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文艺界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等表述体现了政府协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心。5日下午,参加全国“两会”的文艺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聚焦中国的改革进程,尤其关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建言献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出现了“有权不可任性”、“智慧城市”、“书香社会”等新提法,这给代表和委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陈建功委员看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扎实具体,很多论述回答了老百姓深切关心的问题。比如就业、医疗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报告都给予了关注。此外,在文化方面,“书香社会”的提法令人印象深刻。当今时代,网络发达,信息爆炸,人们更乐于“读图”而非“读文”,文学阅读面临严峻挑战。但我们每一个读者都有选择的权利,到底是选择读图还是读文,选择浅阅读还是经典阅读,选择迷失于信息爆炸还是对信息进行严格选择,决定权在自己的手中。要建设“书香社会”,我们还是要多关注那些经典的作品。他今年有一个提案,建议举办曹雪芹诞辰300周年纪念活动,希望更多读者关注经典作家作品。
高洪波委员说,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有全面的概括,对我们所存在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并对2015年的工作作了详细部署。报告就养老、医疗、教育等许多民众关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提出要“简政放权”、“倡俭治奢”等观点,都非常切中要害。特别是“有权不可任性”的提法,说明政府对官员、公务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不作为的现象也要严加整治。这关系到我们的各级政府将以什么样的面貌来推进“四个全面”的部署。报告还提出,要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这需要政府对文化建设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以全面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
熊召政代表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基本上都是“干货”,内涵丰富,对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以及社会热点都作了正面回应。报告中还有很多新提法,如“建设书香社会”、“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等,仔细品味,都是关系到制度建设与社会改革的重大命题。在文化方面,报告提出要“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这要求我们在两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满足更多人民群众的需要;二是文艺工作者要争取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奉献给广大民众阅读和欣赏。
姜昆委员认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14年的总结很充分到位,对现实困难的严峻“积极面对”,对未来走向的意志“非常坚定”。我们可以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在发展中国的顶层设计上越来越实在。他对报告中提出的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重大文化惠民项目建设、实施文艺精品战略等印象特别深刻。尤其是在文化惠民建设方面,2014年,文艺工作者通过“送欢乐下基层”、文艺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将文化送到群众中,身体力行服务基层,取得了很好社会效果。但现在从事文化事业的人还存在不少困惑,比如如何真正实现文艺“走出去”的问题。这些年“走出去”的经验证明,我们还是在发挥慰问、联欢这样的增进友谊、加强联络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在世界面前展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魅力。我们应该正视这些不足,在新的高度制定文化战略。
重庆团冉冉代表说,从报告中可以看到,政府过去一年对民生的投入很大,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作出了许多努力。在新的一年,如何增进民生福祉的问题依然值得关注。应该继续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实在在增加居民收入,做到公平正义。这牵涉到就业、创业、加强社会保障、加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文化建设。文化乃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如果一个国家只注重发展经济,而忽视文化的继承和创造,没有优秀文化底蕴的支撑,这个文明共同体是走不远的。因此,文艺工作者要创造更多的文化精品,政府则应该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把优秀的文艺成果推广传播开来,这其实也是让民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的组成部分。
来自贵州的姚晓英代表认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文化、文艺的关注比她所期望的还要多。比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提出要保留、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在民族工作方面,提出要保护民族村庄和民族、民间文化;在民生工程和社会改革方面,则提到了推进阅读、推进文艺创作、弘扬文化传统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改革的动力是需要心灵力量支撑的,如果没有文化的养育,心灵力量就会枯竭。对于报告中提出的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问题,她认为,西部地区整体的文化发展水平和受重视程度都低于东部地区,因此,这一问题应该在均等化、标准化的前提下,更加精细化,关注差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