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讲好国图典籍故事座谈会”在京召开
“国图典籍故事——国家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座谈会”在国家图书馆召开。来自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图书馆、山东大学、光明日报、中华书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等单位的1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林世田主持座谈会。国家图书馆馆长助理、研究院院长汪东波、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和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图书馆善本掌故丛书》。与会专家就所出版的丛书进行了热烈讨论,为推进国家图书馆珍贵典籍出版、推广建言献策。
《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支持立项的珍贵典籍普及推广项目,由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项目旨在深入揭示中华民族珍贵典籍的重要价值和文化内涵,挖掘并生动再现其产生和流传的历史,用通俗的语言,向公众传播中华民族悠久的典籍历史文化。项目选择《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收录的蕴含着丰富历史故事的珍贵典籍,用通俗的语言讲述其在编纂、抄刻、流传、收藏过程中产生的引人入胜、启迪后人的故事。其选题涵盖汉文古籍经、史、子、集各部,并涉及甲骨文献、简帛文献、敦煌遗书与佛教典籍、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碑帖拓本、舆图等诸多类别,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经典的荟萃。每种史话所涉及的现存古籍大都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丛书力求为社会公众提供普及读物,为广大文史爱好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学习资料,为专家学者提供研究参考。其编纂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遵循客观,切近史实。丛书是关于典籍的信史、正史,而非戏说、演义,力求言之有据,资料准确,史实确凿,观点审慎;二是通俗生动,图文并茂。相对于一般学术著作,它更强调通俗性和生动性,以史话的方式再现典籍历史,雅俗共赏,少长咸宜。该项目于2012年正式启动,初步规划了100种选题,邀请了8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撰稿工作,目前17种已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既有为《文苑英华》《永乐大典》《史记》《皇舆全览图》《水浒传》《太平广记》《玉台新咏》等人们熟悉的一种珍贵典籍所写之史,也有为敦煌遗书、西夏文献等一类珍贵典籍所写之史。这17种史话均由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担任撰稿,考证严密,学风扎实,且文字通俗易懂,全书彩印,图文并茂,装帧精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委托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从2016年开始倾力打造的一套丛书,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成果。这套《丛刊》旨在将深藏内阁大库的善本古籍化身千百,力求物美价廉,普惠广大读者。这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落实两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具体项目之一。《丛刊》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为纽带,从经史子集中遴选100种,500册左右,其中经、史略少,集部略多。同时,为了增加丛书的含金量,除了选择存世佳椠作为底本,还邀请相关学科专家,为每种书撰写一个导读序言,如已出的《金刻本庄子全解》由庄子学专家方勇教授撰序,《宋端平本楚辞集注》由楚辞学专家黄灵庚教授撰序,序言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丛刊》内文用70克黄胶纸,利于读者保护眼睛。封面设计简单大方,力争整齐划一。书名用“版刻体”,高雅朴素。全部平装32开,每册平均200页左右,页码较少的书,可合两三种为一册;部头略大的,分册装订。每册的定价在20元左右。这样就使《丛刊》具备了阅读使用和收藏的双重价值。具体说来有三个特点:一是看得见,秘藏大库的宋元善本,即使再造,也不是普通读者能看到的,而这次出版的善本,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为了降低定价而又不失原书风貌,采用灰度印刷,尽最大可能保存原书的历史痕迹,不做过多的技术性修饰;二是买得起,定价便宜,个人读者和图书馆都能够接受;三是读得动,薄薄一册,便于携带,利于阅读,让读者体验阅读的享受。自2016年4月推出首批三种之后,已经正式出版发行了13种,得到了广大古籍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喜爱和称赞,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南湖晚报》《光明日报》《藏书报》等先后发文报道,尤其是《光明日报》刊文《古籍影印,不妨多一点小而美》引发巨大的社会反响。
《国家图书馆善本掌故丛书》由国家图书馆组织编写,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国家图书馆藏古籍特藏约300万册件,以甲骨、金石拓片、敦煌遗书、善本、普通古籍、名家手稿、革命文献、古旧舆图、少数民族文字古籍、西域文献、老照片、年画、外文善本等门类共同组成。这些珍贵的典籍一方面承袭南宋以来皇家珍藏,与南宋缉熙殿、元翰林国史院、明文渊阁、清翰林院及内阁大库等一脉相承,益之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向国家图书馆的多次调拨,成为国家图书馆藏珍贵典籍的基础;一方面来自历代藏家毕生积聚的慷慨捐让,瞿氏铁琴铜剑楼、傅氏双鉴楼、潘氏宝礼堂、周叔弢自庄严堪、常熟翁氏、涵芬楼等明清以来累世宝藏,著名的公私藏书,如百川归海,陆续入藏国家图书馆,形成国家图书馆珍贵典籍的丰富多彩;再一方面是百年国图人不遗余力的积极搜求,多方面的努力形成今天国家图书馆典籍的洋洋大观。国家图书馆作为珍贵典籍的守护者,有义务传播典籍背后的故事,揭示典籍恒久的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典籍的故事,激发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这套丛书经多年累编辑而成,一部分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上刊载过,一部分是这两年间撰写,共有469篇,主要选取国家图书馆各类古籍中有具有鲜明特色者,以书籍、作者、版本、流传故事为主要内容加以介绍。目前,已经出版6种,共计8册,包括《名家手稿暨革命文献善本掌故》《年画掌故》《敦煌西域民语外文善本掌故》《金石碑拓善本掌故(一)(二)》《古旧舆图善本掌故》《古籍善本掌故(一)(二)》。该书为16开,全彩印刷,类似于法式精装,正文80克全木浆双胶,封面250克艺术纸,装订采用书脊无胶新工艺。《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掌故丛书》仅仅是个开始,典籍中的故事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希望从甲骨到近现代名人手稿,从敦煌到西域文献,从少数民族文字到外文善本中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通过我们的笔传递给更多的人群,共同领略继承先贤的智慧,创造更多彩的文化。它的出版,对保护传统文化、弘扬古籍中承载的民族精神,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丛书出版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对专业领域的学者,以及普通的善本爱好者,都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在全国启动,十年来,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与支持下,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古籍普查、古籍数字化、人才培养,古籍原生性保护、古籍整理与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极大推动了古籍保护工作的发展,古籍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古籍保护工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古籍整理与开发,在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同时,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立足本馆馆藏古籍文献优势,不断深挖古籍出版、推广新亮点,力求将古籍大众化,让学者更便捷的接触到古文献,嘉惠学林;让读者享受阅读古籍的乐趣,感受到“古书之美”。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内古籍收藏的重镇,有责任有义务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古籍、感受古籍、利用古籍,让古籍走出深闺,化身千百,让更多的人了解她,欣赏她,研究她,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国家图书馆善本掌故丛书》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认为这些丛书的编纂出版与中央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部署高度契合,反映了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挖掘、整理、阐释和弘扬珍贵典籍文化方面的主动担当,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公众的传统文化素养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