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第九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在北京颁奖
11月20日,由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作家》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在京颁奖。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牛俊雁、《中国作家》主编王山等出席颁奖典礼并致辞。来自各界的颁奖嘉宾、获奖作者及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近百人参加活动。
第九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在北京颁奖
吴义勤代表中国作协向获奖作家表示祝贺,他说,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结合创作、工作实践探讨如何在新时代推出更多优秀作品。更好发挥文学评奖的作用也是推出精品力作的重要环节,已连续举办九届的《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多年来在这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希望未来这一奖项能发现、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
牛俊雁表示,《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自设立以来,始终秉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初心和使命,精品力作层出不穷,新人新秀不断涌现,在繁荣发展文学创作的同时,也推动了鄂尔多斯当地的文学创作和文化发展,增强了鄂尔多斯文化软实力。他希望作家们能走进鄂尔多斯获得丰富创作源泉,推出更多反映当地地方特色、民族特点和时代精神的作品。
吴义勤、王山为刘庆邦颁奖
何建明、苏翠芳为杨黎光颁奖
本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从《中国作家》刊发的原创作品中评选而出,共12部作品获奖。其中,刘庆邦的《黑白男女》、杨黎光的《横琴——对一个新30年改革样本的5年观察与分析》获得大奖;陶纯的《一座营盘》、徐风的《一代壶圣——顾景舟传》、丁燕的《东天山手记》、谢络绎的《旧新堤》、成默的《白龙马》、张雅文的《与魔鬼博弈——为了生命的权利》获得优秀奖;李燕蓉的《出口》、王威廉的《绊脚石》、孙未的《夜行人》、赵允芳的《权力与善意的结合——“铁面御史”赵抃为政宽简之于今天的意义》获得新人奖。
颁奖典礼现场,获奖作家表达了他们对文学的敬畏热爱之心和在未来写出好作品的坚定信念。在他们看来,文学是时代之光、是民族之魂,尽管创作之路艰辛,却因可以照亮人心而具有非凡的意义与价值。为时代和人民抒写,为新时代谱写新篇章,是他们最真诚的愿景。正如《中国作家》主编王山所说的那样,党的十九大不久前胜利闭幕,我们即在中国文学的最高殿堂——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这一颁奖典礼,这是新时代的第一个文学盛典,这是一个辉煌光荣的时刻,这个时刻属于所有愿为文学付出所有的人们,属于愿为文学创作和文学事业发展提供大力支持的人们。鄂尔多斯是一方创业的热土,文化的沃土,是中国梦和新时代的先觉者、先行者,希望有更多作家深入这片沃土,倾听那里人民的心声,书写更多美好的中国故事。
何建明、王山分别被授予“鄂尔多斯荣誉市民”和“鄂尔多斯荣誉牧民”称号(杨凤云摄影)
授奖词
大奖:
《黑白男女》(长篇小说)
刘庆邦
在地下的深井和天上的长河之间,活着人类的家庭。日子露底细,劳动寻希冀,动荡显亲情,危难见大义。漫长的生路从绝地起始,坚韧的活法自废墟发芽,那些看似微弱的最普通的人们,在灾难过后的交错关系中以最凡常的选择运行着各自的生活,却成就了带着内伤、守着情感贴地前趋的生动而强大的群像。这是复杂结实而又宽宏绵厚的中国故事,更重要的是,《黑白男女》写出了这故事的真髓:知恩重情,悯死护生。
《横琴——对一个新30年改革样本的5年观察与分析》(报告文学)
杨黎光
