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 用贴心的方式抒写矿工

——同煤集团作协开展“走基层•写矿工”作家采风活动经验谈

文章来源:同煤集团 作者:闫桂花 时间:2017年08月09日 字体: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同煤作家协会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建设新同煤、打造新生活”的战略愿景,立足矿山、服务矿工,坚持为矿工抒写,深入开展“走基层•写矿工”作家采风活动,截止目前,已经开展了七期。

2017年3月28日,同煤作家协会“走基层 写矿工”采风活动走进麻家梁煤业公司。此次作家协会一行24人,来到麻家梁,深入了解矿工的工作、学习及生活情况,在了解的过程中,作家们深入到矿工的入井系统、灯房、洗衣房、员工理疗室及活动中心场所,亲身感受了现代化矿井矿工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方式,对矿工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可说是味多尤杂,有的人看到老矿井关闭心灰意冷,这一走,走出了正能量,作家们重新看到了煤矿的希望,也燃起了作家的写作激情。会后,我们安排了写作专题辅导课程《朴素的地方有文字的光芒》。同时安排了麻家梁年轻的作家焦玉栋为麻家梁写报告文学。

2017年4月25日,同煤作家协会“走基层•写矿工”采风活动,走进阳高热电有限公司,此次活动深入到正在投建的电厂中,火热的工地场景和紧张有序的生产场面,以及电厂人团结协作的精神与高水平高质量的管理理念,启发了作家认识电厂的兴趣。此次活动还为“赵树理文学奖”获得者黄静泉先生召开了作品研讨会,会上,大同知名作家们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对作品的研究与探讨,会议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起了中国煤矿作协与大同市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会后,作家黄中文的报告文学《藏蓄阳和 逐梦前行》献给阳高热电有限公司的创业者,一万五千字已经在《同煤文艺》排版定校。

2017年5月12日,同煤作家协会“走基层•写矿工”采风活动,走进忻州窑矿,五月份是劳模月,忻州窑矿作为百年发展的老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忻矿精神”,多年来为集团公司培养输送了许多的优秀人才与管理干部,有很多的事迹和无数的动人故事值得作家去挖掘去抒写。这次活动我们安排了同煤老作家关平先生写报告文学,目前报告文学已经完成,正在修改定稿中。

2017年6月6日,同煤作家协会“走基层•写矿工”采风活动,走进供水分公司,作家们前往加压站、水质监测中心以及同煤自主饮品的生产线进行了走访参观,深入了解了同煤供水人默默奉献的精神及供水行业的特殊性与谨慎性。会后安排大同市传记文学协会秘书长庞善强先生进行报告文学的创作工作。

2017年7月6日,同煤作家协会“走基层•写矿工”采风活动走进同煤技师学院,通过与领导及老师们座谈交流,作家们了解了同煤技师学院60年的发展变迁,以及他们在同煤转型发展时期办学理念的变化等。会上新入会的会员刘伟做了积极的发言。会后我们安排同煤作家任和进行报告文学的撰写工作。参会的作家也陆续发来了稿件。

2017年7月24日,中国煤矿文联作协与同煤作协共同“走基层•写矿工”采风活动,走进塔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煤矿文联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刘庆邦先生;中国煤矿文化宣传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矿文联作家协会副主席刘俊先生;中国煤矿文联作家协会副主席徐迅先生以及《中国煤炭报》副刊主任编辑孙宝福参加了活动。同煤集团党委常委、董事、工会主席蒋煜及塔山矿领导、文体中心领导主持了此次活动。活动在交流座谈的过程中,给予“走基层 写矿工”采风活动进行了肯定。会后安排资深老作家刘云生先生进行报告文学写作工作。

2017年8月3日,同煤作协“走基层 写矿工”采风活动,走进矿山铁路分公司。作家们在铁路分公司负责人的带领下先后对一些偏远的工区、段、站等进行了参观,走访,了解了铁路分公司“养护修•保畅通”的艰苦与敬业,在座谈交流的过程中,铁路公司经理和书记与文体发展中心的领导及作家们进行了细致的交谈。同时安排铁路分公司的作家胡刚进行本公司的报告文学创作。

同煤作协“走基层• 写矿工”一路走来,刘庆邦主席希望我们实实在在地走下去,带出好的经验来。通过这些地方的采风与抒写,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贴近是行动的方向

没有贴进这个过程,行动就没有方向。贴近是一种正能量,是体现真正的人文状态,作家通过贴近与行动才能从不同的角度来展开自己的视眼,来进行真切的判断。不去贴近,走马观花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效果,更有充耳不闻者,闭门造车者,行动滞后者,牢骚满腹者,满满的负能量是写不出好作品的。行动起来,贴近普通的人与事,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观望矿工的灵魂与精神层面,才能写出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

二、抒写是作家的担当

作家的职责就是抒写。在这种抒写的过程中,作家自身的使命与担当会自觉不自觉地突显出来,文字才能有如刀剑一样的力量,习总书记所谓抓铁有痕也就是这个道理,文字也要写在骨头上,刻在人心里。一个作家的资源是不可估量的,怎样才能让作家褒优贬劣,立场鲜明?那就是“深入基层,扎根人民”。我们在走基层的过程中,作家们通过自己的理解与判断进行对基层的深入了解,对基层那些闪光的亮点会生产出内心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拿起笔来去抒写,这种自觉的觉醒与担当是十分可贵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走下去。

三、深入是心灵的交流

深入是对事物的认知和见证。一个优秀的作家具备倾听,观察,交流与储备等多种可能性。用深入的方式去探知,去体验,去交流,在这种过程中,发挥了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也打造了作家的自信与坚韧。我们在走下去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偏远的地方,有供水站点,他们两个人一座水塔一棵老杨树,这种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另一个集团公司版图的最西边,2万吨的铁路延线,那些日夜守护铁路的养路工,护路工,维修工,他们吃水就是一口旱井,水不及时送时就渴着,等送水车的到来……他们那习以为常的微笑,苦累背后的坚持,风霜雨雪的无畏,想必每一个深入到这些地方的作家们都会有感知感觉的。

四、文化是兴企的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由此可见,一个企业要想兴旺发达,没有十足的文化底气是不行的,同煤集团作为全国煤炭龙首企业,文化才是兴企的底气。把艺术理想融入到企业之中,给企业注入无以穷尽的文化力量,在当下煤炭企业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同煤作协旨在号召煤矿作家以贴近矿工的方式,走进基层,抒写矿山,讴歌矿工。让文化脉络与企业转型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作家们以文化担当的责任感,以奉献精神的使命感,以抒写出贴心的方式感,分期分批走进同煤各行业,挖掘煤矿工人的闪光点,寻找煤炭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总之,同煤作协开展的这一系列活动,为煤矿作家夯实了创作底气,提升了文化自信。他们决心以高度的作家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矿工精神,深情讴歌各工种各层面的矿工,认真打造出有思想、有深度、有质量的文学精品。同煤作协“走基层• 写矿工”系列活动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将分期分批带领作家进行实地考察和采访,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企业的精品力作。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