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满树芳华情未尽,且看黄花晚节香

——黄树芳新书首发式暨文化名家到基层倡导读书座谈会侧记

文章来源:《中国煤炭报》 作者:孙宝福 时间:2017年07月31日 字体:

座谈会上的赠书仪式(庞顺泉 摄)

“满树芳华情未尽,且看黄花晚节香。”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刘庆邦通读了黄树芳的新书《往事札记》后,以这两句诗相赠。

7月23日,黄树芳新书首发式暨文化名家到基层倡导读书座谈会在中煤平朔集团公司举办,刘庆邦、山西省作协主席杜学文、三晋出版社社长张继红、著名评论家苏华及朔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加关,中煤平朔集团公司党委书记王祥生,中煤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党委书记彭亮等参加了会议,品味黄树芳新书《往事札记》,畅谈读书心得。

为文

大事小事都入眼 天下身边总关情

《往事札记》收录了黄树芳最近几年创作的散文、随笔。通过这些作品,可以对他的创作生涯有个比较明确的了解。

黄树芳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大同矿务局(现大同煤矿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中煤平朔集团公司工会主席。迄今为止,他文学创作已有60多年,创作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作品已超过200万字。他发表第一篇散文《永远怀念您》的时间是1957年,而其第一篇新闻作品发表的时间更早,是1956年,当时他18岁,刚到大同矿务局工作。1963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王林林》。这篇写青年矿工生活的小说,一发表就受到了广泛好评。改革开放后,他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如《在48号汽车上》《被开发的沃土》《那片米黄色的房子》《为喝醉的矿工干杯》《大路朝天》等一系列作品,均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黄树芳对煤矿和矿工充满了感情,他在散文《那些矿工的岁月之歌》中写道: “我特别想说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能有意或者无意地对煤炭行业和一代又一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矿工们,产生任何偏颇和淡漠,各种舆论应注意公平公正地看待这个行业和矿工的整体形象。”这篇散文写于2015年,收录在《往事札记》中,这时他已退休多年。

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在为《往事札记》写的序中说:“他实在是一位大事小事都入眼,天下身边总关情的作家,他的文章里处处流露着与人为善的真情,不激烈、不偏颇,有一以贯之的性格,也有一个耄耋老人的通达,既有理解至上的淡然,又不失对社会现实与民族历史的关切。黄树芳写这些文章,强调的是书籍对他个人的影响,表达的是他个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

黄树芳一直谦虚地称自己为“业余作家”。杜学文说:“他首先是个在煤矿工作的工作人员,然后才是一个作家。他并不是不爱文学,反而是挚爱文学的。就是因为他挚爱文学,他才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文学创作。他的创作并不业余,相反很专业。”杜学文称《往事札记》是一本“好看、好读又好用”的书。

对黄树芳来说,文学创作和本职工作并不存在矛盾。平朔露天矿有个女青年,大学毕业,很有才气,工作很出色,受到中外职工的赞扬。后来,她离了婚,找了一个老外,引起了大家的议论。有一次,她找黄树芳办出国探亲的手续。黄树芳先入为主,对她有了看法,脸上自然地有了些冷漠。她很拘谨,不自然地站在屋里。“我立刻发现自己的态度不对。她是来找我办事的,况且我是个作家,对任何人都应该了解。”黄树芳说。他立刻改变了态度,帮她办好了手续。她满意地走了,黄树芳也得到了一个创作素材。

“一个业余作者,一个搞文学的人,必须学会接触各种人了解各种人,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任何时候都不能有‘官’样。”黄树芳说。

为人

写作修行人称道 道德高尚为楷模

“在中国煤矿文坛,乃至在全国文坛,只要提到黄树芳,大家众口一词:那可是一个好人呀!虽然‘好人’一词看起来比较宽泛,但作为一个个体,尤其是作为一个作家,能得到大家众口一词‘好人’的评价,我觉得特别不容易,需要一个善良的天性为基础,还需要后天长期的写作、持续的修行,使自己的生命不断得到升华。有一些意志比较坚定的人,无论职位怎么变,工作多么忙,都很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不断拓展自己心灵的疆域,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品质,使自己的人性更善良,精神更富足,道德更高尚,灵魂更高贵。在这方面,黄树芳做得非常好。”刘庆邦说。

在编辑《往事札记》的过程中,有一件事给苏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树芳交给我的书稿,篇幅超过了现在,但由于结集出版要围绕主题选用文章,把游离于他写作生涯之外的文章尽量拿掉,这样就删去了一些写读书感悟的文章,不够20万字了。黄树芳在电话中曾多次询问我,够不够20万字。后来,我就够不够20万字的情况给他写了一封电子邮件。我说:‘您把够不够20万字看得很重,要我来看,字数并不太重要,关键是质量。’一个星期后,我收到了他给我的回复:‘我和北京的朋友讨论这部书稿时,已经说了是20万字,和单位的一些朋友也说过,一些报刊也做过这样的报道,如果不够20万字,就等于我说了空话、大话,我很不想出现这样的局面。所以,请重视这个数字。’这个20万字关系到信用问题,我感觉他给我们树立了做人的楷模。”

后来,苏华想起黄树芳在一篇文章中讲过,他曾在长春电影制片厂进行一个电影剧本的创作。苏华说:“我问他可不可以补写一篇文章,我说这篇文章特别重要,既可以弥补他写作生涯的一个空白,又可以完成他关于20万字的承诺。结果,不到一周时间,他就写好了这篇文章。”

读书

立身以立学为先 立学以读书为本

《往事札记》中收录了黄树芳十几篇关于读书的文章。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黄树芳以此自勉。

黄树芳曾给自己定下三条要则:一是把工作搞好,二是坚持业余创作,三是结合工作和创作尽量多读书。他说,在岗工作46年,忙来忙去就忙了这三件事。

“那些年工作的确很忙,甚至很少有礼拜天和休假日,所以读书也只能是见缝插针。虽然时间很紧,但读书这件事一直记在心头,并慢慢地养成了浓郁的读书兴趣和忙而不弃的读书习惯。”黄树芳说。

黄树芳爱读书,会读书。他在《读书·读人·读自己》中说:“读书和读人结合,这里说的人,我体会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写书的人,二是书中的人,三是读书的人。为什么把读书的人包括进去呢?不联系实际,不把自己摆进去,谈何在读书中学做人!”

“读书永不毕业,我要当终生读者。”这是黄树芳的读书宣言。读书的同时,他当然没有忘记创作,他说:“现在正在读刘庆邦、焦祖尧写的煤矿小说。很长时间没写小说了,学习学习。”近年来,他一直在写散文、随笔,接下来他想写点儿小说。

3月22日,中国煤矿文联、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中国煤矿文化宣传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全民阅读·书香煤海”职工读书活动在南昌启动。在这次座谈会上,平朔集团文联宣读了“全民阅读·书香煤海”职工响应书。黄树芳的《往事札记》作为重要读物被赠予朔州市作家协会、李林研究会、三晋文化研究会、1度读书会等10个单位。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