赶紧从自行车上下来,蹲在了马路边。这时,一家小饭馆的老板娘对他说,老大爷,来吃碗饺子吧。赵建昌顺着老板娘的手指望过去,只见身边的小饭店白雾蒸腾,饭的香味小虫子一样抓挠着他的胃,他知道自己是饿了,他决定吃点饭再走。赵建昌起身跟着老板娘来到饭馆,热气腾腾的饺子正从锅里捞出来。老板娘说,饺子一毛钱一个。赵建昌把手伸进兜里去掏钱,他才发现自己仅有7毛钱,他对老板娘说,我就吃7毛钱的饺子吧。老板娘有些不屑的说,你这个老爷子可真抠门,我都看见你的钱了,你还舍不得花呀,留着当棺材本呀。赵建昌说,这些钱我可不能花,这些钱是给我的孙女们教学费用的。赵建昌吃完了7毛钱的饺子,又跟老板娘要了一碗饺子汤喝了,便在老板娘轻蔑的目光中骑上自行车继续赶路了。
那些眼里只有钱的人们啊,又怎么能理解赵建昌的一片冰心呢。经过五个往返以后,赵建昌把打了两个多月的黑丑卖掉了,他手里有了300多块钱,高兴至极的他还为此专门写了一首诗:
售黑丑,不为己,
往返五趟四百里,
汗似蒸笼透棉衣,
再苦再累心中喜,
卖钱送给贫困孩,
老有奉献多乐趣。
有了钱的赵建昌立即把这笔钱进行了分配:100元寄给河南的扬玫瑰,交95年的学费,其余的210元钱寄给了迁安市野鸡坨乡的李焕茹和大崔庄的张英英。
李焕茹和张英英是通过共青团唐山市委支援希望工程办公室牵线搭桥联系上的。李焕茹是个13岁的小姑娘,在她只有1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就因病瘫痪在床了。12岁的时候,她的母亲和祖父又相继过世了,为了给他们治病,家里还欠了两万多元的外债。李焕如父女二人艰难度日,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更别提上学读书了。赵建昌从李焕茹的来信中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心情十分沉重。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便动员全家人节衣缩食支援这个既懂事又可怜的小姑娘。很快,赵建昌一家人便凑了150元钱,30件衣服,两双鞋,两床被子,两袋面粉,一顿办煤。1995年5月22日这天,赵建昌怀着一颗滚烫的心,带着全家人的深情厚谊,驱车去了相距200多里的李焕如家。
当赵建昌到达李焕茹家里的时候全村的人都轰动了,他们简直不敢相信,一个素昧平生的老人,竟然会亲自把钱物和情谊送到这个穷困潦倒的家里来。李焕茹和瘫痪在床上的父亲更是激动地说不出一句话来。赵建昌望着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又把自己带了多年非常珍惜的手表摘下来送给了李焕茹。从此,这两个家庭仿佛多年故交一般的走动了起来。时隔不久,李焕茹借暑假之际,陪着刚刚能够下床走动的父亲,特意来看望赵爷爷,受到了赵建昌一家人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款待。走的时候,赵建昌的儿子和女儿还给这父女二人凑了500元钱,给李焕如买了几件新衣服。赵建昌一再告诉李焕茹,这500元钱不是学费,是给他们父女二人的生活费,学费他会按时给李焕茹寄去的。
1995年的立冬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赵建昌的心事也一天比一天重了。有一天,老伴儿和他商量,想把95年下半年的福利煤给李焕茹家送去,好让这爷俩冬天有个热乎炕睡。老伴儿的话说到赵建昌的心里去了,它也是为了这件事操心,他还担心老伴儿不同意呢,看来,自己真是小瞧了老伴儿,他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了。唐家庄矿业公司的领导得知这车煤是送给李焕茹家的以后,专门派了一辆汽车,有四十多名退休矿工主动到煤厂帮助赵建昌装车。赵建昌的老伴儿又给李焕茹父女带上两袋面粉和150元钱,并且一再嘱咐李焕茹,生活中遇到了为难着窄的事情,一定要告诉他们,他们不会袖手旁观的。
