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综采队走出的创新状元——记陕煤化集团神南红柳林矿业公司综采二队班长王玉国
说起王玉国这个名字也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红色的帽子,漆黑的外套,矫健轻快的步伐,笑容可掬、牙齿蹭亮的面容,大家肯定不陌生。经常手里拿着各种工具和配件,出现在井下综采面的每个角落。没错,这就是他。他以创新改造为乐趣,把加班加点当做常事,他用责任担当撑起家庭,在别人眼中乏味辛苦的事情,他却甘之如饴。在一年的时间里,凭借19项创新成果,在收获鲜花和掌声的同时,他也成就了自己,化茧成蝶。
王玉国加入红柳林大家庭有7年的时间了,工作中他总是行动多,话语少,任劳任怨,敢于承担,勇于拼搏,他常说:“路要靠双脚一步一脚印的走,事要靠双手一点一滴的地去完成”,他一心只为工作,只想着做好工作。他始终坚信多干一点,辛苦一点不是损失,而是种财富,煤矿工人的脏、累、苦、险众所周知,任班长以来,工作中的脏活儿、重活儿、危险活他都是第一个冲上去;加班加点他一定会留下来;采煤机检修他又是最后一个从井下上来。不管是休息时间还是熟睡时间,他也是随时待命、24小时开机,井下有任务时更是随叫随到。
他以创新改造为乐趣,自己画图纸、搞设计,动手完成了一套“超前支架控制阀组安全改造”的方案,通过改造安全防护装置,在原有的基础上加设折叠安全防护罩,以此来减少掉煤、掉矸的伤人现象,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安全改造”的方案通过了,材料设施也运送到了井下,因为不能影响正常生产,他只能等到设备检修时在超前支架处进行焊接;因为不能耽误检修班员工的正常工作,他只能等到检修的工友们用完工具后借来使用。就这样,第一次入井焊接,因为检修没用顾上;第二次入井焊接,因为处理紧急设备问题又没有顾上;直到第三次入井才焊接、安装好防护罩。看着站在防护罩下工作的工友,看着自己的想法变成了现实,他的内心充满了喜悦。
“煤机更换惰轮专用调高工具”,是王玉国所有创新项目中耗费时间、精力最多的一个。惰轮是采煤机上的专有零件,离地面一米多高的距离,周围没有支点,该公司以往在更换惰轮的过程中,是要将惰轮从煤机牵引部下方用绳子、吊带等钓到安装惰轮的位置,此过程是相当困难,也相当危险的一个工序,安装时都是要五到六个人配合才能安装到位,而且相当繁琐。一次检修时,王玉国和几个工友一起给煤机更换惰轮,在相互配合着更换了几次还不成功后,一个工友开玩笑对他说:“王哥,你不是爱搞创新嘛,别的不说,你要是给咱搞个什么工具能方便更换这个,咱们都得感谢你呢。”工友们都笑了起来,王玉国却没有笑,他真的把这个当做了自己新的创新项目。
在经过反复试验,想清楚原理、绘制完图纸后,王玉国开始发愁?怎样把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他只好专门请了七天假休班,泡在了公司的机电修理厂,看到车床没被使用了,他就给工友说着好话上前车零件;需要用电焊了,他就给工友先帮忙电焊,然后等人家用完后自己再上前使用。加工专用的千斤顶时,几次都加工不好,他自己联系外面的车床掏钱加工,七天的热忱努力,使他终于在休班结束前将专用调高工具加工完成。再次更换惰轮时,因为这个专用工具,实现了将惰轮自动升高到安装位置,并且自我上下调节,大大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他一起检修的工友头一次给他竖起了大拇指。
王玉国还有一个习惯,是创新项目成功给他带来的动力。他喜欢自己给自己定目标,在日常工作中,他总是自己找、随时找,看看哪里需要创新、需要改进。“单轨吊电缆止退装置”,是在15205工作面搬家倒面时,因为拉移管线差点碰伤工人的手他专门设计的。在单轨吊滑车上加装U型弹片,当单轨吊向前移动时,弹片打开,滑车正常运行,当滑车向后运行时,弹片弹簧收回,弹片卡住轨道进行锁止,降低了单轨吊变形的事故发生,有效的保证了作业人员的安全。“运输机油脂回收专用工具”,是因为看到工友回收废旧油脂难度大、工作效率低下,他设计加工了一个专用接油转换盒,安装了一台手压泵,实现了油脂的有效回收,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转载机推移单轨吊自动调整装置”,第一次验收因为摆动速度太快没有通过,他就反复试验、一点一点的调整液压,直到第二次验收顺利通过。
这样的创新故事还有很多,这样的创新项目也有很多,他们,有的减少了污染、改善了作业环境;有的减轻了工友负担、提高了劳动效率;有的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作业安全系数。他们是王玉国的心血,他们的出现,美化和改变着我们的矿山,也成就了王玉国自己。用他的话说,他就是喜欢动手改造,家里东西坏了,家具需要修理,家人信赖的都是他,而因为单位鼓励员工创新,他更是如鱼得水,将自己的兴趣在工作中发挥的淋漓尽致。他就是王玉国,一个用平凡的工作和行动来诠释“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精神的创新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