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东三省文化志愿服务形成“六有”格局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张建友 张海梅 毛琦 时间:2017年05月08日 字体:

4000余支团队,20余万名文化志愿者

东三省文化志愿服务形成“六有”格局

黑龙江省孙吴县组织优秀文化志愿者培训当地舞蹈爱好者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东北地区农民最忙的时节。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谢家岗村农民黄海玲白天在田里忙了一天,晚上还要带领黄海玲文化艺术团的70多名演员排练节目。“县里马上要推出一场主题为‘情满兰西’的综艺晚会,16个节目全为原创。农活忙完了,我们艺术团就开始演节目,好好慰问一下忙了一季的老百姓。”黄海玲说。

经济欠发达、公共文化投入不足、群众文化需求强烈是东北地区文化建设的现实。面对这种矛盾,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文化部门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把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布局,以此补齐文化惠民中人才匮乏的短板。如今,经过近10年的文化志愿者团队建设,东三省已建成省、市、县、乡四级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其中,吉林省有1072个文化志愿者组织、7.2万名文化志愿者;辽宁省有1683个文化志愿者组织、5.7万名文化志愿者;黑龙江有2199个文化志愿者组织、9.9万名文化志愿者,形成了有制度、有组织、有内容、有活动、有品牌、有队伍的“六有”格局。

辽宁省以“百姓大舞台”“文化大展台”“知识大讲堂”为主要载体,以文化志愿者为抓手,深入村镇、社区、农民工及弱势人群集聚的学校、企业、工地、养老院等,组织开展系列文化志愿服务活动,3年来,共举办各类演出、展览、讲座1.5万余场次。吉林省群众艺术馆组织文化志愿者开展“邻里守望 惠民暖心”文化活动,重点关爱弱势群体,深入社会福利院、乡村、学校等单位,把接地气的文艺演出送到大街小巷。黑龙江省重点打造的“文化带头人”工程,3年来培养了2万多名文化骨干,组建2万多支群文队伍,每年开展群文活动3万多场次。这些志愿者活跃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村屯文化中心等场所,用汗水和勤奋把演出、培训、展览送到田间地头,用行动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据介绍,东三省采取公开与定向、经常性与阶段性、面向个人与面向集体相结合的方式招募文化志愿者,建立了稳定通畅的招募渠道。三省虽然都是向社会敞开招募,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辽宁省主要依托群众文化活动招募志愿者;吉林省通过文、博、图系统进行招募;黑龙江则利用拉网式普查,然后进行培训辅导的办法招募志愿者。黑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韩慧峰认为,文化志愿服务是群文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统筹谋划部署,才能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把热爱文艺的人都聚集到“文化志愿者”这杆大旗下还不够,为了打造一支留得住、拿得出的志愿者队伍,三地都创建了宣传机制、评价机制、表彰机制等激励机制,并通过集中轮训、经验交流、考察观摩等办法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质量。文化志愿者广泛参与到群文建设的各项基础工作和活动中,一支支具有地方特色、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正在助推群文建设蓬勃发展。

长春市图书馆文化助残志愿者小分队的成员,定期为视障读者讲述无障碍电影。志愿者一遍遍观摩电影内容,并用明了的语言描述给观众,还贴心为残障朋友打热水,天热了、冷了都问寒问暖,真正走进了视障读者的内心世界。“每次跟残障朋友接触,我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他们好好认识这个多彩的世界。”一位志愿者说。吉林省还鼓励文化志愿者带着精品走出去打造品牌,支持志愿者到安徽举办农民画展、摄影展,到海南和湖南进行交流演出,到深圳、北京推广自主研发的文创产品。

在辽宁省博物馆,历史文化宣讲团的志愿者利用旧衣物、旧床单等物品,设计制作了从远古至今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举办了一场别出心裁的“风起霓裳——古今服装秀”活动,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了我国民族服饰的潮流变迁发展。

黑龙江省密山市农业银行职工王萍创办了密山市中心社区文化艺术联合会,经过几年推进,联合会已拥有了舞蹈、小品、合唱、秧歌等多种艺术形式的队伍。联合会还成立了党总支,下设19个党支部、40个党小组,每年开展活动上百场,成为当地一支响当当的品牌队伍。“现在团队建起来了,活动搞起来了,我们企盼文化部门在资金设备、活动场地、展示竞赛、培训机会上进一步支持我们。作为志愿者,只要老百姓一招呼,我们十分乐意来到他们身边,通过文化艺术的形式让大伙儿的日子更加红火、热闹。”王萍期冀地说。

(执笔:本报驻黑龙江记者张建友 参与采写:张海梅、本报驻辽宁记者毛琦)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