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矿山小伙会“变脸”——淮南矿业集团潘三矿职工何世轩的学艺之路

文章来源:淮南矿业集团 作者:李馨 时间:2018年03月19日 字体:

在3月7日举行的淮南矿业集团公司庆祝三八妇女节文艺演出中,来自潘三矿生产准备队的25岁职工何世轩上台演出两次,一次是表演中国国粹《变脸》,第二次是为歌曲《母亲》伴舞。在表演《变脸》时,他身着黑色戏服,手持红色折扇,以很快的速度变了各种颜色的脸谱,为了让观众看得清楚,他还走下舞台表演绝活,每变一次和观众握手一次,受到了观众好评。让我们走近这位年轻的职工,看看他的学艺之路。

从艺校到部队——舞蹈学生成长为专业演员

何世轩受家人影响,从小就热爱舞蹈。2005年在父亲的鼓励支持下考入安徽省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修民族舞,从此他的校园生活多是在练功房度过的。虽然已经熬过了高考的压力,但是舞蹈的特殊性要求何世轩一天也不敢懈怠,练功房的镜子记录下他每一天的坚持和汗水。据他回忆,2009年10月,他有幸参加“庆祝建国60周年文艺演出”,在排练中,他接触到了部队的专业演员,由此激发了他对部队的向往和崇拜,很幸运,他在2010年考取了安徽省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真正成为一名军人,舞蹈是他的主要工作,经常到各地慰问演出。

到了部队,何世轩不仅舞蹈技能有了很大提升,同时他的意志力也得到磨炼。在此期间大小演出不断,并且一次更比一次好,这让正值青春的他知道了何为光荣,何为拼搏。在部队的经历成为何世轩一生宝贵的财富。

从部队到歌舞团——文艺兵在“变脸”上突破

两年的部队生活转瞬即逝,退伍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何世轩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川剧变脸,那一张张夸张的脸谱,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动作,让何世轩有了学变脸的想法。要知道,川剧变脸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能够掌握该技艺的大师们是不会轻易传授绝活的,当年刘德华为了学习变脸,双膝跪地也未得师传艺。退伍后他来到合肥歌舞团工作,几经周折,终于从北京请了一位会变脸的老师愿意传授绝活。

舞蹈出身的何世轩在刚开始学时就遇到了难题,舞蹈讲究柔美,戏曲动作讲究精、气、神,举手投足的要求和舞蹈都不同。比如对《西游记》中猴脸的拿捏就非常难。老师教了变脸的基本诀窍和几个简单的动作就算完成了教学,老师教导他,是否学得成完全在于个人内修。于是他反复找视频,从学习猴子的神态举止开始,每一个动作反复看,反复想,反复模仿,练走路都在琢磨,有时不经意间做出动作,引来周围人用奇怪的眼神看他。

变脸对于服装的穿戴也有讲究,比一般戏曲服装要繁琐,刚开始接触变脸的何世轩光准备就要花上一个小时,每次训练完里面的衣服都会被汗水浸透。何世轩说每次累到想放弃时都会想起当兵的日子,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他终于出师了,已经熟练掌握了老师教的技巧。

从歌舞团到煤矿——独创自己的“变脸”风格

2013年,由于种种原因,何世轩回到了家乡进入潘三矿工作。何世轩告诉记者,从一名演员到一名矿工,跨度大得让他一时接受不了。幸运的是矿上举办安全知识竞赛时需要舞蹈来活跃气氛,他主动展示自己,并承担舞蹈创作、编排、演出等,受到矿领导和工友好评。这让他有了重拾艺术道路的信心,在完成日常工作后他重操旧业,想把变脸绝活继续探索下去。

他发现每个人变脸的风格都不同,光学会老师所教的那些远远不够,只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于是他查阅许多视频,推敲变脸大师们的神态、动作、套路,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最终把真正属于自己的变脸风格带上了今年潘三矿新春团拜会的舞台和集团公司庆三八妇女节文艺演出的舞台。“我等这个舞台等了六年,能够登上这个舞台把变脸这个绝活展示给企业职工是我的梦想,看到台下的掌声、笑声、欢呼声,我觉得这几年的苦没有白吃。我现在还没有结婚,等以后有孩子了,我会将这项绝活传给孩子,不管孩子将来在哪个岗位,这将是我作为父亲送给孩子的一份特殊礼物。”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