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鏖战煤海心如铁

作者:王炳一 时间:2011年09月24日 字体:

在这片黑金热土上,有多少动人的故事,还没有被文字记载;有多少瑰丽的诗篇,还在心上无闻行走;有多少可爱的容颜,我们又始终缘悭一面……

                                                                                                                                                 ——写在前面的话

2010年5月的一天,“影响吕矿公司水旱转型发展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带着人们热切的关注与期盼,终于在吕家坨矿业分公司首届矿工节隆重开幕前夕,于吕矿局域网隆重揭晓。侯振忠,这个在井下生产一线鏖战了28个春秋,被人们赞誉为“掘进头的骁勇者”的点班区长,当之无愧地跨入推动吕矿进步发展先进模范人物行列。

侯振忠,男,汉族。初中文化,工人技师。1963年4月出生,1982年12月参加工作,198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二十多年来,先后在开滦股份吕家坨矿业分公司采三区、掘进一区等单位工作,从掘进工干起,先后担任组长、班长、点班区长等职务。多次荣获先进生产者、生产标兵、安全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03年度被评为集团公司级隐患排查能手,2003—2009年度公司级生产(工作)标兵,2004—2008年度公司级安全把关人,2005—2009年度集团公司级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

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有两种经历,一种是填在履历表上的,另一种是自我的心路历程。咀嚼着履历表上记载的侯振忠蹒跚走过的人生轨迹,所要采访的主人公在我的脑海里就有了初步印象,不经意地在心中勾勒出虎背熊腰,魁伟高大的“硬汉”形象。说实话,作为吕矿人,虽然对矿上如侯振忠这样的名人名字耳熟能详,但大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更何况是这些常年在地层深处追寻光明和梦想的人呢?当我在值班室见到侯振忠时,却怎样也无法把自己一厢情愿塑造起来的“硬汉”形象与面前这位朴实沉稳、俊朗清秀的“羸弱书生”联系在一起。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如何用并不宽大的肩膀掮起了多年信守的责任,难道他是水的外形,却拥有着酒的性格?才会用钢铁般的意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兴许,在他的心路历程中,我们能够更深更多地触摸到一些什么。

勤学苦练 艰苦创业

1982年12月,年仅19岁的侯振忠换工来到了开滦吕家坨矿采三区,当上了一名水采掘进工。也许是遗传或是缘分,侯振忠自打从在开滦工作四十多年的老党员、老矿工、老先模的父亲手中接下这副担子,就对矿山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情愫,面对井下的采掘机器设备和堆积如山的原煤,也竟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他了解井下环境的恶劣和矿工的艰辛,攉煤打柱,棚棚子,让这些做窑的汉子们几乎每天都是汗流浃背,即便是刚刚用皂粉清洗过的工作服,也难遮那股子沉浸其中的汗酸味儿。在对煤矿有着深沉感情的父亲谆谆教诲和感染下,他深深懂得,祖国的建设需要煤炭,需要无竭无穷动力之源,他下决心要为共和国的强盛作出贡献。

就在那时,他把百里煤海当成了体现人生价值的所在。

就在那时,他承载着两代开滦人对矿山的挚爱真情,义无反顾、坚决如铁地驰骋在这片黑金热土的沙场。

有了方向的雏鹰,做好了展翅高飞的准备。侯振忠工作中加倍努力、勤学苦练、扎实肯干,没过一年就当上了全矿最年轻的生产小队长。然而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感到,做一名新时期的矿工,光靠拼搏苦干,一股子蛮劲儿是不行的,更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28年间,他相继学习了《井巷工程》《煤矿地质学》《矿山压力学》《旱掘技术》等专业书籍,有了知识,驾驭设备的能力增强了,操作水平更加提高了,并通过刻苦学习、钻研,取得了不同时期的水采和旱掘技师资格。侯振忠也由水采单位转到旱掘单位、由组长到班长再到点班区长。