身处特区的报告文学名家杨黎光,通过对珠海横琴开发区五年来的观察、分析与思考,延续了他长期以来对中国现代化道路抉择的思考,深入探讨三十年巨变之后中国改革往何处去、中国未来往何处去的重大时代命题。作者忧深思远,以鲜明的家国情怀和富于前瞻性的敏锐眼光,运用报告文学形式参与国家的政治建设,以一己之力参与推动历史前行。《横琴》是一部集政论性、思辨性与文学性于一体的报告文学佳作。
优秀奖:
《一座营盘》(长篇小说)
陶纯
长篇小说《一座营盘》全景式反映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军营生活。作品立意明确,以历时性的结构布局关照现实;人物鲜活,以细节的描述呈现群体性格;文笔流畅,以深刻的爱憎和文字力量加重思想的厚度。小说深具艺术魅力,为军事题材作品创作拓展了更为广阔的视域。
《一代壶圣——顾景舟传》(报告文学)
徐风
手艺人生与中华文化人格、大时代考验与个人操守、情感境遇的幽暗与社会贡献的光辉,在《布衣壶宗——顾景舟传》中轮廓分明又精微毕现。给纪实文学以质地精良的手感,给传记文字以词句优雅的味道,合于平民大师天地清朗的风骨。从主人公到作者,这部作品用中国修养浸润出中国故事的魅力。
《东天山手记》(散文)
丁燕
《东天山手记》从大地、时代、心灵三个向度上展开叙述。借一次返乡之旅,用“他者”的目光,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地对故乡新疆,做出了一种既饱含深情又冷静理性的观察,这种观察,既是地理的,又是社会的,既是文化的,又是情感的,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并且在与岭南文化的对比中,深入探讨了时代变迁、文化变迁和地域变迁对个人记忆和情感带来的撕裂与重建,呈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多元共生的可能。
《旧新堤》(中篇小说)
谢络绎
《旧新堤》以扎实的写实笔法,写职场的竞争、社会的挤压、家庭的逼仄和爱情的无奈。并在这种饱满生动、层次细腻的呈现中突出塑造出一位敢于掌握自己命运的动人形象。生命的可贵在于拥有自己的意志,意志的可贵在于顺从自己的内心和拒绝既定的安排。小说为当下年轻人在生活的河流上立起航标,它启发我们,生活并非随波逐流,而是逆流而上。
《白龙马》(电视文学剧本)
成默
当年的南京娃成默,为履“生命之约”,集草原人民和支边知青的集体智慧,以“原味、特色、激情”的手法,执笔创作出电视文学剧本《白龙马》,讴歌了蒙汉各族人民患难与共、奋发图强、勇往直前的时代精神。这是当年的知青集体向鄂尔多斯人民献上的一颗感恩的赤子之心。
《与魔鬼博弈——为了生命的权利》(报告文学)
张雅文
张雅文以古稀之年远赴欧洲,克服不懂外语等种种困难,采写创作出《与魔鬼博弈》这样一部献给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新作、力作,深入挖掘鲜为人知、感人泪下的人物与故事,体现了一位资深报告文学作家可贵的道义与责任担当。这是一部用生命书写的文学报告,是一份献予今人、留给未来的沉重记录与思考。
新人奖:
《出口》(长篇小说)
李燕蓉
李燕蓉的长篇小说《出口》以当下都市为观照对象,以心理现实主义的笔法深入现代人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精神困境、扫描他们的心理雾霾,在探索突围和救赎之道、寻求从焦虑到平静的抵达路径方面做出了深度开掘和精准处理。
《绊脚石》(短篇小说)
王威廉
王威廉以精致的语言和结构在短篇小说《绊脚石》中表达出一种历史和哲学上的思考。两个不同族群、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人,在火车上讲述的故事契合了同一个主题,象征了人类某种共同的命运。在具有穿透力的文字中,小说在丰富和深刻两个向度上做出了精彩呈现。
《夜行人》(中篇小说)
孙未
孙未的中篇小说《夜行人》以极现代的手法书写了一个情节古老的故事,探究了触碰人性人心深沉疑问的难题。现实与梦境的思辩之中是对二元关系的深刻剖析与对真理的关切,非凡的想象在笃定的沉着中饱含着思辨的丰富意识。
《权力与善意的结合——“铁面御史”赵抃为政宽简之于今天的意义》(散文)
赵允芳
赵允芳的历史随笔《权力与善意的结合》借古喻今,将铁面御史赵抃与包青天为政为官的同异一路比较,议论与抒情相互辉映,喷涌而出,把读者带入历史语境,从文化、人性、制度的层面解读清廉为官的理念,升华出高度的艺术内涵,使文学被赋予了更为鲜活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