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52处世界遗产:中国的“诗和远方”
北京时间7月8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鼓浪屿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前一天,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拥有52处世界遗产,它们成为全人类共有的财富。
5000年文明留下众多遗产
从位于中国大西北的可可西里,到位于中国东南的鼓浪屿,中国的世界遗产遍布天南地北。
这些世界遗产,被很多人视作中国的“诗和远方”,它们或是秀丽山川,或有文明古国风貌,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卡洛·奥拉索认为,可可西里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代表,主要体现青藏高原隆升阶段保存较好的平面,形成了冰川、河流等壮美景观,并且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栖息地,数以万计的藏羚羊迁徙是世界罕见景象。
而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鼓浪屿是中国在全球化发展的早期阶段实现现代化的见证,具有显著的文化多样性特征和现代生活品质。鼓浪屿的发展是体现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现代人居理念的独特示范。
“我国世界遗产数量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这是由中华民族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所决定的。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数量巨大、种类丰富、 特征鲜明、分布宽广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谈及中国为何拥有众多世界遗产,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如是说。
30年申遗促进事业不断壮大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十七次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于1976年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于1978年确定了首批12处世界遗产。
1985年,中国加入公约。1987年12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等成功申遗。去年7月,湖北神农架申遗成功。
今年是中国成功申遗30周年。30年来,中国世界遗产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数量上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过去15年间,中国连续申遗成功。大量反映各 个历史阶段、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历史上因各种原因遭到蚕食、破坏的环境景观得以整治,展示、阐释和利用的整体 水平明显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开始,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实行“新限额制”,即每年每个缔约国只能申报一项世界遗产项目,每年最多审查35个项目,并向没有世界遗产或者世界遗产数量少的国家倾斜。对中国来说,这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进入新阶段
成为世界遗产不是终点,而是新阶段的开始。世界遗产既不该成为摇钱树,也不该为“政绩”服务,而应成为加强保护的契机。
听闻鼓浪屿申遗成功的消息后,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发给世遗大会中国代表团的贺信中明确表态:“让国内外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我相信鼓浪屿能给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经验。”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巡视员叶细致表示。此前,他曾担任厦门市鼓浪屿管委会副主任一职,全程参与和推动了鼓浪屿申遗事宜。他认为,鼓浪屿申遗成功,也会对厦门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不要把申遗成功作为‘政绩’,要将我们已拥有的世界遗产保护好。”刘玉珠提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努力成为与世界遗产数量相符的世界遗产强国。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表示,中国通过52个世界遗产,把最丰富的基因库和最具悠久文化的代表作推向世界。目前,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已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