建于1968年的吕家坨矿业分公司,由于地质条件等原因一直是水采矿井,在后来因地质条件逐步发生变化,煤层倾角变小,已不再适应水采工艺,2004年6月,当采煤三区最后一个彻底关“枪”,吕矿便结束了长达36年的水采历史,成功实现了全部综合机械化采煤的转型发展。水旱转型的成功,对侯振忠的掘进队伍意味着又要面临一场高新的技术挑战。不甘寂寞的侯振忠,急于奔赴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拿破仑这句名言,坚定了他挑战自我,勇当旱掘技术行家里手的信念。为积极适应综采发展的需要,尽快掌握旱采旱掘新工艺、新知识、新技术,他及时调整自己,从思想上摒弃掉自己22年来形成的水采思维定式及工作方法,并放下多年水采技师的架子,克服文化水平低、年龄大等困难,重起火,另开灶,积极进取,迎难而上。一方面自学综采综掘技术,他不仅向技术人员借书,还到新华书店买采掘技术知识方面的相关书籍,学习的时候,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他,对于不认识的字,就问上学的儿子,涉及到技术的问题,便随时请教技术人员;另一方面为了解决综采综掘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他不耻下问,主动向技术区长、技术员“取经”,探讨遇到断层等地质条件变化时的处理方法。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两年的深钻细研,两年的痴迷付出,侯振忠胜利完成了这场攻坚战——他由综采综掘技术的“门外汉”变成了熟练掌握采掘新知识、新技术的“专家”,并一举拿下了“工人技师”的资格。自2005年以来,侯振忠先后组织疑难课题学习研究一百二十多场次,以“破碎顶板防止冒落和掘进机技术创新”为课题的疑难攻关项目四十多项,并先后完成“破碎顶板交替托煤顶打锚杆”、“锚网巷道一次成型校验法”等创效项目十余项,每年为单位创效四十余万元……

选择了一种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从1993年开始,这个被领导称为“稳重、踏实、敬业,有情有义,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汉子,又担负起点班区长的工作。走上这个重要的前沿管理岗位,侯振忠的工作更加繁重,他投入和付出了更多的时间、精力,他无怨无悔,总是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担任点班区长的17个春秋,六千多天,他都是在井下度过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日历一页页掀开,每一页都没有他划休的红笔印记。每一天,他都披星戴月来到煤层深处,与煤共度良辰,头上的星星和月亮就是他每日送给煤最珍贵的礼物。

他不是想借此哗众取宠出什么风头,他说,“世上每一件事物都有生命,煤自有它的灵性。”他说,自己的心放不下这些窑,离不开多年鏖战的煤海。多年来的朝夕相处,一块场地、一台设备、一架棚、一块煤在侯振忠的眼里都熟稔得宛如深爱的亲人,这情,早已浓得化解不开……

是啊,他就是这样一个带着感情与煤打交道,一个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模范行动带动群众为矿山的蓬勃发展无私奉献的人。

以身作则 带好队伍

“他是掘进头的骁勇者,安全生产的把关人。”这是公司领导对他的一致评价。多年来,他以自己学习创新的优势认真抓好班组建设,带出了一支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的战斗集体。

作为一名掘进一线的生产管理人员,在现场管理工作中,他深知带头抓好学习是促进班组队伍素质提升的关键。为使班组队伍形成保安全、保质量、多进尺、提效益的理念,多年来,结合公司重点工作,不断强化现场管理人员和员工责任意识,在认真组织班组员工学习安全、生产、经营等相关内容,使每一名员工都能清楚地了解公司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明确工作责任制,提高工作责任心的同时,不断强化员工现场工作标准。通过要求“两做到”(即现场安全工作做到有排查,现场安全工作做到有治理),把问题解决在现场,使班组员工安全意识得到提升,狠抓现场班组长作风的转变,制定班组长“三必须”工作标准,即班组长必须靠前指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班组长必须带头大干,和工人一起攻坚克难;班组长必须正人先正己,模范遵守规章制度。同时,为使班组员工技术水平能够满足生产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员工日常培训计划,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和业余培训学习,师带徒传技能以及个人自学等形式,使班组员工及时掌握了岗位操作时的应知应会的内容。几年来,他培养掘进骨干三十余人,提高了班组员工整体素质,带出了一支高素质的掘进主力军队伍。

因为井下作业危险,矿工最为珍惜的是自己的生命。

侯振忠说,其实安全也没什么难的,现在机械化程度高了,科技手段先进了,只要你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操作规程,细心一点儿就行了。工程质量好,安全就有保障,难的是不能在质量上天天坚持很好的把关。

