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学高峰
核心要点:
■ 中国作协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打牢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评论的思想基础,这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政治保证。
■ 永远同人民在一起,是永葆文学之树长青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能力。”“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
■ 立业先立德、为文先为人,创新创造需要艺术理想的坚守。所有具有思想穿透力、审美洞察力、形式创造力的经典之作的产生,都离不开作家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以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以真诚的感情去体验生活、以艺术的灵感去捕捉人间之美。
■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文艺工作座谈会以来,中国作协和各团体会员单位坚持面向作家、面向基层、面向社会,大力开展文学普及,积极维护作家合法权益,努力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符合文学规律和人民团体特点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出作品、育人才、打基础等各项工作,在团结青年作家、网络作家、基层业余作者,组织作家深入生活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文学工作、引领文学创作、推动文学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为推动文学创作、繁荣文学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们要继续把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同解决作家协会和文学界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各项工作在新的条件下实现新提升。
一、增强文化自信 振奋民族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文艺工作者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文学只有与火热的社会实践保持密切联系,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密相连、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时代声音。讲话强调,“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祖国的秀美河山需要作家去装点,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需要作家去描绘。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正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流,弘扬党和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用文化来滋养和提升民族凝聚力,保持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反对贬损经典、亵渎英雄的行为,引导人们珍视中华民族长期奋斗的心路历程,礼敬英雄人物和时代先锋,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近年来,中国作协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搞好思想武装,通过举办全国省级地方作协培训班,开展会员学习培训,组织56个民族作家红色赣州行、丝路文学之旅、“重走长征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文学三沙行等活动。广大作家踏着先辈足迹,感悟历史发展,把握时代变迁脉搏,聆听社会变革之声,积极反映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奋斗历程,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描绘当代中国沸腾生活,以多种形式记录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的业绩,抒发对祖国生死相依的感情,以生动感人的当代英雄故事彰显独特的中国经验,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引导人们求真、向善、向美。
中国作协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打牢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评论的思想基础,这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政治保证。围绕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积极开展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重点工程、典型人物的主题创作活动,规划组织以“中国梦”为主题的重大现实题材创作,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抒写多彩的中国、进步的中国、团结的中国,激发当代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融合中出新,在探索中超越,以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二、深入火热生活 刻画最美人物
永远同人民在一起,是永葆文学之树长青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能力。”“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古往今来的传世之作,无不凝聚着作家对社会的深刻认识,无不塑造出时代的典型形象,无不具有概括生活、揭示生活本质的力量。只有接受生活的洗礼,在广阔的基层实践中用心用情了解各种各样的人物,作家的艺术创造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只有把人民群众当作表现的主体,从人民生活中找寻生动具体的典型人物,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才能刻画出代表时代本质的人物形象。中国作协和各团体会员单位近年来以形式多样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引导作家走出书斋,走向基层,走进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火热现实,增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从时代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的自觉性,从火热生活中领悟真谛,创作出一批具有典型人物形象、达到时代艺术高度的优秀作品。
中国作协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推动完善深入生活长效机制,深化诸如挂职锻炼、驻村驻户等行之有效方法,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推动作家深入革命老区、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深入军营学校、厂矿车间、村镇社区,让“身入”“心入”“情入”成为常态,在扎根人民群众伟大实践中长见识出作品。发挥好不同层次作家创作基地的作用,完善签约作家、网络作家和新社会群体贴近群众的机制,增强深入生活、服务群众的长效化、有效性。通过项目引导等方法,支持作家深入生活补充自己的创作积累和生活经验,挖掘真实可贵素材,从人民的实践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既能讲好恢弘大气的国家故事、感人肺腑的社会故事,也能讲好励志进取的百姓故事,更好地为国家写史、为民族塑像、为人民立传。引导作家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更多地发现美善、讴歌光明,坚持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真善美战胜假恶丑,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让人们从中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
三、激励创新创造 多出时代经典
创新是文学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不断推进文艺创新、提高文艺创作质量,努力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具有不朽意义的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水平。但创新的独辟蹊径、不拘一格,不意味着一味标新立异、追求怪诞,需要克服浮躁顽疾,远离功利,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以更加专注、敬业、踏实的精神,实现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立业先立德、为文先为人,创新创造需要艺术理想的坚守。所有具有思想穿透力、审美洞察力、形式创造力的经典之作的产生,都离不开作家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以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以真诚的感情去体验生活、以艺术的灵感去捕捉人间之美。中国作协始终重视推动创新,围绕多出优秀作品完善机制、落实目标、细化措施,组织实施好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举办青年作家创作、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网络文学引导方面的大型会议与学术论坛,活跃思想、激发创造活力。提高重点作品扶持工程的选题征集、评审论证、跟踪考察水平,增强扶持效果,提高扶持质量。大力改革评奖机制、完善评奖程序,四大文学奖的威信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青年文学人才培训的方式更为灵活,手段更为多样,覆盖面更加广泛,鲁迅文学院及各团体会员单位形式多样的中青年作家培训,使青年作家思想和艺术素养进一步提升,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人才基础更加坚实。
文学创作是精神创造,出精品是百年大计。中国作协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一系列促进多出精品的引导扶持激励举措。制定未来五年重大题材创作规划,以重点作品扶持工程为依托,开展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重点工程、典型人物的主题采访活动,组织和支持以“中国梦”为主题的重大现实题材创作,推出一批为时代立传的精品力作。发挥好重点作品扶持工程推动创新的作用,积极宣传作家潜心创作、呕心沥血的精神,让“好苗子”找到“好土壤”,让创新力得到释放。继续健全奖励机制,坚持“少而精”,提高权威性公信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评论建设,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鉴赏作品,倡导有原则、有锋芒、有战斗性的批评,营造出精品、出人才的良好氛围。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继续打造文学人才成长高地,帮助作家尤其是中青年作家端正创作方向、拓宽眼界、更新观念、提高修养。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文学人才队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多渠道力推中国当代文学精品走出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努力开创对外文学交流新局面,稳步提升中国文学影响力。
四、不断深化改革 建设作家之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做好新形势下作协工作提出了深化改革、加强引领、加强联络、增强本领、加强沟通等要求,为今后协会工作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文艺工作座谈会以来,中国作协和各团体会员单位坚持面向作家、面向基层、面向社会,大力开展文学普及,积极维护作家合法权益,努力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符合文学规律和人民团体特点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出作品、育人才、打基础等各项工作,在团结青年作家、网络作家、基层业余作者,组织作家深入生活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
中国作协将继续拓展工作视野,延伸工作手臂,扩大工作覆盖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加强联络、增强本领、加强沟通,不断实现全行业服务管理的转型升级。中国作协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的建设,强化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加强网络文学引导管理,团结引导服务新兴文学群体。注意抓好用符合文学规律的方法服务文学事业这个环节,注重听取作家意见和建议,解决他们生活和工作上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和诉讼帮助等服务,维护作家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文学公共服务,积极参与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建设。推动文学普及,继续按照“采、创、送、种”的要求,采取捐建乡村书屋、举办文学讲座、帮助整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等多种方式,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建立文学志愿者服务制度,办好文学公益大讲堂,提高全社会文学素养和欣赏水平。优化“结对子、种文化”工作机制,推动文学经典进教材、进课堂,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全面履行政治引领、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推动创作的职能,把作家协会建设成为对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具有强大吸引力、凝聚力的作家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