以后的日子里,赵建昌老人又多次到李焕茹家看望他们父女二人,给他们送钱送粮食送衣服送被褥,使他们艰辛的生活里多了几许融融暖意,也是李焕茹牢牢的记住了人间自有真情在,在她的人生刚刚启程的时候,曾有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扶掖过她,让她懂得了,爱,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七
如果说赵建昌对李焕茹是从精神到物质的全方位的资助的话,那么,赵建昌对迁安市野鸡坨乡大崔庄的张英英同学的资助,又是另一种形式了。张英英也是个贫困女孩,赵建昌也曾到张英英家里去看望过。赵建昌是个有心人,他发现张英英家出们就是山,山坡上有的是草,他在给张英英寄去了学费后,又特意给张英英送去了200元钱,让英英用这200元钱买两只小母羊养着。他想的是,用不了几年,这两只小母羊不就可以变成一大群羊了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建昌资助的孩子们相继完成了初中的学业,他们现在都有了不错的归宿,,但他们对赵爷爷的感恩之心依然如故,赵建昌经常会接到他这几个异姓孙女的问候电话和信件。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资助。
赵建昌出了资助贫困孩子上学读书以外,他还经常帮助同样有困难的工友和乡亲。他曾为特困矿工寄钱,赠物,他曾多次为生活困难的乡亲买米买面买肉,他还是唐山市第一个为奥运会捐款的人,各种公益捐款他更是从不落后。他做得好事根本数不清,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做过多少好事。
让赵建昌欣慰的是,他的儿女们非常孝顺,经常给他买来各种吃的喝的营养品,他在欣慰之余,也会老小孩似的发脾气,他对儿女们说,我不喜欢吃这些东西,这些东西花钱多且不实用,你们真有心孝敬我,为什么不帮助我资助几个孩子呢?
2005年7月31日。这天是赵建昌老人的84周岁生日。一大早,赵建昌的儿女们就忙碌起来了他们要准备一桌丰盛的家宴,还要给老父亲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中午时分,生日宴会开始了,酒杯斟满了酒,生日蛋糕切开了,蜡烛也吹熄了,赵建昌的女儿向老父亲郑重宣布,他们的生日礼物就是:女儿,女婿,外孙女,外孙子,外孙媳,每人资助了一名贫困生。
赵建昌一下子愣住了。待他听明白了女儿的话以后,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立即焕发出了神奇的光彩,昏花的眼睛也亮了起来,他觉得这是他有生以来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他的心里充满了幸福的感觉。他看着自己的儿女,觉得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儿女,他拿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对儿女们说,谢谢你们,我替那几个孩子谢谢你们。赵建昌的眼里竟然闪着点点泪光,谁都会相信,那是喜悦的泪光,那是骄傲与自豪的泪光,这一切,都源于爱。
20年来,赵建昌老人先后资助了14位贫困孩子,现在依然有4个孩子接受着他的资助。他为了给这些孩子攒钱交学费,冬天去卖糖葫芦,夏天去卖雪糕,他自己20多年没买过一件新衣服,身上穿的都是儿子女婿淘汰的旧衣服,就连买菜都是买成堆的处理品,他却拿出了两万多元钱资助11个孩子上学读书。他是清贫的,家里没有一样时尚的家具和电器,老俩口子用的紫红大板柜还是他的祖母留下来的,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可他又是多么富有啊。
无须再排列这些枯燥的数字了,我们看到的是这些数字背后的故事。主人翁精神我们已经提倡了几十年,可是作为一个主人的责任和义务,也许很少有人在肩上担过。赵建昌,这位76岁入党的老人却勇敢的挑起了一副主人的担子,他选择了这样的一种人生态度,这也就注定了他的人生中只有耕耘的季节,至于收获,那只是铭刻在地平线上的一串无愧无悔的坚实足迹,行进在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