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路,就在自己脚下——记同煤集团燕子山矿技能大师刘军权
他凭着一股子钻劲,立足本职岗位,默默地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新时代煤矿工人的赞歌。他二十多年的工作历程,就是在不断地学习、实践,实践、学习中走过,不仅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积累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而且在实践与理论的互动中努力提升了燕矿综合防尘整体水平,与其他同志一道走出了一条现代化综合防尘的管理之路。
脚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同煤集团燕子山矿技能大师刘军权,47岁,毕业于大同矿务局技校综采电气维修专业班,1990年分配到燕子山矿机电科,1992年3月调到新成立的综合防尘区,先后在机运队、洗尘队、测尘组担任班组长,从事本单位的防尘机电设备的维修、改造及科研工作。2007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矿开采》专业函授班进行了深造学习。在矿上的技术比武中,分别获得过一、二、三等奖,多年获得矿劳动模范及集团公司劳动模范,2010年获矿科技创新能手的称号,2011年获同煤集团粉尘治理达标推进会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获山西省三晋技术能手称号。2016年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称号;2017年2月,被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一等功;5月,被集团公司聘为“首席技能大师”。
二十多年来,他将自己职业生涯的每一步都变成一个知识和经验积累的过程。在每一项的技术革新中,把理论与实践的验证,变成由量到质的飞跃能量积累的过程。
2005年,在矿综掘电气技术比武中获得第三名。
2006年,《声控放炮喷雾器的研制》获矿技术革新二等奖。《局部风流净化器的改进》、《井下巷道粉刷车的研制》获集团公司技术革新三等奖。同年在矿综掘电气技术比武中获得第二名。
2007年,《3KW岩石电钻后托架的制作与应用》获得矿技术革新三等奖。并在矿综掘电气技术比武中获得第一名。
2011年,《遥控架间及随机喷雾装置的改进与推广》获得矿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三等奖《皮带头捕尘罩的设计与制作》获得矿技术革新三等奖。《雷达式皮带转载点自控洒水设备的研制》、《采煤机负压二次降尘的引进与改造》获矿技术革新一等奖。《旋转喷雾器的研制》获矿技术革新二等奖。《煤矿井下自动充压喷雾洒水车的研制》获集团公司技术革新三等奖。
2012年,《综掘除尘设备》、《大巷喷淋系统》、《车辆冲洗站》、《隔爆水槽集中注水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014年,《内部自旋转喷雾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015年,《新型防碰撞负压二次降尘器的研制》获集团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在2016年全省“五小”竞赛优秀成果获二等奖)《半自动水质过滤器的研制》获集团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二等奖。(在2016年全省“五小”竞赛优秀成果获三等奖)……
也许,这是一组干巴巴的数据,但透过这一组组数据,在它的背后,刘军权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与辛劳,流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汗水,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知道。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就是刘军权,在综合防尘的工作中,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不断循环往复,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
脚步:在实践与理论的螺旋式行进中提升
从古到今,我们听到过许多怀才不遇的感叹。人们总是为自己没有脱颖而出的机遇郁郁于心。机遇固然难求,但机遇来临时,我们是不是能够牢牢把握?“创造机遇当强者,抓住机遇为智者。”得到机遇,并非守株待兔、乞天掉饼,而是强者创造奋斗的结果。有一句话说的好——机遇只钟情于锲而不舍的执着追求者,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有所准备的人。
刘军权说,他时常思考着一个问题:人生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他说:你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换来的成果,能够受到大家的肯定和尊重,这应该也是人生的崇高价值所在。
的确,说一千道一万,人是思想的关键。在不断科技创新工作上,刘军权不仅做到了“眼勤”,更做到了“手勤”。在他每天下井所背的工作袋里,各种工具一应俱全,走到哪里只要发现问题,他就动手进行修理。
