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经典咏诵,让优秀传统思想与时代共鸣
中华经典怎样走出书斋走向大众?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展现其思想精华并为当代所接受?中国文联启动于2008年的“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探索了一条有效路径——
经典咏诵,让优秀传统思想与时代共鸣
“‘把大学课堂延伸到社会,把高雅文化普及到大众。’这项咏诵活动帮助我们向这个目标前进了一大步。”6月8日,由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主办、中华经典系列咏诵组委会承办的“中华经典系列咏诵”(以下简称“系列咏诵”)作品研讨会上,中华经典系列咏诵组委会总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袁行霈如是评价这一系列作品。
中华经典怎样走出书斋走向大众?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展现其思想精华并为当代所接受?这是许多教育家和研究者长久面临的难题,也是当下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亟待破解的课题。中国文联启动于2008年的“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活动,至今已先后推出了咏诵《道德经》《诗经》《孙子兵法》《论语》《孟子》《孝经》《大学》等7部国学经典的8部原创舞台艺术作品,创作了国学经典主题歌曲200多首,累计在海内外演出20多场,受到了观众、媒体以及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6月20日端午节,还将推出这个系列的第9部作品“屈原颂——大型交响清唱剧”,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探索一条有效路径。研讨会上,众多知名国学专家、文艺评论家和艺术家以及系列咏诵作品主创人员齐聚一堂,挖掘经验,探寻不足,就这一国学传播新形式的成功经验,以及今后更好地运用这一特色文化品牌传播传统文化展开研讨。
咏诵:弘扬传统文化的一种创举
“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我们曾在喧嚣嘈杂的世界里,一度疏远了你们?这切肤之痛,正如儿子疏远了母亲,江河疏远了源头,落叶疏远了根。我们需要思考,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研讨会现场,年逾古稀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艺术家方明散文诗朗诵《与我们同行》铿锵顿挫、浑厚深沉的吟诵,句句叩击心灵。感动于作品意味隽永地提醒我们与传统经典的疏离的同时,与会专家们一致赞赏将古老的咏诵结合多种艺术形式应用于经典的当代阐释这一巧思。
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严文明感叹,中华文明五千年到底有哪些精髓?我们是研究国学的,常常苦于这些经典难以普及,一般人不易懂。中华经典系列咏诵用各种形式来表达,这是一个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很好的办法。“北京国学研究院已经成立20多年了,成立之初明确提出除了专门的国学研究之外,还要花大力气做文化普及工作,特别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也想了一些办法,尤其是和中央电视台合拍150集系列电视片《中华文明之光》,曾经组织了校内百余位专家作主讲人,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课堂、走向社会,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这种形式当时也是一个突破。但是怎样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加喜闻乐见,看来用艺术的形式来传播效果会更好。”这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同瑞的感受。
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2011级博士生孟飞坦言,初读《论语》时,他曾对孔子教育思想中强调诗教、礼教和乐教,倡导“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有些不解。“对于‘成于乐’我一直疑惑,为什么孔子对音乐包括歌舞那么重视?欣赏系列咏诵后,我发现用艺术形式表达确实更加震撼内心,能够更加深入人心。”
袁行霈指出,咏诵活动开创了经典传播的新方式。回顾经典的传播史,宋代以前主要依赖手抄,宋代以后主要依赖刊刻印刷。经典的阐释,则主要依赖注疏。如何适应当代的需要,将文字记载的经典转化为立体的、可视可听的、民众喜闻乐见的、寓教于乐的形式,加以广泛传播,还没有成熟的经验。系列咏诵用现代化的艺术形式,直接将经典搬上舞台,结合现实加以阐发,以激发人们阅读经典的热情,从而体悟中华文化的精髓,这是一次传播经典的可喜的尝试。
跨界:感受经典的四季之美
《墨子·公孟》篇曾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即是说诗可诵、可弦、可歌、可舞。以此为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常森认为,咏诵形式本身就是对传统的弘扬,多种形式结合更有其合理之处。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哲学系主任王博则表示,经典的真、善、美可以用很多方式呈现。中华经典系列咏诵具开放性,其中包括不同的学派。“我一直觉得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美。我曾以‘心灵四季’看传统经典,我觉得儒家像春天,墨家像夏天,道家像秋天,法家像冬天,我们要欣赏不同季节的美。系列咏诵活动将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心灵、对世界和生活的不同理解同时呈现出来。期待能看到更多季节和更多的变化方式。”
袁行霈表示,中华经典系列咏诵是由一个跨单位、跨界别的高水准团队合作完成。有总政文工团、空军文工团、海军文工团、中央电视台等等各方面力量,这样的合作,背后还有强大的文化界领导支持,正是因为他们的通力合作,系列咏诵才能取得如此的成功。他还特别表示,《孙子兵法》情境咏诵剧中,主创团队邀请了一批连队战士,以兵演兵,对《孙子兵法》加以阐释。战士们从观众席走向舞台,不再以观众的身份被动接受,而是参与到艺术表演中去,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这些战士将会成为一颗颗种子,继续传播中华经典,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的确,跨界不仅体现为艺术门类、思想学派,还体现在中华经典系列咏诵组委会总策划、总撰稿刘世民从武到文的转换。系列咏诵不仅有北京大学强大的国学研究专家支持,还有田滋茂、乔良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倾力。知名作曲家羊鸣、张千一、孟庆云、姚明,词作家车行、张吉义、章晓宇,著名艺术家杨洪基、韩红、瞿弦和、方明、丁建华、徐涛、温玉娟、凯丽、肖雄、于魁智、李胜素、孟广禄、佟铁鑫、雷佳、王丽达、王宏伟、白雪等都在为传播国学经典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