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错时供给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精细化
推进公共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实现文化服务有效供给,不仅需要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更重要的是坚持和创新“以群众为中心”的供给方式。对此,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米市巷街道近年来做出了一些探索。
对象和内容:公共文化服务错时供给的两个维度
基于服务对象需求的错时供给。以作息安排为要素,城市街区内公共文化服务人群大体可分为三大类——上班族、上学族和退休族。以上述对象及其作息特点为依据,可以设计出不同方面的错时供给服务。一是公共文化场所的错时供给服务。米市巷街道文化站于2007年在全省首推“按需、分项、错时、志愿”的全天候开放服务制度。清晨时段主要为老年人和周边上班族群体提供健身服务;工作日白天时段主要为有空闲时间的中老年人提供集中性的文体培训;中午时段为企事业单位员工提供服务;夜晚时段则是健身和图书阅览;周末开展少年儿童培训,为辖区群众文艺团队提供集中培训场地。在开放时间上也依据个性需求来安排,不仅解决了室内排练场地有限和群众团体数量众多之间的矛盾,更能满足不同群体对排练场所开放时间的需求。二是错时举办文化艺术集中培训服务。“米市文化大课堂”根据不同人群的作息特点错时设置不同的服务项目。不仅受到辖区居民的追捧,还吸引了附近街道的居民前来参加。
基于服务内容多样的错时供给。与受惠群体时间需求一样,文化服务在内容维度上也具有时效性。街道不断扩展服务领域,努力实现不同时节、不同时段具有不同内容的公共文化服务。6年前,街道实现了杭州图书馆“一证通”服务网络全覆盖。街道在建好文化站阅览室和社区图书室的基础上,实行夜间开放制度。晚饭后到8点半、双休日全天,都可以到图书室阅读。此外,在元旦、元宵节、“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全民健身日、全民阅读日等时间节点举办相应的主题活动。
制度和资源:公共文化服务错时供给的保障要素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错时供给,需要一个完善的制度和保障系统来支持。杭州市米市巷街道文化服务错时供给制,其长效运行基础是不断完善和切实有效的保障机制。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制定出台《米市巷街道文体惠民服务实施意见》,在政策层面对错时开放在人、财、物方面的保障作出了具体要求,为错时供给服务有效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把大学生志愿者与文体骨干志愿者、普通居民志愿者等多个层次的志愿者队伍进行整合,加强管理和集中培训。从每个社区居民中选聘1名既有文体特长又热心文体工作的居民组成相对固定的文化助理员队伍,利用自身特长协助社区文体干部组织开展活动。三是整合文化资源。以文化站为服务活动主场所,编织“1(街道文体中心)+7(社区文体活动室)”文化阵地网,打造“10分钟文体活动圈”,为群众享受文化服务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同时,建设集合群众艺术团的文体团队网,推动群众文化遍地开花。
线下+线上:关于公共文化服务错时供给的再思考
一要延伸文化场所平台,创新多人群错时服务。进一步盘点和盘活地区文体场地资源,加强与场地所属组织和机构的紧密联系,尝试用大数据方式确定每处场地的最佳利用方式和最宜使用时段,从而为更多人群提供错时文化服务。二要搭建区域组织平台,创新个性化错时服务。米市巷街道将在原区域文化共建共享的基础上,组织成立“米市地区文化服务大联盟”,以合作型组织的方式,为协同文化服务提供更多的可能,从而深化和拓展个性化错时服务。三要拓展“互联网+”平台,创新精准化错时服务。升级和完善原微信公众号“米市文化”,提升在线调查、服务互动和信息发布的功能,充分发挥其在移动互联网端提供文化错时服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