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陈万胜:青春在煤海镌刻

文章来源:陕煤化集团神南红柳林矿业公司 作者:吴升林 时间:2018年04月10日 字体:

陈万胜,陕煤化集团神南红柳林矿业公司一名“80”后工程技术管理人员。2016年9月,被中国煤炭学会评为“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017年8月被陕西省首家企业自办大学陕煤思创学院录取深造。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不是他个人多么轰轰烈烈,而是凭借多年来在岗位上的无私奉献、默默坚守。

敬业奉献的“典范”

煤矿是艰苦的代名词。对于陈万胜来说,他没有惧怕,没有畏缩。2010年是红柳林公司从建设到生产转型期,时任综采队技术员的他,担负着首采工作面的技术管理。面对新建大型矿井,矿井技术相对“空白”,人员队伍年轻没经验的实际,他借鉴神东公司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积极咨询设备生产厂家技术人员,翻阅大采高采煤技术资料,完成了红柳林公司第一部《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而此时,也是和他同在一个单位妻子怀孕时期。虽然办公室与宿舍在同一院子,而他在首采面安装的关键一个月里,没回过宿舍一次,每次和媳妇都是下井前后或者在区队值班期间电话联系,而每次通话都是简简单单。在红柳林熟悉他的同事都知道,他媳妇是南方人,刚到矿上生活还未完全适应,加之身孕时期的特殊。有一次零点班,队长在井下告诉他:“你媳妇向我要人了”。这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的确发生在他身上。现在说起来,他心里都能涌起很多的苦涩感。

攻坚克难的“先锋”

熟悉神府矿区采煤技术的人都知道,采空区漏风是煤层自燃的主要隐患,采后漏风治理是一大难题。红柳林15207工作面最浅埋深仅50m,地面沟壑纵横,采空区跨落后地表裂隙在很长时间难以闭合,无法进行人工填埋,矿井采空区最大外部漏风达到3000m3/min。大规模外部漏风不仅加剧了工作面的防灭火形势,而且会导致矿井通风系统紊乱。对于大规模外部漏风,在无法实施有效的地面封堵的情况下,陈万胜带领测量人员、通风人员多次到采空区的沟壑与褶皱地带测量检查,并在通风实验室,模拟不同外部漏风量下采空区的流场,研究采空区外部漏风动力,寻找漏风规律,获得了防外部漏风方案的关键参数,制定了15207均压防治外部漏风的方案,通过实施,漏风量降低到了300m3/min左右,并一度保持在安全区间内,达到了常规防灭火措施的效果,实现了15207工作面安全回采。此后他又撰写了《浅埋煤层采空区外部漏风动力及防治技术》,荣获第十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技术创新优秀论文奖。

2017年,红柳林公司建设二号风井的重担交给了他。风井建设过程中,过松散砂层、风化基岩、富水区以及大断面支护的问题接踵而来,加之矿上领导一方面要求赶进度,一方面降成本,还要保安全,难题似如绊脚石。他带领相关人员,驾驶自己的车辆,到周边矿井、兄弟单位交流取经,和施工单位一起分析商榷,白天到现场去井下,晚上加班加点,制定出了小导管超前注浆过松散砂层、壁后帷幕注浆过风化基岩的技术方案,在公司组织的专题会议上,一次通过。通过日后的试验,全面推广实施。科学的技术方案为二号风井的施工、贯通提供了强大保证,不仅提前完工,而且成本较计划降低了9%,特别是安全无事故。

干好工作无止境

2014年初,红柳林公司在国家煤炭综采成套装备智能化建设专项政策支持下,开启了建设千万吨安全智能化矿井的航程。刚担任生产技术管理部部长的陈万胜,接过了这一接力棒。万事开头难,怎么干?如何干?好比老虎吃天。一个念头就是必须干成!他主动到黄陵矿业公司、西安科技大学学习交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编制出了智能化矿井建设方案,列出了时间表。在随后的时间里,又组织技术人员编制出了建设标准,形成了《红柳林无人值守有人巡检方式的管理、运行、工作标准》和《红柳林大采高工作面智能化建设标准》。在红柳林上下共同努力下,于当年年底就建成了15205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初步实现了综采工作面一键启动、成组移架、分段推溜、记忆割煤,使红柳林千万吨安全智能化矿井建设走向了快车道。通过近几年的推进,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实现了超前支架遥控操作、煤机高级自动化、多级互帮支架智能化控制、远程控制台设备一键启停、工作面三维仿真、煤机动态视频追踪等功能,走在了全国煤炭行业的前列。2018年3月,红柳林已接受了中国工业联合会对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验收。

多年来在岗位上,他扎根一线,凭借着对煤炭事业的热爱,无论何时何地,始终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用技艺精湛的双手让煤海之花从容绽放,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红柳林人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工作精神。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下一篇:娇艳玫瑰也铿锵[ 04-12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