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首部国民“文学生活”调查报告出版
普通人的“文学生活”是什么样的
——耗时5年、汇集60余位师生50多项成果,首部国民“文学生活”调查报告出版
文学阅读趣味在发生变化,小说的受欢迎程度最高,诗歌的受欢迎程度超过散文,打破了散文热销、诗歌陷入困境的固有印象象
大学生爱读哪些文学经典?农民工爱看什么书?当网络作家是怎样的体验?手机微信对文学阅读有何影响?……从2012年开始,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便组织山东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的60余位师生,用田野调查的方式对上述这些“文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展了50多项调查,调研成果被集纳为近600页的 《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日前,这份调研成果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问世。
国家社科基金2012年重大课题、入选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规划、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首部国民“文学生活”调查报告颇有分量。
深入读者群了解文学“民生”百态
温儒敏对“文学生活”的关注由来已久。2009年,他提出“文学生活”的概念,建议学者们像田野调查那样深入读者群的“田间地头”,了解读者如何看待作家、作品。此次调研中,他进一步将“文学生活”定义为社会生活中的文学阅读、文学接受、文学消费等活动,也牵涉到文学生产、读者群、阅读风尚等,还包括文学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渗透情况……此外,以网络为载体的新的“文学生活”方式,也使得读者有更多机会参与创作活动,直接影响文学的生产传播。 “总之,提倡‘文学生活’研究,就是提倡文学研究更关注普通人的‘文学生活’。”温儒敏说。
课题首先选择调查的对象包括农民工、大学生、中小学生、作家以及幼儿等,是最能体现文学与社会关联、具有代表性的群体。一些结论颇为出人意料,比如 “农民工文学阅读量和阅读比例高于整体国民水平”,但课题组深访发现,真正因为喜爱文学而进行阅读的农民工比例极少,背后的原因是农民工物质条件较差,没有电视或不习惯现代娱乐。又比如“中小学生阅读量最大”,调查发现小学生阅读量最大,初中二年级之后一路下滑,高中生课外很少阅读文学作品。
在“网络文学和多媒体文学调查”子课题中,温儒敏认为,学界对网络文学及多媒体文学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多以一般文学批评标准进入,且缺少实证研究。为了解网络文学现状,课题组成员还以写手身份到网站“卧底”,真实感受网络文学的生产机制。
几年前曾有一项调查称 《红楼梦》 等名著被认为是“死活读不下去的文学作品”,此次课题组在对全国10所大学2000多名中文系本科生、研究生进行调查后,得出了不同结果:《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阅读比例分别达到86.8%、67%和59.3%,半数学生阅读过 《聊斋志异》,8.9%的学生在“最喜欢的文学作品”项填写了《红楼梦》,占比最高。此外,文学阅读趣味也在发生变化,小说的受欢迎程度最高,达77%,诗歌的受欢迎程度超过散文,分别为10.1%和8.5%,打破了散文热销、诗歌陷入困境的固有印象。
由实证材料、社会调查和数据组成的当前社会文学阅读的“民生”百态,在温儒敏看来尤为珍贵。他说:“现下的文学研究缺少活力,很多文学评论或文学史研究是兜圈子,在作家作品———批评家、文学史家这个圈子里打转,很少关注圈子以外普通读者的反应。”他将这种研究称为“内循环”。
但调查结果也令他感到沉重。“信息时代的阅读量大大增加,但人们的阅读口味也变粗了,娱乐的、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占据了绝大部分阅读量,浅阅读成了文学阅读的主流,人们已很难沉下心读书了。”温儒敏说。
拓展文学研究新天地
在温儒敏看来,正是众多普通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反应,构成了真实的社会“文学生活”。“把‘文学生活’纳入文学史研究中,在‘内循环’之外,普通读者的阅读行为构成另一个维度,使得文学研究更完整、全面、有活力,不啻为学术研究新的‘生长点’,诸如国民阅读分类调查、当前诗歌社团生存状态等课题,都富有新意。”他说。
《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也在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认为,“文学生活”发掘出很多新的研究题目,拓展了研究者和批评家的视野。南京大学教授、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丁帆说,“文学生活”概念的提出更新了文学史写作观念,文学史研究将更加关注“生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指出,“文学生活”研究打破了文学研究学院派圈子化的禁锢,直面一些“真问题”。
温儒敏期待“文学生活”调查能常态化:“在当代中国文学生活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未来能有更多机构和人员参与到调查中,每隔一两年向社会公布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