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传递时代热度、广度和深度的纪实摄影
张新民摄影作品《高楼洗墙工》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广东自上世纪80年代起,便活跃着一批纪实摄影先行者,他们得风气、地利之先,本着先锋意识和历史自觉,将手中的镜头对准珠三角地区,真实记录了这一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发展变迁和历史脚步。
近日,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政府共同主办了“时代的观看——安哥、张新民、李伟坤作品展暨纪实摄影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3位粤派摄影家的作品及纪实摄影的作用和责任展开研讨。
改革开放40年平民范式的时代图景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的设立,外地人口涌入珠三角地区,形成蔚为壮观的“民工潮”。作为中国纪实摄影知名摄影家张新民的《农村包围城市》敏锐捕捉了这种人口转移现象,全景式呈现了农民离开土地流向城市并在城市中生存下来的全过程。此外,他的《深圳股潮》以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张力的画面,真实记录了当年股民的狂热;俯拍作品《高楼洗墙工》揭示了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存状况。
当年作为中新社专职摄影师的安哥敏锐地把目光聚焦到了普通人的衣食住行和生产劳作上。他选择用镜头书写民间生活史,拍摄了《创办特区》《个体经济的崛起》《南下打工潮》等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真实平凡却又风起云涌的前行年代。
同时,摄影家李伟坤则将观察的视角回溯到乡村,他的《原乡人》系列作品以一种平和放松的心态,记录了当年社会生活的典型瞬间和老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展示了农村地区在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传递时代热度、广度和深度的纪实摄影
作为对改革开放多个历史节点的理性审视和艺术扫描,张新民、安哥、李伟坤的系列作品既是中国社会发展变迁和人类命运的聚焦点,也是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成果。谈到3位粤派摄影人的作品所赋予的时代意义,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洁军说,安哥、张新民、李伟坤是近代粤派纪实摄影人的标杆,他们的纪实作品主题性强,自成一派,镌刻着岭南的时代烙印。纪实摄影体现着摄影家对社会的观察角度和表达方式,传递着时代的热度、广度和深度,呈现着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情怀,而改革开放为中国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纪实摄影家提供了众多素材。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摄影家于德水认为,摄影在广东以它最有利的方式为社会历史留下了一部珍贵的视觉文献,其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观照,更在于摄影开始以主动方式介入社会文化主流意识形态。“通过这种时代性的观看,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人的生活轨迹以及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互动交汇的鲜活现实图景,并从中感受到摄影家身上所特有的责任意识和积极投身艺术创作的炽热情怀。”于德水表示。
当前是纪实摄影大有可为的时代
纪实摄影是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诸多视觉样式中最接近事实真相的表达方式。它始终与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同步,记录并书写着社会生活的鲜活面孔和人类生存的历史图景。谈到纪实摄影的社会功能和责任担当,人民摄影报社副总编辑贾晓霞认为,人类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种健忘症,记忆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散落在各处,而纪实摄影则有其他记录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将流失的时光切片予以凝固,重塑遗忘的岁月和记忆的样本,使人们得以回顾和思考一路走来的得与失、爱与痛,它的存在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都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见证。
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摄影家胡武功认为,中国特色的纪实摄影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沙龙式摄影”——用沙龙的标准把被拍摄对象变成演员,然后选取所谓的理想的画面、美丽的光线、漂亮的姿势和特定的环境,将摄影师需要经过多年不断完善的题材在两三天里“一网打尽”;其次是“消费贫穷、消费苦难”,到老少边穷地区去花钱摆拍所谓的纪实摄影用于参展评奖;再就是盲目“扫街”,拍一些只注重表面、缺失内涵的影像垃圾。“影像是离人们生活本身最近的视觉表达形式,尽管目前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它是不可能消亡的,中国目前仍然是纪实摄影大有可为的时代。”胡武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