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读书大数据告诉你 国人阅读呈现社交化等四大特征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当日,全国各地的图书馆、书店、书吧人气剧增。一时间,读书与阅读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梳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亚马逊中国、阿里巴巴、挖财记账等平台披露的读书大数据报告,记者发现了四大明显特征,你感受到了吗?
人均读书近8本 买书并非都读完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近日公布了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主要情况。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8.8%,同比上升了0.4个百分点。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同比增加了0.02本;手机阅读率达到66.1%,已经连续8年增长。
据阿里巴巴旗下平台“天猫图书”2016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网友的读书比例在提高,2016年消费者人均购买了5.75册,同比提升16%;年轻人已经为购书主力军,18岁至29岁的读者占总购买人数的近5成。
而来自挖财记账的一份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国民人均读书消费480元,比上年增长24%。但购入的书籍并非都被阅读完了,可谓“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平时实在太忙了,但是还是会定期买一些新书,就像集邮一样。”杭州市民林女士说,买书本身促进了她阅读的积极性,“如果看到有兴趣的书不立刻买下来,可能就没有机会再读了。”
纸质书读者偏爱畅销书 电子书读者易追影视热点
近日,亚马逊中国、新华网和全民阅读官方网站联合发起的“全民阅读”大调查,共收到了近1.4万份有效问卷。基于该调查和亚马逊大数据分析,亚马逊中国发布了“亚马逊中国2017全民阅读报告”。
报告显示,根据2017年第一季度纸质书榜,有很多近年畅销书,如《解忧杂货店》《我们仨》《经济学原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而在亚马逊中国第一季度Kindle电子书榜排行前十名中,因为同名影视热播火起来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降临》都榜上有名。
据介绍,一些热播影视剧因热议、,很多粉丝“等不及更新剧情”直接读原着“消饥解渴”。比如,近期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其原着小说《人民的名义》与上映前一周相比,纸质图书销售增长了21倍,而电子书同比增长了191倍。
报告同时显示,受诗词类文化综艺电视节目的影响,亚马逊诗词类电子书的销量相比上季度同比提升了154%。
年轻人更爱电子书 “90后”阅读两极分化
手机电子书的风靡,文艺青年的“标配”——kindle阅读器的出现……都成为现代人接触电子书的渠道。挖财记账的数据显示,7成人有阅读电子书的习惯,其中“90后”群体对电子书的依赖程度最高。而据亚马逊中国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阅读电子书内容占比方面,“80后”“90后”和“00后”受访者分别占65%、64%和56%。
同时,年龄差别明显反映在选书书目上。“90后”“00后”较喜欢“悬疑推理”“科幻”“外文原版”类图书,而且选书时很信赖朋友的推荐和图书销售排行榜;“80后”阅读目的性更强,经济管理和育儿类书籍选择较多;“50后”“60后”和“70后”会偏好“历史传记”和“社科人文”类题材。
值得关注的是,挖财记账的数据显示,在“90后”群体中存在两级分化的两群人,19%的“90后”一年阅读不完一本书,另一方面,一年阅读量大于10本书的人群占比也高达19%。
分析人士认为,阅读的两级分化非常明显,爱读书的人越读越多,不爱读书的人却一年读不完一本书,这近似于一种“马太效应”,而互联网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这种效应。传统的知识载体书籍上的“图钉被网络撬开了”,知识成为碎片化的存在。网络放大了这些信息碎片,进而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心态;有人在追求快速、碎片化的阅读上越走越远,也有人在深度阅读上越来越深。
阅读社交化日益明显
阅读虽然是个人的事,但是选书和分享行为,让读者彼此有了越来越多的联结。亚马逊发布的数据显示,80%的人会选择通过社交平台分享阅读有关内容,包括微信、微博、豆瓣、知乎等,17%的受访者会在电商平台留下读者评论。
爱读书的上海市民叶先生说:“除了从经典中寻找其他书,我看书也会与朋友相互荐书。我现在读到好书肯定有动力和身边爱读书的人分享。”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认为,微信是以公众号和朋友圈为主的新社交方式,通过自媒体发布和读者之间相互传播,成为数字化阅读中一种强有力的推手。在微信阅读中,专题化阅读有了相当提升。
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表示,社交化阅读是更容易发生有思想的碰撞,是阅读中非常重要的互助手段;而社交化阅读中,通过互联网平台,兴趣相投的人更容易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