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要做“文艺之鸽”,给矿工的心底衔去一片光明
——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嘉琨
第五届中国煤矿艺术节开幕在即,系列活动将持续一段时间。会有哪些知名艺术家参与?活动将在哪些矿区举行?这一届艺术节有哪些亮点?——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走进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嘉琨的办公室内,第一眼就被墙上的字画所吸引。“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梁嘉琨手书的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歌《出塞》赫然映入眼帘。
明亮的办公室内,梁嘉琨的几幅书法和中国画习作悬挂在雪白的墙面上。那幅“爱因斯坦”钢笔画乃是他30岁时的旧作。“一方面激励我不断去学习、阅读,不断探索;一方面提醒我,不要忘记自己的艺术爱好。”梁嘉琨说。
梁嘉琨自幼与艺术结缘。幼时每日大小楷和绘画各一张。中学时期,有幸得到王雪涛入门弟子刘月芳老师指点,学习中国画、书法。后下乡于山西的偏僻小山村,劳动之余研习人物素描及书法。工作后,从事煤炭专业,钻研技术、管理,疏于书画艺术一晃30年。
从2006年至今,梁嘉琨连续被选为中国文联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委会委员。与“文联”相遇,激发起他心中的艺术热情,让他开始了更加系统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方面的钻研。在梁嘉琨的书桌上,叶朗、朱良志等美学家的著作整齐叠放在一起,几大本笔记本里,收藏着各种文艺剪报。一张张发黄的《中国艺术报》的文章剪报,虽然只在眼前闪过三四秒的时间,在记者心底却好像引起了“微震”。
“立足矿区,服务矿工”要扎扎实实做下去
今天的矿区变了,煤矿工人深入井下、冒着生命危险、开采出国家需要的重要能源,那种“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已经转向对煤电、煤化工等新领域的不懈追索。在梁嘉琨看来,文艺是500万煤炭人精神家园里那片温暖的栖息地,让广大的煤矿职工丰富了自己,提升了自己。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选择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历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举办第五届中国煤矿艺术节,有着庆祝煤炭工业走入新时代的意义。艺术节的主题就是‘弘扬时代精神,展示矿工风采’。”梁嘉琨介绍,这届艺术节将全面展示中国煤炭工业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的宗旨就是‘立足矿区,服务矿工’,要用多种艺术形式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进一步推动矿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煤矿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在作为中国煤炭工业进程中的“忙碌的一分子”的那30年,梁嘉琨亲身参与了30多起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亲眼目睹了东北、西南等开采条件复杂的矿区的困难处境,走访了偏远山区里的矿区,接触到老矿区里为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奉献了青春的矿工和家属们。他深切感受到,对于煤炭人而言,精神支撑多么重要——无论是知识的进步、技术的更新还是文艺情怀的寄托。他反复强调,煤矿文艺工作要“立足矿区,服务矿工”,这是要扎扎实实做下去的事情。
本着这样的理念,在第五届中国煤矿艺术节上,那些代表千千万万普通矿工的煤炭行业的优秀文艺工作者,会在开采历史可以追溯至清代洋务运动的开滦矿区一起为艺术节揭幕。“这届艺术节是历届项目最多的一次煤矿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每一个活动都会办在基层,而且会把各个矿区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都纳入到艺术节的统筹中来。”梁嘉琨说,“这是矿工的节日,是新时代煤矿群众文化艺术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和展示”。
与往届不同的是,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会随着艺术节在各个矿区的辗转,将“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传播得更为响亮。他们和参与展演的职工们一起都是艺术节的主角。“同时,我们会用微电影、视频小故事来展示矿区面貌、矿工生活以及煤炭工业坚持‘科学、安全、绿色’发展理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梁嘉琨补充道,由于中国煤矿文化艺术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本届艺术节的“中国煤矿文化艺术论坛”会对未来煤矿文化艺术工作的重点和走向有一个更加深入的探讨。
向往精神的“阳光”要做耀眼的“煤亮子”
“每天/在千尺井下开采光明/总是充满着阳光的向往/于是/他养了一群鸽子/每当他走出矿井/鸽子/便给他的心底衔来一片光明”——今年第6期《阳光》杂志上发表的组诗《初春,矿区荡漾一片和谐的旋律》如是写道。
当记者问道“中国煤矿文联是否也是给500万煤炭人心底衔来一片光明的‘鸽子’”时,梁嘉琨说:“‘鸽子’这个词明亮而富有诗意。其实,我们煤矿还有一个词语叫‘阳光’,这也是煤炭人的情结。当你走进矿山、深入800米井下,你就能体会到矿工为什么对明亮、温暖的词语保持一种向往。”
“一定要解决矿区文化生活枯燥的问题。”在这样的行业呼唤下,中国煤矿文联于1995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一般认为1982年中国煤矿文化宣传基金会的成立,是当时煤炭工业部老领导一项高瞻远瞩的决策。文化组织的成立,使煤炭第一次出现了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煤矿文化生活的行为和机构,把煤矿工人对生活中阳光的渴望变成对精神‘阳光’的向往。”梁嘉琨认为,煤矿的文化艺术对于提高煤矿工人的素质、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塑造煤矿工人的形象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因为所举办的每一个文化艺术活动都有着“满满的正能量”,对矿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常用“润物细无声”来形容优秀的书籍对人的心灵的积极影响。这两年,“全民阅读·书香煤海”职工读书活动在全煤系统内开展得如火如荼。煤矿职工的阅读、朗诵和微信上一段段情真意切的文字书写,都与城市空间地铁里手机密布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原来,在煤矿的黑色记忆里,有着如此诗意的心灵岛屿。“我们希望:每一位矿工行动起来,使阅读成为一种自然习惯;每一个家庭行动起来,使阅读成为一种优良家风;每一个矿区行动起来,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梁嘉琨说。
“家风”,也是一个煤炭行业外记者对煤矿文艺活动的一个最深的感受。中国煤矿文联在基层矿区所做的文艺活动异彩纷呈,那些跟“家”有关的活动,如潞安集团“最美家庭故事·优秀安全家书”巡回演讲、枣矿集团“好家风”故事会、铁法能源公司“家庭家教家风”书法美术摄影展等,让煤矿那种浓厚的“家的气息”扑面而来。梁嘉琨说,“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基础有民本思想、家庭本位。煤矿为什么把‘家’看得如此重要呢?因为只有成为一个‘大家庭’,才能融合,才能产生力量。我们讲‘传承’,其实更多的是通过家庭来传承。所以,在煤矿,‘家’文化一直很盛行,这也是煤矿安全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要做的,是让500万煤炭人能够凝聚成一个‘大家庭’,一起闯关向前,成为耀眼的‘煤亮子’!”这是梁嘉琨的心愿,也是中国煤矿文联的心愿,更是500万煤炭人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