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文艺界代表委员热议——为新时代文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吴华 金涛 李博 时间:2018年03月12日 字体:

今年两会,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的盛会。从党的十九大到2018年全国两会,从党的方略到改革发展的实践部署,两会代表委员们积极参政议政,聚焦改革发展,关注社会民生,描绘文化蓝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文化如何助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艺如何更好地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为砥砺奋进的伟大事业鼓劲加油?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在代表委员中引发强烈共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表示,人是创造文化的主体,而复数个体的人便组成了人民的概念,因而也就决定了任何时代、社会的文化都是由人民创造,反过来又作用于人民,既“以人民为中心”,又服务于人民。作为人民这个群体中的一分子,文艺工作者首先需要由己达人地树立铸魂立心的意识,然后通过作品去感染并提升人民的思想情操、文化素质。以平民、平等的身份,自觉融入和沉潜到现实生活中去,以平视、平实的眼光与心态,以平正、谦虚的态度,真诚地向普通人学习,向生活学习,向经典学习。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音协名誉主席赵季平认为,文艺工作者要保持对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的热爱,要用心去感觉它的美、它的温度,要看到它的价值。“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创新不是凭空捏造,这不是严肃的创作状态,不反对吸收借鉴,但要有根,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向,讲好中国故事,和世界对话。”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认为:“文艺创作要适应新时代,首先,要有源自民族精神独立性基础上强烈的文化自信;其次,文艺创作要适应新时代,必须面向人民;第三,必须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文艺创作的重中之重。革新艺术教育理念,普及基础性艺术素养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审美趣味,这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繁荣的基础。”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焦斌龙建议启动消失乡村文化记忆工程。他表示,乡村回不去了,乡愁却需要留住。我们要通过消失乡村文化记忆工程,为那些走向城市、代马依风的人们留下记得住的乡愁,以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文化发展。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气象得有新作为,文化发展如此,文艺创作亦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得到两会代表委员们的深深认同。全国人大代表、编剧赵冬苓提到了自己的经验,“我不满足于写‘快消品’,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记录这个时代,对时代的发展、社会热点问题,我都比较关注,在作品中或多或少都会有反映”。赵冬苓表示,剧作家应该关注社会重大问题,反映社会历史发展。“我这几年一直把创作的重点放在现当代,目前在创作跟快递、养老等有关的作品,我始终关注社会重大题材,不管多么艰难,都希望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下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代表委员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也谈到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美协副主席宋亚平表示:“我在陕西美协分管少儿美术艺委会工作,少儿工作是一个良心工程,在工作的过程中,我将工作手臂延伸至少儿美育教育。在商洛棣花古镇,设立陕西省美协少儿艺委会研学基地和教育示范基地,开设了专门的展览区域,不仅针对正常孩子开展活动,残障儿童也积极参与其中,让他们同样获得艺术的滋养。”

对于如何运用文化、文艺的方式服务新时代,代表委员们纷纷认为,创新的基础是传承,文艺工作者应该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在文艺创作中,面向新时代,记录新时代,关注社会问题,反映社会的变化。文艺工作者应为新时代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