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擦亮煤矿文学这块品牌
——煤矿文学艺术“十三五”期间创作方向之探讨
习近平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谈到两位作家:一位是河北贾大山,另一位是山西的路遥。我们知道,贾大山以小说《取经》获得首届全国短篇小说奖,而路遥《平凡的世界》在上个世纪早已家喻户晓。当时在座的,敏感的文艺评论家们即刻意识到:在如次重要的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到这两位来自于基层的作家,意味颇为深长。习近平书记为什么喜爱这两位作家及作品?评论家们通过研讨他们的作品发现,两位作家有三个特点:一是扎根于人民,根殖于基层。写得完全是社会底层的的事,身边的人。二是有定力,不跟风。不管社会上流行什么创作派别,他们始终忠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描写人类情爱与心灵史。三是爱读书,爱思考。两位作家表现出来的三个特点完全符合当下《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也为十三五期间煤矿文学艺术创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煤矿文学要坚持深入生活、扎根矿区 描写矿工心灵史
文字的魅力在于传递感情。煤矿文学是作家利用文字的力量来表现煤矿人的高贵品质以及他们对幸福生活地不懈追求一种方式或方法。在共和国发展史上,长久以来,煤碳 企业是中国的工业基础,不可缺失;煤矿文化底蕴苍厚,题材遍地。中国矿业大学文学博士史永修撰文说:“煤矿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大军中不可或缺的文学题材,而且,煤矿文学一直活跃在一些所谓的文学流派之中,且成为文学的上流,其生活底蕴厚实。上世纪末,文学界曾出现过“煤矿文学现象”,出现了如煤矿诗词作家梁东、煤矿诗人孙友田、小说作家陈建功、谭谈、刘庆邦、孙少山、周梅森等,现在,活跃在煤矿各条战线上的青年文学作者有荆永鸣、徐迅、闫桂花等。近年来,煤矿文学创作出无数反映煤矿人和煤矿生活的煤矿文学作品,如《走窑汉》、《生命悲悯》、《北京时间》等有影响力的文学力作,煤矿文学己发展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分子。煤矿文学创作队伍作为一支产业文学集体,同样得到中国文学界的特别关注”。 人们之所以喜爱煤矿文学,就是因为煤矿文学表露出了煤矿工人血肉身躯中的真实情感,在血与泪的交织中,煤矿文学真实展露了煤矿人的内心世界,让广大读者通过文字了解煤矿人究竟在想什么、做什么以及怀揣着挚着的信念等。真实地抒发了煤矿人的朴素情怀。路遥先生笔下《平凡的世界》一书中描写了大量的煤矿场景,人们深刻地感受到矿井之中那时刻紧绷的神弦以及略带忧伤的煤矿生活。《平凡的世界》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时代的画卷,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大亚湾煤矿的一段发展历史,通过孙少平等人的平凡故事生动地刻画了一代煤矿人的思想内涵。作者通过详实的生活写照,抒发了老一辈煤矿人的豁达胸怀。此书虽然出版二十多年了,但这本煤矿文著仍然活跃在一线读者手中,深深地教育和影响年轻的一代。煤矿人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作开采“太阳”的人,诗人们以此褒奖煤矿工人对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与绚丽多彩的都市生活相比,煤矿仿佛是尘世的一角,人们对它相当陌生。当读完《平凡的世界》小说后,许多人被孙少平伟大的劳动态度触及心灵,从而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感叹煤矿人的崇高品质。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是让多数人来了解某个群体中鲜为人知的特殊一面,用主人公的高贵灵魂来衬映时代光辉。
