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徐矿集团庞庄矿: 解民忧 聚民心

文章来源:徐矿集团 作者:王亚男 肖纬莉 杜金妹 时间:2017年07月17日 字体:

“这个月工资又准时到账了,休假回家时给老婆买条裙子!”

“是啊,家属内退工资也没拖欠。再看看咱项目部现在这环境,干劲能不足足的嘛!”

这是庞庄矿机电副矿长何鸿志在芦家窑项目部井下开展“走访转”调研时,听到两位职工的对话。

不仅是何鸿志,近几日,庞庄矿领导班子成员都明显感受到实施“新账不拖欠,老账逐步还”政策以来,职工的心更暖了、家的归属感更强了,随之而来的是职工精神面貌的大为改观。

矿井关闭后,如何最大程度发挥人才、技术和品牌优势?庞庄矿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异地项目部上。芦家窑项目部是徐矿集团明星项目部,也是目前庞庄矿的“饭碗子工程”,人数占全矿总人数90%以上。矿领导将其作为这次“走访转”活动的重头戏。

“深入到基层、一线和职工中去,到矛盾困难较多、反映问题较集中的地方,认真查找制约本单位发展的突出问题、干部职工反映强烈的问题,准确掌握职工的所思、所忧、所盼,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矿领导班子成员达成共识后,迅速分头行动。

井下,该矿党委书记杨茂田看到掘进二区几位职工围着刮板运输机愁眉不展,便走上前了解情况。

“机器翻新过几次,没运行多长时间又坏了。加之山西标准和徐矿本部标准不同,工人操作需要磨合。”

“设备老化、数量不足,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工作效率。”上井后,杨茂田立即组织召开现场办公会,与会人员纷纷表示:“确保设备投入是第一位的。宁肯挤钱借钱,也不能亏欠项目部。”

正因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几天后,一台崭新的刮板运输机落户井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后,排查井下老化设备的工作全面铺开。不仅从庞庄矿库存里调剂一些先进设备充实到项目部,还在甲方的通力配合下,购置了2部掘进机、增加了井下运输保险门、更换了老化的无极绳绞车……生产工效和安全系数明显提高。据该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殷华军介绍:“有了给力的设备,职工干起活来更顺手了。”

与改善生产设备同步实施的是改善职工生活环境、提高福利待遇。根据项目部职工反映的热点焦点问题,该矿千方百计让企业发展成果惠及职工:每间职工宿舍都装上了无线网,配备了电视机,还建了会员食堂、会员商店,将商品平价卖给职工。

“由于地处偏僻,我们在周边超市经常买到假货。咱项目部有了自己的超市,还以不盈利的方式提供服务,我们购物放心又舒心。”该项目部职工李道雷说。

在芦家窑项目部“走访转”活动中,该矿领导班子成员每天数次深入食堂、职工宿舍等地,组织召开共建会、调度会等,全面传达徐矿集团旗帜鲜明讲政治、保持“三个稳定”等工作要求,发现并解决职工生产生活中的难题。

聚焦“职工期盼收入稳定、家庭无后顾之忧”关键点后,该矿提出“工程单价透明化”和“工会24小时帮扶”机制。每月初发布工程内部单价、工作量,传达到每个单位和班组;异地创业者家属拨打工会帮扶办公室热线电话,随时有人员上门帮助解决换煤气罐、维修家电等事宜。

“人心稳定了,企业根基就稳定了!”杨茂田深有体会地向记者分享了近期一件暖心事儿:由于环保问题该项目部暂停生产,职工放假。但在甲方的努力下提前复工。职工得知消息后,有些还在回家的火车上,便在最近一站下车返程。该项目部辅助工区党支部书记郭成普3个月未休假,刚到家一天便返回单位,并申请调到最困难的岗位去。

“项目部是我们发展的根基。我们将利用技术管理开展外包服务,把现有项目部作为孵化器,积聚发展力量,尽力把企业效益实现好、职工利益维护好、社会责任履行好,在异地打响徐矿品牌!”杨茂田信心十足地说。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