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重读《瓦尔登湖》

文章来源:山东能源新矿集团 作者:葛金余 时间:2018年03月27日 字体:

夜已经很深了,我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走出来,又一次捧起了《瓦尔登湖》,走进了美国思想家、哲学家亨利·戴维·梭罗,走进了梭罗1845年春天在他老家康科得城的瓦尔登湖边建造的那间小木屋,听着徐迟老先生在向我娓娓道来:“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及其动人的描写。这里有大自然给人的澄净的空气,而无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读着它,你会自然的体会到一股向上的精神在不断的将你提升、提高……”。

许久以来,每天在喧嚣与浮躁中把卑微的生命运作的那么虔诚,甚至不敢走近惶恐的内心触摸一下自己的灵魂.于是就有了在这个还没落雪的季节里再一次捧读《瓦尔登湖》的念头,也就又一次想起了那些久远的从前。记得刚毕业时,第一份工作是煤矿千米井下一个独立的工作岗位。那时,黑暗中孤寂和恐惧常常与自己做伴,为了找寻一种排遣内心郁闷的方式,我曾经不停的读书,没有功利色彩的读书也算是对自己空虚灵魂的一种慰籍。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总会莫名的给人增添一份沧桑感,徐志摩《再别康桥》的那朵云彩是那么遥不可及,《废都》中的喧闹更增添了人心中无尽的浮躁感。便感觉只有梭罗《瓦尔登湖》的蔚蓝,才是当时的自己最渴求的宁静。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在那个年龄会对那样的一本书感兴趣,只是喜欢,读了一遍又一遍。现在想来,那时的读,也仅仅只是用眼睛看,告诉自己“在任何天气情况下,在任何时辰,不论白天还是黑夜,我都希望及时改善我当前的状况,并且还要在我的手杖上刻下记号;过去和未来的交叉点正是现在,我希望自己就站在这个起点上。请原谅我说话晦涩,因为我那种职业比大多数人的职业有更多的秘密.”带着一种那个年龄所特有的踌躇满志,还夹杂着些许“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总是想从作者深邃的文字里探寻一番作者的思想,让自己在宁静中找寻一种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在慢慢的流逝。《瓦尔登湖》的蔚蓝在自己的心底已被世俗的浊流所污染。一度远离了书本,每一天都被电视、网络左右着,充斥在脑际的也都是一些世俗的生活。有时便怀念起《瓦尔登湖》旁边的那间小木屋,那湖湛蓝的水便常常在心底荡漾开来……。渔猎、耕耘、沉思、写作,曾经是梭罗简朴生活的全部.而我对梭罗“一个人的周围是起伏的群山,险峻的湖岸,这些反映在他心中,他必定是一个有同样深度的人”,如此评价别人,也让我看见了他自己。远离城市,远离人群,远离繁华和喧嚣,更远离了人心的膨胀和贪婪。这样的人,如果不洞察出人性的本态是无法抵达瓦尔登湖的。于是我决定在某一个时间再重新认识一下梭罗,和他进行一次对话。关闭电脑,不让心跳跟着股市的行情波动起伏。在这样的情形下去读《瓦尔登湖》那些诗意的文字,用自己并无多少阅历的心境去解读《瓦尔登湖》,聆听遥远的湖边的鸟鸣声,去体味至真至善的人性美。

深夜,当我再一次捧起《瓦尔登湖》时,“只消睁眼看看道路两旁,破烂的棚屋触目惊心,这些都是文明中至少没有改变的部分”。读到这儿,我的记忆复活了,这好像就是说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我庆幸自己的生活信念在这里留下了慰藉,这仿佛就是从另一面肯定着我现在的简单生活,没有大量的钱,时光也没有虚度,他让我看到了我要超越的欲望以及让浮躁的我沉寂下来的方式。“这是一本极静极静的书,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只是一个人的书。必须要准备一个安静的灵魂和一个思考的头脑方可展开研读”有多少人对这本书下过如此评语我已不得而知,现在的我只知道当自己对现实心存疑虑或是无法保持内心的平静时,我就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捧起《瓦尔登湖》,用心灵面对着那一湖湛蓝的湖水,屏住气息,淡定神闲,慢读细品,静悟深思,走进梭罗的精神世界里,享受那份远离尘嚣的静谧与安适,然后让自己的生活真实一些,再真实一些。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