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启动:打通虚构与非虚构的文体界限
5月4日,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启动仪式在江苏兴化举办
5月4日,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启动仪式在江苏兴化举办。江苏作协副主席汪政,中共兴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春龙,兴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丁春华,以及施耐庵文学奖组委会全体成员、兴化当地文艺工作者等一百余人出席活动。
“施耐庵文学奖”全称为“施耐庵长篇叙事文学奖”,由江苏省兴化市人民政府于2011年设立,以施耐庵的故乡兴化为永久颁奖地。前两届获奖作品,包括《古炉》《我与父辈》《天·藏》《天工开物·栩栩如真》《繁花》《生命册》《天香》《陆犯焉识》等,被文学界广泛认可。
赓续长篇叙事文学传统
江苏兴化文风兴盛,文脉深厚,自屈原至范仲淹、施耐庵、郑板桥、刘熙载,一路延续至毕飞宇、王干、费振钟、刘仁前等当代作家群,从未间断。
中国作协副主席、施耐庵文学奖评审委员会主任陈建功在书面致辞中谈到,兴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施耐庵巨大的文学成就、深远的历史影响,为施耐庵文学奖的设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评奖目的简洁明确,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薪传和弘扬伟大的叙事文学传统,创新开辟汉语长篇叙事的新境界。在“文化强国”热潮日渐兴起的今天,施耐庵文学奖的设立,理所当然地引起文学界的高度注意。
评奖办法更加规范成熟
刘春龙在启动仪式上介绍,本届施耐庵文学奖将沿用过去两届的做法,通过提名、评审产生获奖作品。提名工作于6月底前结束,7月初交评审委员审读,9月份召开评审会议,10月在兴化举行颁奖典礼。
此次评选范围为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之间的作品。
为了体现公开公正原则,在总结前两届评奖经验的基础上,本届评奖在提名方式、评委构成等方面作了调整。无论是从60人专家库中按照一定比例抽取的提名委员名单,还是15名评审委员会委员名单,均予严格保密。
最为明显的变化在于,在综合考虑社会反响之后,获奖作品由每届4部增加为每届5部,兼顾海外作品和非虚构作品;特别奖由2部缩减为1部,只限本土作家作品。
打通虚构与非虚构的文体界限
如何在遍地开花的文学奖项中创新模式、办出特色,是施耐庵文学奖组委会在奖项设立之初就考虑的问题。主办方介绍,施耐庵文学奖旨在推动汉语长篇叙事的创新与繁荣,进一步提升汉语长篇叙事作品的世界地位。在评选中,更是要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公开公平公正,去功利化,树公信力,为文学评奖起到示范作用。此外,今年还计划与颁奖典礼同期举办“施耐庵文学节”,进一步延伸与扩大奖项影响,充分展示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
汪政已经参与过两届评选工作,他认为,施耐庵文学奖体现了地方政府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自觉与诉求。它最大的贡献在于打通虚构与非虚构作品的文体界限,提出“汉语长篇叙事”的概念。由此,要更重视奖项的学术性,以评奖的方式描述、总结和探索近年来长篇小说与非虚构作品最高成就,坚持学术立场,重视学术推介,指引研究方向。
本届施耐庵文学奖得到惠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兴化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持。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