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群众文艺工作创新:越来越多“草根”作品引领风潮
聚焦工作机制创新
引领“草根”放光彩 助推精品攀高峰
近年来,各地为推动群众文艺工作的繁荣发展,不断完善群众文艺工作机制,从各类资金政策的资助扶持到积极发挥群众文艺机构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多的“草根”作品正转变成为引领风潮的文艺精品,一场以人民群众为主角的文化大戏正悄然上演。
多位基层群文工作者表示,党的十九大的召开为进一步繁荣发展群众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创作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重视扶持
优秀作品集群效应突显
今年6月底,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立项名单正式公布。与以往不同的是,在1002项受资助项目中,除专业艺术团体外,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文化站为代表的基层群众文化机构及其组织创作的群众文艺作品也榜上有名。没有专业的演员,没有酷炫的舞台,大沥镇文化站出品的话剧《穷孩子·富孩子》在众多群众文艺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80万元资助经费,这部草根剧目也因此引发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全国各地群众文艺创作百花齐放,而艺术创作繁荣的背后离不开各级政府对群众文艺创作的扶持。从面向文学艺术创作专兼职人员的“陕西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以下简称百人计划),到全方位覆盖优秀原创作品、文化团队、文化活动、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的《北京市优秀群众文化项目扶持办法(试行)》,多地加强了对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的扶持力度,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的集群效应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
陕西“百人计划”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计划依托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等基层单位,为长期扎根基层、默默创作、业绩突出的人才创造发展机会、搭建展示平台。未来3年内,“百人计划”还将为文学艺术人才提供更多扶持。
建章立制
实现常态化和规范化发展
除了资金扶持,各地文化系统还通过建立群众文艺创作人员采风机制、群众文艺作品提升机制、群众文艺工作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实现了群众文艺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激发了群众文艺原创活力。
今年9月,湖南省文化厅印发的《湖南省“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的实施意见》将群众文艺创作人员采风机制、群众文艺作品提升机制纳入制度规范,并将采风与下基层辅导相结合,保证省级、地市级文化馆群众文艺创作人员每年有不少于15天采风时间,建立采风联系点,定期进行采风成果交流汇报,支持进行成果展示。
《吉林省“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要求省市群众艺术馆要配备3名至5名从事文艺创作的骨干,县(市、区)馆至少配备1名至2名群众文艺创作人员;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群众文艺工作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多位基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表示,以上制度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广大基层工作者的创作热情,而深入生活仍然是群众文艺工作者业务考核的重要依据,群众的赞美声是最直观的指标。
加强引领
培育和壮大群众文艺力量
近年来,各地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机构将繁荣群众文艺作为基本职能和重要任务,通过加强与文联、作协的沟通合作,统筹组织本地区群众文艺工作。
在天津,面向文艺人才“结对子、种文化”早已成为引领群众文艺工作的有力抓手。2016年,天津市群众艺术馆成立“一粒种子”文学沙龙,开设名家讲堂,实现基层创作者、优秀创作骨干之间的互动交流,作协专家还面向基层创作骨干展开一对一创作辅导。目前,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已策划实施了包括“一粒种子”在内的一系列群众文学活动,覆盖全市基层创作者千余人。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引领人才开展工作,自2014年起,山西省文化馆业务干部先后奔赴该省垣曲、灵丘等地区,对基层文化馆专业人员和业余文艺骨干进行“三区”人才辅导培训。面对基层硬件条件匮乏的情况,他们通过租赁设备等方式,想方设法完成辅导工作;尽量利用学员空闲时间开展创作指导,提高文艺帮扶的精准度。
创新服务
让群众文化获得感更多
在一些地区,单一的展演平台正逐步扩展成为文化联盟和协同发展的舞台。从联合办展到相互搭台、携手共进,京津冀文化部门合作越来越紧密,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已将群文发展的各方力量拧成了一股绳。
无独有偶,去年江苏南通地区9家文化馆组建起统一的南通市文化馆联盟,对内“抱团取暖”,共享当地文化资源和基础设施;对外强化交流,引入其他地区优秀群众文艺资源,让当地群众享受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大餐。南通市文化馆馆长曹锦扬说:“文化馆联心、联力、联智,共建、共享、共融,往往能实现1+1>2的效果。”
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还利用“互联网+”手段助力便民利民惠民服务。去年,文化上海云正式上线,其集合了上海每年23.6万场公共文化活动信息,连通780多家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服务中心,市民只需通过手机APP、网站等渠道,便能快速查询并预约感兴趣的文化活动。而且,市民自己成立的文化团体的活动只要通过“文化上海云”网上登记审核,就可以免费预订、使用这些公共文化场馆。
“引领群众走进来,百姓才能对文化馆有接触,对文化有认知。”上海群众艺术馆馆长萧烨璎表示,现在馆里举办的诗会、折纸展、摄影展等多样化的“文化市集”活动吸引了各年龄段的群众。在上海,4000余名市民排队进入文化馆观展、办展的场面并不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