的确,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侯振忠那样努力了,二十多年,在井下抓安全,保衔接,促生产,侯振忠犹如一只不打盹的老虎。对工友的情是融在他的一言一行中的,难得的是他唱了红脸唱黑脸。2006年第二季度的一天,在现场巡视中,侯振忠来到点班牛宏小组所在的6192轨道巷中段时,发现这里巷道两帮棚子插背小板有多处折断,于是他现场提问当班员工,小板插背不严可能造成什么安全隐患?组长牛宏说道:小板插背不严可能造成冒顶或劈帮事故的发生。话音刚落,在一处小板折断插背不严的地方,几块大片煤矸落了下来,现场员工惊出了一身冷汗。针对这件事,侯振忠当即又讲了许多小板插背不严的危害性和有关事故案例,并对现场组长牛宏提出了严厉批评和处罚。他又根据班组实际,对班组质量制定了六项39条验收标准,要求班组依据标准施工,依据标准检验。通过强化管理,狠抓质量和文明生产达标工作,百分之百的落实公司《采掘巷道质量标准化达标规定》的标准,实现了作业面文明生产、质量达标。所辖区域在公司的质量验收中,巷道均评定为优良品。侯振忠通过在现场工作中狠抓安全确认和隐患排查,实现了班组自主安全管理。他所在的点班连续七年没有出现过伤亡事故。

在茫茫煤海中经过多年的风雨历程,侯振忠带领的这支队伍越来越团结和谐,技术越来越臻于成熟,战斗力越来越强,工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47岁的侯振忠是师傅、区长、还是个大哥哥。他呕心沥血带出的这支队伍让他光荣和骄傲,看到他们都能独立作业时,他打心眼里高兴;看到他们稍有不足时,他总是严格要求,虽然有时近似苛刻,发五分钟脾气,过后仍像大哥哥一样亲切,员工们也深知严师出高徒的道理,做窑的汉子向来是说少做多,只会做不会说,但他们在心里早把侯振忠看成了主心骨,大家尊称他“侯区”。而这个沉稳内向的“侯区”,只要一到井下掌子面,看见自己的工友们,他的思维和语言天赋仿佛一下子就被激活了:说安全、谈工作、指挥进尺、询问情况、关心安抚、解决难题……谁又能想到工作现场侃侃而谈的他,平日里却是一个没有太多言语的“腼腆人”呢。这支百余人的掘进队伍,大家在思想上共同要求进步,生活上互相体贴照顾,全点班上下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班组上下拧成一股绳的默契氛围。侯振忠所在点班员工中,30岁以下青工约有40人,细心的他发现这些青工大多数没有结婚,早上上班总是“掐点儿”,没有时间吃饭、也没有时间备下井的干粮,而掘进区的工作量大,作业时间无规律,一班下来,不吃饭可够拿人的。侯振忠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每天上班总是让妻子多备一些干粮,带到井下。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就拎着干粮“绕掌儿”,看到有谁没吃就上去询问,如果是没带,就把自己的干粮拿出来。几年下来,全点班的青工没有一个没吃过侯区长的干粮,工友们也把能够吃上“侯区”多带的那份干粮当成了一种荣誉、一种浓浓的兄弟情!2011年6月份的一个清晨,家住赵各庄抹轴峪村的员工费增,上班途中车祸身亡。费增家境困难,不仅上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要赡养,下有上学的孩子要供养,妻子又没有工作。傍晚才上井的侯振忠知道情况后,立即到费增家走访了解,并自发组织本点班员工向费增家进行爱心捐款活动,在他的爱心感召下,全区员工纷纷慷慨解囊,把捐得的3960元人民币,送到了费增的家中。虽然3960元钱对于费增家的困境来说仅是杯水车薪,但却承载了永无界限永无隔阻永续存在的浓浓工友情。

就在公司确保实现300万,助推集团公司“双五”目标实现的关键时期,侯振忠带领这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叫得响、拉得出的掘进队伍,凭着熟练的掘进技术和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齐心协力,全面发挥主力军作用,在2011年3月份的掘进生产中,创出了独头巷道月进尺873米的佳绩,开创了吕矿旱采史上的新纪录。

温馨家庭 坚强后盾

侯振忠是个幸福的人,他不仅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拥有一个温馨美满的家庭。你别看他在井下掌子面驰骋疆场、呼风唤雨,在家里,在生活中,他可是吃粮不管酸,整个一个“甩手掌柜”式的人物。

