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周大新:文学是人生最好的陪伴者

文章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陈欣然 时间:2017年02月27日 字体:

“可以说,文学陪伴了人的一生。”2月25日,著名作家周大新做客合肥“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讲述文学之美,吸引了省内众多文学爱好者前来参加。

从1979年3月发表处女作《前方来信》起,周大新至今已发表小说600余万字,这位河南籍作家曾获得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冯牧文学奖、冰心摄影文学奖、人民文学奖、解放军新作品奖一等奖、老舍散文奖等多个重量级奖项,其中,根据其中篇小说《香魂塘畔的香油坊》改编的电影《香魂女》曾获第4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讲座现场,这位实力派作家从六个方面阐释了文学是人生最好的陪伴者。他表示,每一代人从无意识的婴孩时代,从父母长辈那里就已经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接受到了文学的熏陶,“我们平常说的文学不单单指诗歌小说,它有很广泛的内涵,比如幼童时代,我们听到的神仙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长大以后,我们看的戏曲,包括安徽的庐剧、黄梅戏等都属于戏曲文学,所以我们说,人的一生其实与文学紧密相连。”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输入与输出的过程同样重要。读书早已成为周大新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读书比较杂,最近读的比较多的还是文学类和哲学类书籍。”他说,《复活》、《战争与和平》以及《安娜卡列尼娜》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三部书,国内作家中则最爱读沈从文。“托尔斯泰的人间大爱思想影响了我对世界的看法,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则让我看到了熟悉的生活。”此外,周大新表示,哲学是一种较好的思维训练方式,优秀的作家需要有一定的哲学修养,此外,当前的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优秀作家还须要有史学功底。除了读书,周大新认为,作家还应重视生活积累,用心讲真实故事。

谈到当下流行的手机阅读,周大新表示,“我不反对手机阅读,平时也会经常关注微信群和朋友圈的消息,了解各个圈子的生活动态。”不过,他坦言,手机阅读终归是碎片阅读,年轻人还是应该多读经典,真正培养起自己的文学修养,感受经过时间淘洗之后留下的美。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