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优秀传统文化接引城市设计回家

文章来源:《文汇报》 作者:刘士林 时间:2017年02月21日 字体:

核心观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包括城市设计在内的去中国化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有识之士在高度关注和努力解决的。由此可知,无论是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还是针对城市发展的各项铺垫政策,实际上都为传统文化接引迷路的城市设计回家创造了良好氛围和条件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挖掘整理传统建筑文化,鼓励建筑设计继承创新,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延续城市文脉。中宣部负责同志在答记者问时进一步阐述要将传统文化标志性元素纳入城镇化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这既是对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加强城市设计及在规划编制中注重文化特色和文脉延续性的展开和落实,也可以看做是我国城市设计正从过去对西方崇拜的迷梦中醒来,发现并走上了自己的还乡之路。

奇奇怪怪的建筑反认他乡是故乡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所谓奇奇怪怪的建筑,就是背弃中国文化传统价值和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全按照西方审美和价值标准对中国城市进行设计和生产的结果。它的主要特点是贪大、媚洋、求怪。贪大是不顾我国城市发展的阶段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凡事都向纽约、巴黎、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看齐、对标甚至是相互攀比。媚洋是把西方建筑样式和风格等作为中国城市设计的最高美学理想,而对我国城市已有的空间文脉和人文积淀等一味排斥。求怪是以西方现代和后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为圭臬,并为了吸引眼球和商业炒作而掀起的一股娱乐化甚至是恶俗化时尚。这是一种典型的空间生产异化现象,即我们越是积极努力地设计和建设,结果却是城市越来越不具有中国城市应有的形态、功能、精神和气质。比如,有些城市把本应传承着城市历史文脉、再现着城市时代精神的地标性建筑,等同于雇一个洋设计师和建一个洋建筑物,以为由此就完成了城市的现代化或融入了全球化潮流。

以洋为美、以洋为尊,既是各种雷人设计频繁出现,也是各种罗马城意大利城曼哈顿城等城市空间、社区和建筑泛滥的主要原因。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有二:一是在文化上,贪大、媚洋、求怪本质上是一种城市景观、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和文化生态上的去中国化现象,反认他乡是故乡,不仅直接破坏了中国城市历史形成和积淀的空间布局、建筑样式、文化特色和审美风格,同时也

抽去了隐含其内的中华文化的理念、精神、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二是在功能上,贪大、媚洋、求怪的建筑设计大都是西方设计师的跑马场或西方先锋设计观念的实验室,它们很少考虑中国城市发展和普通老百姓的实际需求,是我国城建领域中供给侧和需求侧出现严重倾斜和不均衡的始作俑者之一。以一些城市充满异域风格的大型公共建筑为例,它们耗资巨大,看上去也很美,但承载的服务功能极其有限,提供的不需要和需要的不提供在很多城市早已司空见惯。就此而言,《意见》 明确了我国城市设计的战略方向和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对于中国城市设计可以说具有正本清源的重大作用。

将传统文化标志性元素纳入城市设计

从某种意义上说,包括城市设计在内的去中国化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有识之士在高度关注和努力解决的。从总体上看,早在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此背景下,我国传统的文化、学术、思想、价值的地位不断提升,相关活动日益增多,社会影响不断拓展。如近期大到全国性的央视传统诗词大赛,小到上海市闵行区直接深入到社区的修齐讲堂等等。就城市设计而言,2016年2月中央出台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八字方针,并把贪大、媚洋、求怪列为城市空间治理的重点对象。由此可知,无论是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还是针对城市发展的各项铺垫政策,实际上都为传统文化接引迷路的城市设计回家创造了良好氛围和条件。

把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当代城市设计,并不是一件简单和一蹴而就的事情。其中既有老账,也会面临新的情况和问题。在城市设计领域切实落实《意见》,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先形成共识:一是要牢牢把握住一个基本原则。把传统文化纳入城市设计,既不是对西方设计文化不加任何区分地全盘否定,也不是对本民族传统不加鉴别地全盘肯定,必须杜绝在历史上一再上演的以一种倾向压倒另一种倾向。二是要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探索。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学习西方和媚洋的界限、求怪和创新求变的区别以及如何促进中西优秀设计建筑文化之间的学习、借鉴和交流等,不能闭起门来自说自话地弘扬传统文化。三是要做好具体政策和实施方案的跟进。目前的《意见》只是一个宏观性的指导意见,主要作用是明确城市设计的战略方向和文化目标。而要把它真正贯穿、落实于中国的大街小巷,还需要各地和各方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出台操作细则,探索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使国家这一重大城市文化战略落地生根并结出硕果。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城市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首席研究员)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