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阅读是启迪人生的一把钥匙
我是从6岁开始阅读的。我这个年龄的人,没有赶上早教,上学还要满8周岁。我是年底生人,走进小学的门槛都快9周岁了。我开始阅读时,其实不认识几个字,因为父母都是文盲,父亲在解放初上过一年扫盲班,能磕磕巴巴地给我念小人书了,我对这个世界的憧憬都寄存在那四四方方的小人书里,从那时开始,我就爱上了书,也就算爱上了阅读。
从6岁到9岁入学,这段时间我是一头扎在小人书铺里。那时,租看一本小人书2分钱,买一根冰棍儿也是2分钱。我手里没钱,就把省下买冰棍儿的钱和母亲让我打酱油一类的事情找回的零钱攒起来,花在小人书铺里看书。最初“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现代好多文学名著如:《平原枪声》、《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等都是从小人书里读来的。从小人书中开始认字,从小人书中认识社会、学习知识,了解和掌握人生的道理。
上学以后,我不再满足小人书的阅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已经阅读完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又阅读了许多世界名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本该在校读书的我们这些孩子,都“停课闹革命”了,在校没得书读了,我就在家秋天拾柴火割草,冬天拣粪,卖了钱去看书。在校两年多没有书读,我读的书却更多、读的书范围更广了。因为我有的是时间,看什么书也没人规范。帮母亲做饭烧火拉风匣时看书,拣粪拾柴走着路看书,夜里不睡觉躲在煤棚子里自制个煤油灯照样挑灯夜读。而且,看的书不再限于文学书籍,天文地理历史自然生物化学剧本美术什么都看。记得一句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发誓要读万卷书。母亲看见叹息说:“这孩子天生就是个读书的料,可惜了。唉。”那时,我把拣粪拾柴积攒的所有积蓄都买了书,家里的书从柜子上一直摞到房顶。可惜,在“文革”闹得最紧的时候,被街道的“造反派”破“四旧”,全部抄了去一把火给烧了。为这,我难过得哭了好几天。
此后的十多年间,虽然后来复课了,我们依然没有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工、学农、学军了。在校学的课本是“语录”、“农医”、“战地新歌”和政治,我们几个学习好一点的同学就把这些“课本”糊做封皮,书里夹着数理化语外。如果说我们上学还算学了点东西的话,那不是老师的嫡传,而大部分靠的是自学,靠的是自己阅读。好在学校的图书馆偷着对我开放,下午借书,第二天早起还书。每天看完一本书的速度,使我几乎把学校图书馆的书全部读过。凭着这种阅读,我以优异的成绩跨进河北师范大学,成为进入企业后的“知识分子”;凭着这种阅读,我爱上了文学写作,加入了唐山市作家协会,还获得了《人民日报》(大地副刊)文学创作二等奖、第四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曹妃甸之声”小小说写作大赛二等奖。凭着这种阅读,我得以来到企业教育培训基地,投身全煤系统第一所高职院校参与学院建院和学校管理,让更多的人通过阅读来改变人生。
而今,我们阅读的手段更多、条件更好了。没有谁再用古代贤人“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的方式读书了,即使生活最困难的人,也不用再躲在煤棚里挑灯夜读,更没人逼着我们去“头悬梁、锥刺股”式的学习,也不用“语录本”包书皮冒着挨斗的风险去偷学。我们面前既有纸质的书,还有互联网书库,甚至手机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都可以用来阅读,各种阅读手段是我们年轻那个时代不可想象的。我常想,现在的学习生活多好,可以博览群书,要读什么就有什么,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为人们提供了宽松的阅读条件,现在的人真幸福。
有一句老话,叫做“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这句话对我们启迪颇深。一个人没有知识,只会有浑浑噩噩的一生;而要获得改变命运的知识,只有学习。学习的范围很广,包括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多种手段,而阅读却是从所有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手段。依我的体会,阅读是对世界各种现象认识、理解、吸收、鉴赏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学得知识、获得才干;阅读可以陶冶情操,提升自我;阅读可以品味世相,丰富人生。所以我说,阅读是启迪人生的一把钥匙。当我们真正拿到这把钥匙之后,人生这把锁你随时打开,辉煌都可能扑面而来。
把握启迪人生的钥匙,我们终其一生都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