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新学堂歌是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之间的共鸣
“新学堂歌”音乐会现场 王徐峰/摄
“‘边塞诗’是唐诗百花园中瑰丽的花朵,其折射出的守边保国、舍小我为大我的奉献牺牲精神及英雄主义,历来是我们民族尊崇讴歌的文化主题。谷先生将王昌龄的《出塞》一诗纳入‘新学堂歌’ ,用意是深远的。 ”师承我国著名声乐家楼乾贵的女高音歌唱家陈燕以《用音乐传承“英雄主义”文化基因》一文获得了端午期间在北京举办的“谷建芬先生‘新学堂歌’鉴赏大赛”散文组的金奖。“远方的游子啊,你可曾想过回头,再看一看那故乡的一草一木?当你忍不住撕下那面网,看到的,却不是华尔街和好莱坞,而是那梦中的童年与故乡! ” 12岁的北京海淀区五一小学六年级女生杜彦瑭所作的现代诗《儿时的梦——聆听谷建芬先生作曲〈静夜思〉有感》以真挚之感和深情表达获得了鉴赏大赛现代诗组的特别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今年1月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强调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 。在“谷建芬先生‘新学堂歌’鉴赏大赛”揭晓仪式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交流研讨活动中,众多文艺家对谷建芬先生的‘新学堂歌’系列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并呼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
不久前,由全国读书会联盟指导主办、滕王阁诗词书画联谊微信公众平台协调统筹的“谷建芬先生‘新学堂歌’鉴赏大赛”拉开了序幕。在这次鉴赏大赛中,众多文艺家和文艺爱好者以谷建芬先生的‘新学堂歌’为鉴赏对象,创作了古典诗词、现代诗、散文、书法、国画等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向谷建芬先生表达敬意与支持。不少文艺家表示,谷建芬的歌曲是他们重要的人生记忆,因此他们希望能为推广“新学堂歌”贡献力量。多位基层教育工作者表示,“新学堂歌”是他们进行古典诗词教育的重要帮手,其中有一位语文老师还录制了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唱“新学堂歌”的视频发到微信公众平台上。大赛还收到了许多在校学生创作的鉴赏作品,或许稚嫩但很朴实的作品中体现着他们对“新学堂歌”满满的热爱。
“新学堂歌”音乐会现场 王徐峰/摄
与此同时,来到揭晓仪式和研讨活动现场的近百名艺术家发声,表示力挺谷建芬先生创作和推广“新学堂歌” 。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音乐家、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郑伯农高度肯定了谷建芬的“新学堂歌”系列作品,他认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与现代音乐融合起来,并以儿歌的形式呈现出来,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后世之盛事” 。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北京诗词学会会长张桂兴从传统诗词的发展这个角度出发,认为诗词文化发展正当其时,诗词本身就具备与音乐融合发展的天然优势,同时新媒体也为这种融合发展插上了翅膀。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中华诗词》杂志执行主编高昌在评论“新学堂歌”在文化融合创新方面所体现出的意义时说道,“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融合,民族音乐元素和西洋文化的融合,诗心与乐体的融合,人生阅历和清纯童心的融合,一定会产生出奇妙的化合反应,同时也一定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热情和创新回响。 ”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杨志新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表示,“既要促进传统平台和现代平台的融合,又要促进文化形式之间的融合;既要看到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的特点,又要利用好市场机制,配置引导利用好各种优质资源;既要用好乘法,又要用好加法。 ”
许多专家认为,“新学堂歌”是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之间的共鸣,由新媒体发起的本次鉴赏大赛则是文艺家和广大文艺爱好者们对“新学堂歌”的高声呼应,为集众智、聚众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了生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