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党的十九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董耀鹏 时间:2017年10月30日 字体:

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初会迈入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十分重要的大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耀眼的里程碑,必将载入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中国人民追梦筑梦圆梦、创造美好生活的震古烁今的伟大史册。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立意高远,视野宏阔,主题鲜明,内容丰沛,蕴含深厚,论述精辟,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放射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光芒。它的全部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于: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科学描绘了这个新时代的宏伟蓝图,系统论述了这个新时代人们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根本遵循,全面规划了这个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基本方略,精准作出了这个新时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党的建设等各方面重大的制度安排。

仔细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九大的报告,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新”。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提出了许多富有内涵和鲜明指向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新规划、新提法、新表述、新方案、新部署、新举措、新使命、新安排、新要求,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全面贯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角度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首次作出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论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时代已经到来。这是基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视野、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的波澜壮阔历程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方位上作出的逻辑结论。这个新时代,是综合性的、整体性的,是管总的、管全局的、管长远的,因而具有开创性、战略性、根本性和系统性。正是基于此,作为党和国家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样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就是说,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新时代。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针对我国发展所处新的历史方位而作出的正确判断,开宗明义地宣告和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时代,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迈上了新征程。

第二,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观点,明确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纳入这一科学体系,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更为重要的新使命。报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面对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的理论新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在生动实践基础上进行艰辛理论探索的重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治国理政和管党治党的崭新境界,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其理论价值、政治意义、实践作用重大而又深远,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毫无疑义,文化自信、文化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体系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和极其重要的组成方面。倘若缺失了文化自信、文化建设的内容,就难以支撑起这个思想大厦。明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纳入这一科学体系,这样就从思想引领的高度,从理论指导的高度,从举旗定向的高度,非常清晰而又鲜明地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更为重要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

第三,首次提出把作为文化建设之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新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这是一个重大而又重要的新思想。报告从十四个方面或层面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展开和实化具体化。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带有基础性、支撑性的核心内容,起着根本性、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第四,明确提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我们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思想理论、原则方向和方针政策体系,必将对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起到极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报告强调指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三个坚持”是并列关系,事关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局,事关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兴盛。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论述传承中华文化时首次提出的新要求。2016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从全局上再次强调了这一具有时代精神和实践特点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明确把“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一个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方针固定下来,是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原则总结,必将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同时,我们看到,提出“两创”方针并与党长期坚持的“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相衔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我们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思想理论、原则方向和方针政策体系。

第五,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目标,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成为国家战略追求和战略考量,从而有力推动文化建设和文化工作进入一个大有作为的崭新的境界。应当指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战略安排,我们务必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充分表明和体现着这个伟大目标的全面性、系统性和长期性、艰巨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目标,应当而且必须体现在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各个领域,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体现在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各个系统,体现在国内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上。我理解,这个“强国”是指我们国家的全面强、综合强,换句话讲,从全面和综合上“强”起来。

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在文化领域文化方面文化系统的必然要求和内在展现。相比较而言,文化强是一种自信自觉的强,是一种创新创造的强,是一种综合软实力的强,是一种根本彻底的强。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目标,极大凸显了中华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强国建设进程中的突出地位和独特作用,从而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成为国家战略追求和民族战略考量,有力推动文化建设和文化工作进入大有作为的崭新境界和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第六,突出强调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的新要求,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必将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报告对文艺、文化、文明的论述,既有集中性的阐明,也有分散性的辨析,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和体现了文艺文化的独特性和它的重要意义。在我看来,文化是一个制高点,也是一个大战略,谁掌握了文化,谁就能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行得稳,谁就能拥有光明未来,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报告从事关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强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和文艺的重要论述,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必须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必须提升文艺原创力,必须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这里,我们不禁联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谆谆教导:文艺创作最牢靠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社会主义文艺是属于人民的文艺,艺术家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等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文艺与人民、生活、时代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积极投身改革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潮流,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卓越文化创造,弘扬创新精神,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不断推出讴歌党、祖国、人民、英雄的精品力作,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努力铸就新时代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进而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第七,首次提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的新任务,昭示着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负有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又一次理论上的重大历史性飞跃。历史经验证明,这一新的科学理论一经掌握广大人民群众,就会转化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因此,报告鲜明提出“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的新任务。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挺起全体共产党员的精神脊梁,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和推动强国实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郑重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的动员令。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迫切需要思想引领,须臾也离不开理论指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既是一项现实紧迫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在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人心、营造氛围等方面,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新时代的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光荣感,运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艺术样式,以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脚下有定力、笔下有乾坤的精神状态和奋进姿态,不断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上书写出新的壮丽诗篇。

第八,首次作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部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更加坚定不移和矢志不渝。文化文艺工作是在人的思想、信仰、道德、精神领域搞建设,与人的灵魂打交道,与人的心灵进行谈话对话,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正因为如此,文化文艺工作者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这就第一次面向全党全社会明确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要求新任务,并作出了新规划和新部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发出的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号召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根本性战略性目标的提出,是对我们党提出的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更加坚定自觉明确:武装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使文化建设和文艺工作的战略指向更加清晰,也使文化建设和文艺工作的视野眼光更加宏阔远大。

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文艺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作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者和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庄严使命对自己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和更大的责任担当。要教育别人自己先得受教育,要当先生自己先得当学生,要塑造别人的灵魂先得塑造自己的灵魂,既要言教更要身教、表里如一,这是教育培养人才的一条铁律。我们坚信,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的文化建设者和文艺工作者一定能够通过各具特色的创造性劳动和辛勤耕耘,为培养一批又一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智慧、才情和力量。

(作者为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