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甘肃“借智”探书法艺术:重返传统 增文化自信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艾庆龙 时间:2018年02月26日 字体:

甘肃“借智”探书法艺术:重返传统增文化自信

2月24日,首届“大千讲坛在兰州举行,各专家学者就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交流看法

中新网兰州2月25日电 (艾庆龙)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李恒滨24日表示,书法是中国的国粹,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书法作品中书写的内容与文化密不可分,其创作本身也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当珍惜它,也应当学习、传承和弘扬。

当日,各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在兰州举行的首届“大千讲坛”,就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交流看法。李恒滨说:“只有习读传统经典,才能领悟蕴含其中的哲学思想,而这些经典思想奠定了中国书画的美学体系。”

李恒滨坦言,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如今甘肃书法艺术已出现与传统文化“疏离”的现象,如何回归传统是甘肃书法艺术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所副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认为,传统文化沾染的历史属性注定无法彻底融入现代生活,但书法艺术发展还需依托传统文化。在回归传统时,需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返本开新。

“在五四时代,激进主义确实使我们的传统文化造成了断裂。但我们要认识到,我们落后的是物质层面,并非文化。”王守常表示,传统不是过去,传统作为文化,它就在当下。在新时代下,书法艺术良性发展会使传统文化具有现代意识。

“当下,书法艺术重返经典,需要学校和老师的配合。”西北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李逸峰表示,甘肃作为汉字及书法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甘肃民众对书法艺术有浓重的情感,但在重返传统文化中,依旧需要基础教育发挥作用。他举例说,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很少讲授汉字的源流,导致了中小学生对汉字肤浅的理解,无法理解古人的造字智慧,无法产生情感联系。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理论、智慧、医学、修身、艺术的宝库。书画艺术必须依托传统文化而发展。”李恒滨做总结时表示,现今,书法的实用性一直在降低,但是书法的“无用之大用”,实际上也是一种哲学思想,内修、内美的艺术性在书法中不断提升,深度挖掘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途径之一。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