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纪念馆借力“互联网+”让历史“活起来”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钟旖 时间:2017年09月28日 字体:

中国纪念馆借力“互联网+”让历史“活起来”

图为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委会2017年年会在重庆召开(钟旖/摄) 

中新网重庆9月26日电(记者钟旖)“在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微信公众号上,我们每周会定期推送一批抗战时期人物故事。这一载体可全方位地向人们展示馆藏资源,打破陈列展览形式的局限性。”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李宗远26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当前,中国各地纪念馆乘着“互联网+”东风,迎来发展新机遇。

当天,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委会2017年年会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24个省市71家纪念馆的百余位文博系统专家学者展开相关学术研讨。

纪念馆是中国文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纪念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场所,多数纪念馆扮演着推广爱国主义教育、弘扬革命优良传统的角色。手机扫一扫二维码便可收听革命故事、微信公众号结合社会热点推送馆藏史实、微博定期更新纪念馆动态……记者了解到,中国纪念馆正借力“互联网+”摆脱过去相对被动、单一的说教形式,让历史“活起来”。

“2014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网上纪念馆’网络平台正式上线,我们推出‘网民晒抗战’活动,鼓励网民展示与抗日战争有关的历史文物、照片、史料、故事及回忆、访谈等内容。”李宗远透露,截至目前,“网民晒抗战”活动参与量已超10亿人次,不乏有境外网民。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范丽红认为,“互联网+”拉近了纪念馆与观众的距离。2016年该馆对官方网站进行全面改版,数字化成为转型特色之一,网民除了能看到该馆基本陈列外,主题鲜明的临时展览也可成功检索。“网站上线第一个月的点击量就超过了3万人次,现每个月仍在递增。”范丽红透露,目前该馆还设有国内首家抗战主题儿童体验馆,AR动态绘画、3D墙画等多媒体互动游戏,将历史文化传承和教育融于游乐体验之中。

“海量的历史照片、文物不可能一次性展现在观众面前,几十年来,它们大多‘养在深闺人未识’。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在文博事业中的应用,带来革命性的改变,成为联通观众的渠道。”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杨卫东透露,该馆正在推进“互联网+”与文物融合等工作。馆内17000多件珍贵文物已完成360度的3D数据采集,近3万张历史照片及历史文献资料也已备案入库。“借助大数据、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手段,更多的馆藏资源将走向馆外,满足社会群众的文化需求。”

西柏坡纪念馆党委书记陈宗良告诉记者,为迎合时代发展,该馆于2016年新组建一信息中心,致力于“互联网+”传播工作。

据了解,此次大会由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共同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目前已吸收发展会员单位215家,是中国博物馆协会下属专委会中队伍最庞大的专委会之一。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