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艺术是以质取胜的”

——首届盛京戏曲论坛侧记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薛帅 时间:2017年04月13日 字体:

大型历史评剧《孝庄长歌》演出照

“千年约,枉相候,情未了,已白头;一声长歌,心泪暗流……”大型历史评剧《孝庄长歌》经过3年打磨,其2017版近日呈现在观众面前。其中,由“三度梅”获得者、评剧表演艺术家冯玉萍塑造的孝庄皇太后,不同于以往电视荧屏所呈现的女政治家形象,真实、接地气、富有人情味儿、兼具人性深度和审美新意……这些频频从沈阳观众口中说出的评语,反映了这出戏的精彩与受欢迎程度。同时,此剧的意义在于它拉开了辽宁戏曲界的又一重头戏——首届盛京戏曲论坛的大幕。

长歌激荡,评剧深扎东北热土

沈阳,曾是满清入关前的都城——盛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沈阳故宫、清昭陵昭示着一段段跌宕而悲壮的历史。孝庄皇太后作为清初最为重要的女性政治家,一生辅佐了皇太极、顺治、康熙3位皇帝,其传奇而饱受争议的一生也使其成为近年来影视戏剧题材广泛选取和反映的对象。

“用传统戏曲艺术去表现历史题材、经典人物,一定更有新意、更有影响力。”冯玉萍坦言,评剧在世人眼里一贯被看作是极为接地气的百姓艺术,但它不仅仅只能表现小情小爱,同样可以勾勒大场面、表达大题材。“就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上,曾经有一位伟大的女性为了江山社稷而奔波操劳一生,其智慧、胸襟、胆识、气魄值得传颂,而用评剧来表现孝庄皇太后的传奇一生,必然更能勾起沈阳人乃至全国观众的家国情怀。”冯玉萍说。

2017版《孝庄长歌》由冯玉萍艺术工作室、沈阳演艺集团、沈阳评剧院联合排演。该剧通过“祝寿、定情、争位、献玺、三杯酒、鞭尸、魂归故里”等精彩情节,塑造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清初政治稳定作出重大贡献的孝庄艺术形象,突出了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主题。除了评剧唱腔,冯玉萍在《孝庄长歌》中自如地运用蒙古长调,极具独创性与突破性,也让观众见识了一位老戏骨的非凡唱功。

《孝庄长歌》入选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经过3年的反复打磨,已近成熟,但对于其创作团队而言仍不满足。“几次研讨下来,我们听取各方意见,一项一项地修改,一句一句、一个台词一个台词地梳理,整台戏已具备成形的筋骨。此次论坛期间我们将继续取经,根据各位专家所提意见继续丰满这部作品。”冯玉萍说。

专家把脉,打造戏曲交流阵地

作为沈阳市为振兴戏曲打造的最新文化品牌,首届盛京戏曲论坛第一个板块即启动剧目专题研讨,打磨提升《孝庄长歌》。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以及毛时安、薛若琳、赓续华、安志强等30余位戏曲界专家学者齐聚沈阳,大家从该剧的艺术特色、艺术价值出发,探讨当代戏曲创作如何在保持戏曲本体的同时兼顾观众审美需求,并就评剧的当代创新与发展方向、突破路径等问题分享各自观点。

王文章首先表达了对冯玉萍艺术追求的赞赏。“冯玉萍将戏剧的各种组成要素都通过表演呈现在舞台上。没有表演艺术家的舞台艺术表现,就没有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有这样一位富有标志性、时代性的艺术家坚持活跃在舞台上,可以激励和鼓舞更多青年演员为戏曲的发展而不懈努力。”王文章说。

仲呈祥充分肯定了该剧的艺术价值,他认为:“艺术是以质取胜的,不是以量取胜的,一部优秀的作品可以抵几十部、上百部平庸的作品。对《孝庄长歌》要抓住不放,精心打磨,让它从‘高原’真正走向‘高峰’。”

同时,此次论坛还设有青年评论家与青年观众面对面交流的环节。“戏曲要发展,同样要关注青年人的审美需求,除了评论家的意见,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心声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为我们进一步完善作品指明方向。”冯玉萍欣喜地说,如今,在东北,在辽沈这个曾经的戏曲码头,一个戏曲理论研究与戏曲艺术交流的平台终于立了起来。

搭建平台,振兴东北戏曲码头

作为艺术实践异常活跃的文化重镇,沈阳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东北举足轻重的戏曲码头。沈阳京剧院以“唐派”艺术为根基,沈阳评剧院以“韩、花、筱”三大流派为丰厚家底。近年来,评剧《我那呼兰河》与京剧《将军道》先后获得文华大奖及“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

“与热火朝天的沈阳艺术实践相比,沈阳戏曲有影响力的理论交流活动尚属空白,这也是提升沈阳戏剧影响力的增长点。依托全国发展戏曲的大背景,沈阳急需打造交流戏曲艺术的理论阵地。”沈阳市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郑永为介绍,盛京戏曲论坛旨在打造成一个面向全国的理论平台,一个制度化、常态化的戏曲艺术交流活动。

据介绍,盛京戏曲论坛分为剧目专题研讨、戏曲理论研讨、青年论坛等多个板块。除了此次专题研讨会,今年7月将正式启动青年论坛板块,届时将由盛京戏曲论坛与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在沈阳联合举办。

“常态化的戏曲理论交流必将推动地区戏曲艺术发展。”在郑永为看来,好戏要多磨,而戏曲理论研究与戏曲艺术评论支撑着整个戏曲事业的发展。“论坛今后将致力于为沈阳乃至辽宁省戏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将戏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论坛的议题进行研讨,同时推广、打磨新创戏曲作品,以此全面推动戏曲在地方的传承与发展。”郑永为说。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