煤炭系统有位著名的小说家,他是来自淮南矿业潘一矿的蒋法武先生,他笔下的小说人物在矿区广范流传,深得大众喜爱。矿工们经常聚在一起探讨他的作品,常拿书中的人物与自己做对比,寻找差距。蒋法武先生曾是掘进区队的一线工人,毫无名气而言,在起早贪黑的入井操劳之中,岁月的磨练经积累沉淀,渐渐丰润了他人生的非凡阅历。工作之余蒋法武先生先从身边的人和事写起,通过刻苦努力先后写出多篇获奖作品,其中《黑脸汉子》更是搬上了银屏,影响深远。每每念及这段往事,一道打拼的老伙计们仍然清晰地记得他笔下人物的鲜活个性,谈论起来津津有味。煤矿作品因为写的是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儿,迎合了煤矿人的审美观,突出了煤矿人的社会价值,所以更受煤矿人的欢迎。二十年来,煤矿工人奋斗的精神,劳动的欢歌,在蒋法武笔下栩栩生辉,特别是在煤矿形势下滑的今天,他的文字更是燃起了矿山人追求幸福的希望之火,激励着潘一人在逆境中奋斗,前进。
因此,那些写脚下的黑土地,身边的黑哥们煤矿文学从不夸大,从不遮掩井下的艰苦劳作,工作面可以没有阳光,人的内心怎能不阳光灿烂!可以想象当沉甸甸的钢铁压在矿工肩头的时候,学历的高低好像对他们没有产生有效地帮助;疲累至极的时候,他们也会发些牢骚,读几本书有用吗?是啊,文学作品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吗?这是一个难以用一句话能够描述清楚的问题。说矿工耿直,说矿工粗鲁,这些都不够准确,如果每一位作家用心挖掘描绘的话,将发现在那黑脸大汉冷峻的外表下面情感世界是那样细腻和丰富多彩。扎根矿山,描写矿工心灵史,将是煤矿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二、煤矿文学要杜绝沾染铜臭气,不成为市场的奴隶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彭华竞先生在为全国煤炭系统文化干部授课中,现场作画,现场签字盖章,现场赠画给回答问题正确的学员。有人说彭教授的每一幅画作可以在市场上换到一辆小轿车,也可以出手变成数万元现金。然而彭教授并没有谈及这些,他只说把画儿送给在座的、素不相识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矿工兄弟姊妹们!彭教授现场赠画赢得了学员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其实,不管是文学创作还是美术,艺术宏扬的正是人性的真善美,而不是金钱利益。原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仲呈祥指出,作为文学创作者,不论是煤矿文学创作者还是其他行业作者,首先要弄懂究竟是以文化“化”人还是文化“化”钱的关系。在仲教授看来,面对充斥于荧屏的大量平庸的文学作品,以及一些违背社会主核义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每一个作家应当坚以持“化”人,即把人的综合素质“化”高作为终极目标;切勿以降人低的素质为代价,急功近利地“化”钱。事实证明,能否正确处理好治政、文化、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决解这一问题的关键。仲教授提到老一辈无产阶级作家,当年生活在解放区,一边打仗一边生产一边创作,大家穷得丁当响,没有稿费一说。后来,边区政府尊重作家劳动,发“边区票”,延安城的作家,可以拿上“票子”进馆子,请朋友高高兴兴吃上几碗羊杂碎。1951年,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获斯大林文学奖三等奖。奖金归个人所有,而且不征税费,但是丁、周二人高姿态,丁玲把巨额奖金全部捐给了中国作家协会,周立波把他的部分奖金也捐给作协。作协把两项捐款合在一起修建了作协幼儿园,买了幼儿园的设备,如桌椅、板凳、床和院子里的滑梯等大小玩具。这些老作家,从来没有钱,有了钱,也回馈给社会,表现出一个优秀作家的高风亮节和个人情操。
仲教授主张“回顾历史,文学是人作为级高形态的理性文化动物所特有的存生方式,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就有文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以,文学和文化都是化人的,把人的素质化高,高素的质人才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我们的国家基解本决了温饱问题后,有了经济实力,应该自觉地加大对文化的投入,提倡‘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而一非些人倡导的所谓‘文化搭台,济经唱戏’。虽然我们坚持以经济设建为中心,但如果长期把文化当角配,势必降低文化的地位,结果人是的素质降低了,搞上去的经济是也泡沫经济,迟早要跌下来。”优秀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要把服务群众同引领群众结合起来,包括用高品位、高格调的优秀作品引领群众讲品位、讲格调,切莫为一时的“曲高和寡”而“趋利媚俗”。
