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提升新媒体文学的精神品格
时代发展对新媒体文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媒体文学应如何展现出更深刻的内涵?应如何打造符合时代要求、有时代担当的文学精品?围绕这些话题,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影响中国文学的固有格局
随着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新媒体文学创作队伍和读者规模都日益壮大,网络文学创作数量呈井喷态势。
山东师范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周志雄认为,新媒体文学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主要体现为:写作者人数多,作品数量大;读者人数多,作品影响力大;网络作家成为我国文学创作的重要力量。
周志雄表示,网络文学承担了大众通俗文学的功能,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娱乐文化作品,对当代读者的压力舒缓、梦想启航、情感体验及精神形塑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同时,以网络文学为源头的网络文学IP产业链的形成也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房伟表示,新媒介的发展,使得文学的娱乐性、想象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释放。
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建军认为,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新媒体文学,已经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固有格局。一个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中国作家协会吸纳了网络文学作家会员,并设立了网络文学的推荐平台和研究项目。
正视作品文学精神缺失等问题
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新媒体文学给传统文学带来新的形式和内容,使文学格局更加多样化。但需要正视部分新媒体文学文化内涵弱化、文学精神缺失等问题。
房伟认为,网络文学的确存在忽略社会现实人生、缺乏批判性的问题,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首先需要网络文学作家拿出更大勇气和魄力,以经典标准要求自己,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总体上,网络文学的娱乐性追求大于思想性和艺术性探索。”周志雄认为,但并不是说网络文学就没有人生的思考,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在细节、故事片段中蕴含着作者的人生体验与思考,也不乏现实关怀。中国网络文学作品总体上的精神格调是积极的,是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比如独立、自尊、自强的女性主义通俗文学表达,勤奋、努力、阳光的主角形象对正能量的彰显,自由、平等、公正的故事理念与时代精神的契合。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文学读者众多,与作品的时代精神气质分不开,网络文学作品的文化内蕴与文学精神往往被娱乐化的故事冲淡了,但并非完全缺失。
在杨建军看来,不能笼统地认为,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新媒体文学都存在对社会人生思考和现实关怀缺位的问题。从文化产业的发展视角看,新媒体文学的良莠不齐,背后的资本推手难脱其咎。例如,部分为了博人眼球而艺术水准欠缺的作品,因为有了网络关注热度,而被资本以增殖为唯一目的追捧,导致了一批低水平作品的泛滥。
完善作品扶持机制
时代发展给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新媒体文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呼唤更多的网络文学精品力作。
周志雄建议,网络作家需要增强历史使命感,不断提高文学艺术水平,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质。完善作品扶持机制,中国作协、文学网站应加大对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选题的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原创网络文学作品推优、网络小说排行榜、网络文学评奖的评选机制,将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推向大众,引领读者的阅读。加强网络文学评论工作,培养一批优秀的网络文学评论人才,形成网络文学创作与评论互动的良性局面,促进我国网络文学创作水平的提高。
“新媒体文学要有时代担当是当务之急,也是新媒体文学要走上高水平良性发展所必需的。”杨建军说,新媒体文学之“新”,不应该仅仅是传播手段之“新”,而应该是契合时代特征的文化精神气质之“新”,更应该是千百年来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当今时代的表达、思考与探索之“新”。从目前新媒体文学发展看,一批经过市场淘洗,既好看又好卖的作品正在逐渐出现,文化资本在经过“IP”热之后也开始逐渐冷静,网络文学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正在完善。
房伟认为,塑造新时代的文学精神,需要网络媒介资本与网络作家共同努力,也需要更多批评家改变歧视态度,以严谨扎实的研究,努力推进具有说服力的网络文学研究。网络媒介资本要改变对于网络文学的过度透支,从经典培育角度出发,提出“文学经典”养成策略,打造出真正走向世界的经典中国网文。网络文学的经典化,除文学创作之外,文学批评家也应改变置身事外、默然待之的态度,从文学资料研究、文学经典化的淘洗、文学史纳入、文学经典个案研究等角度推进网络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