几年来,刘军权带领他的技术革新班组,在井下原有安装的粉尘防治设备上,通过发明、技术革新、引进、小改小革等措施不断使防尘装备小型化、智能化。为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他和他的班组对原有的采煤机上的二次负压降尘器进行了大胆的设计改进,通过对二次负压降尘器喷雾原理的认真分析,在不影响喷雾降尘效果的情况下,将体积缩小了一半,为了防撞防砸,采用了整板冲压及打孔,很好的解决了二次负压降尘器在工作面恶劣环境下的正常使用。
在对大量的井下喷雾设施工作的实地观察中,他发现在大巷安装的两种水幕(直杆水幕及旋转水幕)都有一定的喷雾缺陷。其一,直杆水幕由于喷嘴较多,地下形成的积水较大,且喷雾粒径较大,降尘效果不太理想。其二,旋转水幕由于在水压的作用下做高速旋转,为了安全,在其上面安装了安全防护罩,但同时也造成了喷出的水雾撞击防护罩时形成较大的落水,降尘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在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后,他和他的班组对水幕进行了技改,一是减少了喷雾喷嘴,二是增加了风压管路,三是对喷嘴进行了改进。经过改进后的水幕由于增加了风压,所以使用的水量大幅度减少,节约了井下用水。而喷雾粒径也由原来的100μm降到现在的30μm,喷雾粒径变小了,喷雾效果却更加理想,地面积水也少了。
正是他理论与实践、实践与理论相互依托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使我矿的综合防尘工作走在了集团公司,乃全国煤炭行业的前列。
脚踏实地: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综合防尘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个庞大的工程管理中,生产与防灭尘常常是一对复杂的矛盾体。
“生产与防灭尘是一对复杂的矛盾体”刘军权将生产与防灭尘比喻成了一个方程式,即“X+G=a”,将X设为生产,G设为防灭尘,而a则是综合防尘的时间与效果,在这个时间与效果里,将X与G相互叠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受控的、均衡的工作环境。
从这个方程的内在关系看,生产与防灭尘有一致的地方,但更多的则是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甚至是相互掣肘的关系。刘军权这样介绍道:“在我们追求综合防尘时间与效果的情况下,生产与综合防尘有时是矛盾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全意识的提高,就变成了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了。”从这个方程的内部看,由于煤矿粉尘的危害有一定的滞后性和隐蔽性,所以,在一些人的思想上仍存在着综合防尘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认识。所以,当生产与资金出现紧张时,就会直接影响到综合防尘措施的采取。
综合防尘与职业健康是贯穿于安全工作两个重要因素。他把二者比喻成安全生产的重要一环,职业健康是追求,综合防尘是保障。在科技创新上,他坚持“腿勤与嘴勤”,井下每条巷道,每个工作面对他来说,犹如自己身上穿的衣服一样,每一处防尘设施都做到了“创新—调整—再创新”,这个过程多次的反复循环,不断推动着防尘设施向更好、更高的目标迈进。
在该矿的石炭系猴车斜井中,安装的地喷装置每天由人工开启工作,由于人工操作对时间掌控不稳定,喷雾开启的时间长短不定,以至于在斜井坑底形成较大积水,给排水的工作人员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每班只要开启地喷装置一至两小时,地面就可长时间达到湿润不起尘状态,于是他利用单位的旧有设备,购买了一些必要的电子元件设计制作了六套定时开启装置,通过时间的调控对地喷装置的开启时间进行了调整,这样由人工操作的地喷装置改为了智能控制,不但减轻了井下作业人员的工作量,也为矿上节约了购买智能化设备的资金。
是思想活跃造就了他技术技能的提升,还是敬业的精神造就了他喜欢思考的品行,或者是二者相伴而生,相互促进,丰富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造就了厚重的技术技能积淀?这些我们都不去管它,我们更关注的是,他的这些综合防尘成果在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从安全生产来讲,首先是降低了做为煤矿安全中破坏力最大的煤矿粉尘爆炸事故率,同时也减少了井下机器设备因粉尘的侵害而形成的设备事故损坏率;从采掘工作面的操作司机来讲,不仅提高了工作面的操作清晰度,而且提高了工作的安全生产率;从职业健康来讲,细微的呼吸性粉尘在空中飘浮的时间越长,工作人员吸入的越多,粉尘粒径越小,吸入后对人体的危害越大,患矽肺的机率也越大,所以,综合防尘成果的利用,能极大地避免井下作业环境中粉尘对工作人员身体的直接侵害,促进安全生产及经济效益。
星际变换,你无法预测;风来无形,你无法捕捉;高山巍峨,你无法仰视。一个人唯有专注脚下那一条前行的路,才是真实的存在,是我们毕生所能够追求的。
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自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