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兖矿人的低碳生活

文章来源:兖矿集团 作者:王建 李弦德 时间:2018年04月18日 字体:

全球低碳与生态经济大发展的浪潮中,低碳,正从一种经济行为发展成为普通百姓的生活行为,且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在兖矿集团东滩矿,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低碳元素围绕在他们身边。低碳,已成为矿区人们生活中所追求的目标。

养成习惯,态度而非能力

当前,矿区居民的绿色生活意识已大大提高,很多人都很在意好的空气、水、食品等,选购商品时都关心其是否绿色、低碳、节能、环保。

家住东滩矿东佳小区的刘会香刚添了孙子,她就在尿不湿上出了“新”。

“纸尿裤方便,而传统尿布则不容易红屁股。把用完的纸尿裤外片裁开,里面包上尿布,既避免了孩子漏尿和红屁股,又减少了尿不湿消耗。”

刘大姐把“新产品”夹到阳台上晾晒,对自己引领的潮流很是得意,“小区里很多人都学会了,省钱还环保,抬头看一眼别人家的阳台,那都是我教的。”

52岁的刘大姐“低碳生活”已经有五年了,低碳消费的理念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她的生活。

她隔三差五乘坐早上6:15的班车到二十米桥,从昌平小区步行到铁山早市,“那里的菜都是自卖户,新鲜,还便宜!”

刘大姐经常这样向街坊们宣传,“溜达到9:30,轻轻松松原路返回,坐10:15班车回矿,不耽误给孩子做中午饭!”

对于“产地较近的水果和蔬菜不仅新鲜程度更有保障”、“缩短了运输距离与消耗,减少了农产品在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等拗口但科学的解释,刘大姐说“不太懂”。

但在刘大姐眼里,低碳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不管52岁还是62岁,“从现在开始低碳生活,一点儿也不晚。”

改变观念,从一棵树开始

“不丹是当今世界上的200多个国家中唯一一个碳平衡,甚至是碳负性的国家。他们整个国家每年产出220万吨的二氧化碳,但72%的森林覆盖面积固定的碳元素达到这个量的三倍以上。”

植树节,东滩矿幼儿园为孩子们介绍了一个“最低碳”的国家,之后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园区开始了“种一棵树”的亲子活动。

老师、孩子、家长一起用水桶、铲子、铁锹等工具挖坑、填土、培土、浇水,每一个环节。老师都会告诉孩子们树木幼苗的生长周期,作用效果,“捕碳能力”以及环保知识,再配上课后的环保小故事、世界板块等精心准备的儿童课件,把低碳环保的观念深深埋入了孩子们的观念中。

“小孩子听不懂那些复杂的‘碳捕捉’技术,但是他们能明白‘捕捉’二氧化碳的能手就是自己亲手种下的小树,环保从娃娃抓起才更有长期性和实用性。”东滩幼儿园园长徐敏说。

“老师通知家长一块去植树,我很支持。办公室工作离不开纸张,别看一张薄薄的A4纸,来之不易!一粒种子在土地里萌芽,少则一个月多则几个月,长成幼苗再经过几十年风吹雨打,而后成材。造纸厂将木材削片、分解,而后经多道工序,才生产出洁白的复印纸。”

学生家长张先生说,“低碳生活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就从种一棵树开始,从我们的观念改变开始,从下一代的现在开始。”

高效节能,技术展示“魔力”

东滩矿运搬工区技术主管薛佳认为:“在不降低生活工作品质的情况下,享受低碳红利,更需要进步的技术来推动。”

去年,东滩矿针对十四采轨道上山1.6m绞车电控系统出现故障,设计出将1.6m绞车PLC可编程控制器接入工业以太网,实现地面工控机直接监控处理故障的解决方案。从技术上保证了斜巷提升运输的本质安全,减少了不合理的损耗和排放。

“低碳企业建设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 东滩矿矿长王鹏表示。

近年来,东滩矿遵循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强“三废”治理,环保设施运转率、环保设备完好率均为100%,污染物全部达标排放。不断强化污废水循环利用,建成了全国首家井下水处理、水复用系统,完成了生活污水三级处理工程,采用过滤、吸附、消毒等工艺进行处理,日处理能力达到6000立方米,矿井成了蓝天碧水、四季常青、景色宜人、生态宜居的“大花园”。

王鹏表示,“在企业的引导责任之外,改善环境问题关键更在于每一个职工群众,其重要性有时可能超过‘企业’。职工群众更容易接近低碳生活,可以从节电节气节油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减少奢侈消费,这样,矿区低碳生活的大环境形成,很多做法也就能普及了。”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