有人说,平凡的矿工能有不平凡的故事,是因为故事里总有那么一个背后默默支持他的人——侯振忠就拥有这样一个贴心的好媳妇。

侯振忠的妻子高桂芝,不仅年轻漂亮,热情爽朗,而且深明大义,目光长远,对常年在井下摸爬滚打的丈夫更是理解支持,各方面关怀备至。夫妻间做到了心心相印,互相理解,相携进步。在林西矿服务队当队长的高桂芝说,正因为我也在单位从事管理工作,也带着一支队伍,才能够真正做到理解支持振忠的工作。我日常的工作再累,也比不上他的工作累。二十多年来,难为她一个职业女性能毅然用柔肩挑起了家庭重担,她是班上忙完家里忙,买东买西洗衣做饭,外加关照督促儿子学习,事无巨细全靠她家里家外打理。就连邻里们也常夸桂芝是振忠的好媳妇。

当我问起侯振中“一心扑在工作上,舍了小家,顾全大家,是否觉得愧对妻子、亏欠家庭”的时候,不善言辞的他微微蹙了下眉,脸上有了微红,旋而笑了笑,“那是没有办法的事儿,掘进,就是这样的工作性质,每次的任务都是大工程、紧活计,耽误不得。”

女人的天性,决定了再开朗再坚强的女人也需要男人宽厚的肩膀承载她某一时刻的柔弱。2011年5月份,侯振忠两口子拿出多年的积蓄,在林西购置了房子,按理说,买房、装修、搬家这是人生的大事,你工作忙,妻子理解,从看房、办理手续、买房到新房的装修,妻子承包总揽了一切繁杂事务。高桂芝说,苦累、操心都无所谓,振忠这么多年都是这个样子,他对煤比我亲,我习惯了,不争他,可房子装修差不多了,真想让他来看看装修好的新房,帮我把手。于是,妻子在一天晚饭后,轻声跟刚刚在掘进战场打完攻坚战的侯振忠商量,让他哪怕休一天,也到新家看看。其实,区领导早已经知道侯振忠买房的事儿,也曾主动劝他别上班了,在家待两天,为家尽尽力。区党支部书记梁连席甚至发出了命令:“一个大老爷儿们,哪有把这么重要的事儿丢给一个女人家的,难怪媳妇有意见,你赶紧给我待两天,把家里事儿料理好再上班!”面对妻子的温言细语,区领导的特殊命令,侯振忠愣是硬起头皮,狠着心肠,一如既往地下井上掌,指挥作战。妻子钻上了牛角尖,她想不通,“就你侯振忠上进,咋就不能为家休一天呢?”高桂芝眼睛红红到单位来找侯振忠。“这个节骨眼上,掌上需要我,我真的不能走开啊!”原来,当时正值掘进6179掌,因为这个掌是主力工作面,如果不能跟6373工作面保证正常衔接的话,将会给公司300万吨的产量造成很大影响,可以说,目前的这项工作即是保集团公司实现“双五”的重要战场,又是公司上下保吃饭的工程。侯振忠就这样甩给妻子一句话,换好工作服,愈发起早贪晚地盯在了现场。在独自回家的路上,妻子偷偷擦掉了眼角的泪花。高桂芝在等,为侯振忠曾经那句“退休了,我一定补偿你和这个家”的话,在等……

工友说,作为一名矿工,侯振忠无愧于这个职业;作为一名管理者,侯振忠受到了工友们兄弟般的爱戴和拥护;可是作为父亲、丈夫、一个家里的顶梁柱,他却做得远远不够。2008年,为了保证生产管理的到岗到位,他不顾妻子因病住院需要照顾,把妻子托付给亲朋邻居,连续工作在生产一线,终于使5325皮带巷工作面由合格掌变成了精品掌;为了让点班员工熟悉掌握“RMDC规范操作卡”和“手指口述”的内容,他顾不上儿子中考前需要父亲关心照料的心情,每天提前一小时来到区里帮助员工学习操作卡和手指口述用语;为了给点班的一名组长过生日,他带着妻子自费买来蛋糕,到下属组长家中进行看望,可是当天也是侯振忠岳父的生日,妻子为了支持他的工作,放弃了给父亲过生日……

采访回来的路上,我的耳畔一直萦绕着侯振忠那句话“我们那个时代的人,内心始终怀有一种责任……”是啊,正是这沉甸甸的使命,对矿山深深的挚爱,引领侯振忠鏖战煤海28载,锻造了燃烧自己奉献光热的煤的秉性,铸就了终生奉献矿山的煤矿人如铁的品格。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青春无怨,奉献无悔[ 09-16 ]
下一篇:大漠孤烟多豪情[ 09-24 ]

相关文章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