三、煤矿文学要传承中国“文化基因” 着眼队伍建设
首先煤矿文学创作队伍存在着断档严重,后继乏力的问题。以作者所在单位山东兖矿集团为例,作家群从年龄结构来看,中年作家独扛大旗,老、青、少相对偏弱,文学创作偏于老龄化、文学创作人才断档、断层、青黄不接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80后和90后创作人才缺乏,发展后劲堪忧。卢金地、张波、等一批卓有建树的老作家、已经过了创作的黄金时期;诗歌的领军人物,以突出的创作实绩被誉为“山东著名诗人”的邢福辉、张亮、大野也步入花甲之年,而80后和90后作家新锐,尚欠火候,难以独当一面,还需多方磨砺。二是作家创作环境不容乐观。从职业构成来看,兖矿作家协会会员主要由机关干部、记者、普通工人、退休职工组成。十三五期间,建议中国煤矿文联、中国煤矿作协将对青年作家的培养和扶持作为文学创作工作重点。认真制定青年作家培养工程规划,是煤矿文学走向复兴的良好开端。据中国煤矿文化网报道:“2015年,在煤炭经济形势面临严峻市场挑战,煤炭企业大幅度亏损的情况下,中国煤矿文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紧抓文艺工作不放松,力克时艰,坚持“文化聚人、文化育人”的观点,越在困难时期越要重视文艺的精神食粮作用,越是要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用文化的力量带动人,用文学的力量鼓舞人。开展“百矿千名”煤矿文化艺术管理干部和文艺骨干培训工程就是通过培训,观摩、座谈、与研讨等多种方式,系统的培养一大批思想有深度、事业有广度的的煤矿文化艺术工,提升他们谋划文化建设、开展文艺活动的实际能力,为稳定煤矿工人队伍提供精神支撑”。煤矿文联此举得到了社会各界文化艺术界的高度赞扬。所以,在十三五期间,煤矿文联和煤矿作协要建立年龄结构合理、创作门类均衡、创作状态良好、实行动态管理的青年作家人才库,梯度培养文学后备力量。也可以实施签约作家制度,每两年一届,主要以45周岁以下的青年作家为主。为不断提高签约作家综合素质,除举办各类“作家高级研修班”及送煤矿作家到鲁迅文学院深造学习外,提倡煤矿作协实行导师制,以老带新,实行传帮带,凝聚新生创作力量。同时,切实把煤矿五个作家群的优势和作用发挥出来,起模范带头作用。
重视网络作家队伍建设。网络作家队伍的壮大是近年来文学事业发展的特点之一。针对这一状况,煤矿作协对网络文学的扶持工作要不断加大力度、开拓局面。关注“新媒体新人类新文学”和“网络作家权益保障” ,推出新人,推出优秀文学作品。
结束语
当代文学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商业化、传媒化、网络化等文化元素的不断介入和发挥作用,在文学创作、文学传播、文学阅读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煤炭行业的文学状况也不例外。总的来看,文学的表现手法更为丰繁,传播的方式更为便捷,阅读的取向更为细化,文学的手法与观念更为多元,文学的场域与空间也更为广泛,创作队伍人员更为复杂化。但这种多样与多元都更为拓展,分化与泛化都更为“放大”的文坛,却由此出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不同的写法与方式竞相施展,不同的趣味与观念交相并行,更主要的取向被遮蔽,更核心的理念不彰显。尤其是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个人化写作大行其道,并受到追棒;宏大叙事有所式微,并受到冷落,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学总体面目上的“繁而不荣,多而不精”。与此相关的是,旨在反映中国特色的社会现实,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巨大而深刻的时代变迁,以及这种社会巨变带来的人们精神的新变的作品,还并不多见;而着力于典型人物形象的精心打造,尤其是写出既有独特的个性又有凛然的正气,葆有新的时代气息和精神气格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还显得相当薄弱。这种状况已经到了必须加以切实改变的时候了。煤矿作家要在全国文学界有应有位置,就必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打造自己行业的品牌。乘着《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的东风,把煤矿文学这块品牌擦得更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