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阅读”开启“3.0时代”

——先电后纸、社交互动成趋势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作者:张婧 时间:2017年01月26日 字体:

“从内容载体、创作形式、阅读行为三个方面来看,阅读一直是‘进化’的:书籍的载体从纸制书发展到电子书之后,‘先电后纸’也将迅速流行起来。”近日,由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阅读进化论——新时代背景下,阅读生态的演进趋势”主题沙龙在北京举办,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游亭在活动中对未来阅读生态的演进趋势进行了预测,他认为,网络文学“先电后纸”、社交出版等形式,将成阅读“3.0时代”的重要特点。

“先电后纸”出版销售模式流行

“互联网+”时代,文学内容载体也在变化发展,图书的出版和销售出现两种不同的形态:第一种形态是目前普遍存在并且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形态,即“先纸后电”——先生产出纸质图书,再将其内容数字化销售给市场用户。“在这种发展趋势的引导下,未来将会有更多书籍实现由纸质书向电子书的转化。虽然纸质书对读者有着独特的吸引力,但是纸质书易受到成本、销量的制约,印刷、销售、库存面临的各种问题,阻碍其进一步发展。”游亭表示。

第二种形态是已经出现并逐渐流行的“先电后纸”——作者先在互联网上生产出内容,优质的电子书被转化为纸质书进行出版。游亭介绍,例如电子书《法医灵异档案》就是先在掌阅平台上推出了电子版,由于电子版颇受欢迎,出版社的编辑将50万字的电子书精简到10余万字,变成纸质书销售到市场。由于网上书迷的热捧,纸质书一经出版,便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先电后纸”的图书出版形式可以对图书出版内容进行有效筛选,出版的都是深受读者喜爱,有固定受众群、粉丝群的内容。这种出版方式不仅节约了资源、提升了效率,同时也减轻了出版商的销售压力,在粉丝的带动下,纸质书的销售情况有了一定好转。

社交出版渐成大势

游亭认为,数字阅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不同的阶段:在“1.0时代”,数字阅读工具仅仅是一个软件,为用户提供离线、单点阅读服务;进入“2.0时代”后,数字阅读已经形成了一个简单完整的体系,用户可以在阅读平台上购买正版内容、发表评论;当下,数字阅读开始走向“3.0时代”,在这个时期,从作品创作生产到出版销售都有了质的改变,以读者参与互动为核心特征的社交出版渐成大势。

“阅读3.0时代最明显的特征是社会化、社交化,这种特征在网络原创作品创作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例如,在网络上连载原创文学的过程中,读者通过跟作者互动可以为小说的创作走向提供建议,而作者也会将读者的建议纳入创作中,甚至安排读者喜爱的角色。”游亭相信,这种新型社交化创作、社会化的分享将给图书阅读、出版以及销售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保持创作优质作品的本心

除了探讨图书出版与销售的趋势之外,主题沙龙的受邀嘉宾还就新环境下的文学创作发表了看法。“我认为,无论是在纸质书时代,还是在电子书时代,作家创作好作品的本心不能改变,应该不断生产优秀作品,让那些喜爱阅读、热爱文字的读者有好书可看。”作家苏小懒认为,进入网络时代后,激烈的竞争能够促使作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创作效率,有利于推动图书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以前,很多网络文学作家创作主要是为了获得经济收入,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家把写作上升到事业的高度,不再着眼于短期的利益。大家思考的不是这个月能赚多少稿费,而是思考创作出的作品能‘发酵’到什么程度,能在这个领域传播多远或者留存多久。”小说《裸婚时代》作者唐欣恬表示。

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编辑毛闽峰则以小说《法医秦明》的影视改编为例,分享了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经验,“《法医秦明》的电子书早已在互联网上流行,拥有大批的粉丝群。后改变为网络电视剧,我们通过邀请众多明星加盟,简化剧本,突出法医破案的亮点,从而获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