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孝道文化在阳煤集团一矿熠熠生辉
题记:毕淑敏曾写过一篇文章《孝心无价》,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道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孝,本是家庭中最为朴实的表达,用自己的行动关爱父母、敬养父母,您陪我快快长大,我陪您慢慢变老;孝,也是企业中最为本真的文化,用自己的行动履职尽责、爱岗敬业,与企业荣辱与共。
百善孝为先。在阳煤集团一矿,有这么一群守孝道、行善举的人,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在他们看来,自己做的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但正是这些普通事告诉我们孝的真谛,那就是爱与奉献……
对于企业而言,把孝道注入企业文化,能在企业上下形成良好和谐的氛围。因为孝的真谛是爱,是奉献。心中有爱,领导干部就会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关爱职工,为他们解决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心中有爱,职工就会感恩企业,尊重领导,为企业添彩,为领导分忧。在企业里根植孝道,就是以情为纽带,提倡相互关爱,忠诚企业,以企为家,自觉做好本职工作。阳煤集团一矿党委书记尹爱谈及孝道时这样说:“职工安安全全上班,不违章,不出事,是对父母尽孝道;干部规规矩矩工作,不违规,不违纪也是对父母尽孝道。”这是结合企业工作对煤矿孝道文化别样的理解和阐释。
在阳煤集团一矿这片沃土上,孝道的典范还远不止这些,他们是践行孝道文化的代表,他们对父母、公婆尽善尽孝,对兄长敬爱有加,对岗位热忱奉献……他们的故事必将带动和影响更多人,怀孝心,布孝言,施孝行。千千万万正能量的聚合,必将成为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助推企业在市场寒冬渡危求进,勇往直前。
“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孝是人伦道德的起点,是考量一个人德行的标尺。
对于家庭而言,孝体现在对父母的关爱、赡养,对长辈的尊敬、顺从。常回家看看父母、陪在父母身边拉家常、给父母打通电话、照顾生病的父母……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举动,就能温暖家人的心,传递人间美好的爱。
在阳煤集团一矿,有很多普普通通的人,做着平平凡凡的事,却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孝道。
高三小:
最好的孝顺是陪伴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父母不愁吃穿,他们最缺少的是儿女的关爱和陪伴。”这是采煤工区工程队高三小对孝的理解。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2014年夏天,父亲的一次意外使这个家庭几近崩溃。本以为父亲的腰只是扭伤,可当医院诊断结果出来后,一家人吓懵了,父亲被确诊为肺癌。高三小不能接受这个事实,马上又带着父亲来到省城的医院检查,结果依然不乐观。噩耗突然降临,高三小这个硬汉一下子红了双眼。
为了让父亲高兴,高三小强忍悲痛,每天带着老人在医院附近的公园散步、聊天、留影……他想尽可能多地陪在老人身边。
就在前几个月,父亲突然出现咳嗽气短,走路无力的症状,病情似乎加重,高三小又带着父亲先后到北京市肿瘤医院、301医院、空军总医院、304医院等检查。也许是上天被高三小的一片孝心感动,诊断结果让他如释重负,父亲的病与癌症并无半点关系。如今,在高三小的精心照顾下,父亲已明显好转。
除了为父亲的健康四处奔波,高三小最多的时间就是陪伴在父亲左右。
赵建军:
久病床前有孝子
“儿子回来啦!”见到赵建军,是常犯“糊涂”的赵双锁最“清醒”的时刻,也是他最开心的时候。今年70岁的赵双锁患老年痴呆症已八年,生活无法自理。八年如一日,赵建军为父亲扇枕温席,用一片孝心感恩、回馈父爱,让病中的父亲感受到了至亲至孝。
赵建军是开掘工区党总支书记,平日工作繁忙,但这并不影响他当好一名孝子。父母居住在平定县城,距离矿上20多公里,但每天下班后,不管多晚,赵建军都要赶回去陪陪父母。如果忙得实在走不开,他也不忘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候。今年4月,赵建军的母亲突发脑梗,导致身体偏瘫,在医院接受治疗。为了照顾好双亲,赵建军除了上班,就是在家与医院之间奔波,让父母能时时刻刻感受到他的孝行。
禹瑞红:
父亲是我爱的信仰
提到父亲,维运工区高家沟降压站副站长禹瑞红一脸幸福。因为在她眼里,父亲高大、伟岸,是她从小崇拜的人,是她爱的信仰。
“父亲今年已74岁,年轻时曾是一名矿工,阳煤集团一矿的第一个百万吨队就是父亲那个年代产生的。父亲那辈人特别能吃苦,总是抢着干活儿。也很疼我,那时家里条件不好,但父亲总是竭尽所能,把最好吃的、最好穿的留给我。父亲的爱,是我一生的靠山。”禹瑞红回忆着。
父亲年事已高,身体大不如前。年轻时爱写东西,现在执笔无力,禹瑞红就常常替父亲记录,回忆他年轻时的点点滴滴。时间长了,这也成为了禹瑞红与父亲之间特殊的交流方式——以写日记的方式参与父亲的人生,和他一起回味人生百味。这,未尝不是一种孝。
逯振忠:
孝是立身之本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又一辈子为我们挡风遮雨,把孝心献给父母,就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这是开掘工区开四队党支部书记逯振忠对孝的理解。
早年,逯振忠的父亲得了严重的肺气肿、肺心病。他微薄的收入除支付父亲高额的治疗费用外,还要供全家生活开销,入不敷出。为了生计,母亲起早贪黑挑起了家庭重担。而今,父亲早已去世,母亲也因那些年的操劳落下满身疾病。2009年,母亲因呼吸睡眠综合症多器官衰竭入院抢救。因需全额自费,ICU的治疗费用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很多人建议逯振忠放弃治疗,因为类似病症不见疗效,在重症监护室抢救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比比皆是,费用问题是摆在逯振忠眼前最现实的难题。但逯振忠选择了坚持。奇迹终于出现,21天后,母亲实现了自主呼吸,转入普通病房。出院时,逯振忠又花2万余元给母亲买了呼吸机、制氧机。现在,看着老母亲乐呵呵地张罗着给家人洗衣做饭,逯振忠心里美滋滋的。
王丽萍:
公婆的“小棉袄”
人常说,女儿是父亲的贴心“小棉袄”,建安公司王丽萍却是公婆眼中的“小棉袄”。提起她,邻里乡亲无人不晓。
婆婆患十几种慢性疾病,个性强脾气急,心里烦不好受,经常唠叨,王丽萍特别能理解老人。婆婆唠叨时,她都默默听着,心平气和地与老人谈心,化解了老人的不平和郁闷。王丽萍常跟公婆拉家常,说开心事,逗老人乐。
去年,婆婆因心脏病住院,王丽萍日夜守护,医院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书,她二话不说把家里仅有的3万多元拿给婆婆治病,而这钱是王丽萍为大女儿上大学准备的学费。在王丽萍的精心照料下,婆婆很快好转。医院的大夫、护士和同病房的人都对这个有福气的老太太投来羡慕的目光。一时间,王丽萍的名字传遍了所有病房。几天后,来看老人的越来越多,其实,她们都是听说在内科有一个孝顺媳妇过来的。
在众人的夸赞面前,王丽萍十分低调,她深知:一家人就得心贴心,只有心贴近了,家庭才能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