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构建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新格局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时间:2018年03月13日 字体:

主动作为 精准发力

构建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新格局

●文博事业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

●演艺领域交流合作更活跃繁荣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有了新抓手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全盘活的大思路、大谋划、大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京津冀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3月9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代表通道”再次开启,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工,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袁桐利,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杨茂荣3位全国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均被媒体问及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要议题。

京津冀地域相连、文脉相通,文化在促进三地相互融合、协同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独特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4年来,有关文化、文物的一系列战略框架协议相继签署,文化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近期目标顺利完成,三地文化协同发展也迈上了新征程。党的十九大后,京津冀三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主动作为,力争在文化协同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

京津冀在文物领域的合作备受关注。据了解,北京市正在积极开展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表示,这3个文化带拥有不少文化遗产,在京津冀三地均有分布。“要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加强京津冀三地长城保护力度,完善长城保护机制,目前已构建了三地长城保护协调合作机制。”舒小峰说,在大运河保护方面,京津冀三地也将一起发力。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彻底断航之后,以大运河申遗成功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契机,三地将联手打通运河航道,未来有望重现乘船进出京城的历史景观。

正在紧张有序推进中的河北雄安新区文物保护工作,也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其中,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成立了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对雄安新区全境约2000平方公里区域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此次调查共发现263处文物遗存,包括遗址189处、墓葬43处、古代建筑15处、近现代文物16处。地下埋藏文物以新石器时代、战国时期和汉代为多,涉及城址、聚落、墓葬、窑址等;地上遗存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碑刻以及近现代革命史迹。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签署了三方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白杰表示,协议的签订有利于三馆共同培养人才,推动三地博物馆协同发展。

京津冀在演艺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活跃繁荣。以剧场为基础、以院团为主体、以经纪公司为纽带的“京津冀演艺联盟”,将以培育演艺产业发展生态圈、推动全国演艺产业繁荣为己任,着力打造三地联动的剧目演出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剧场统筹平台、融资创业平台、推广营销平台。在推动展演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京津冀三地还计划联手打造艺术精品,如三地院团围绕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携手进行创作,致力于共同推出优秀剧目。

京津冀三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也有新抓手。截至2017年12月,“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成员单位涉及三地12个区市。各方约定,共同谋划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协同发展大局,以整合优势文化资源为重点,以构建跨区域文化战略合作机制为抓手,推动京津冀三地文化交流与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对此建议,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要求,通过整合,形成资源优势,让更多百姓受益。据了解,“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各成员单位通过文艺展演、非遗展示、干部挂职、经验交流等形式,在资源、活动、服务、管理机制等多个层面实现了共建共享。河北省唐山市评剧团团长黄宁说,得益于联盟搭台牵线,剧团先后在北京市朝阳区、西城区举办了“评剧名家名段专场演唱会”等多场活动,让北京的戏迷朋友领略了唐山评剧的魅力。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2018年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的起步之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三地文化部门共同努力下,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将构建起新格局、迈向更高水平。

(执笔:叶飞,参与采写:刘修兵 刘淼 李静)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