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王成富:从采煤一线走出的技能工匠
人物点击:王成富,男,44岁,重庆璧山人,川煤集团达竹煤电公司小河嘴煤矿青年技术创新互助小组组长、采煤三队青工小组长、电钳班班长,中共党员,公司首届“达竹工匠”称号获得者、公司2017年度二十佳技能人才、公司青年岗位能手,先后获得小河嘴煤矿优秀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员工、十佳技能型人才、“五小”活动积极分子、优秀班组长等荣誉,2017年被授予小河嘴煤职工技术创新拔尖人才称号。
“外面冷,把外套穿上吧。”尽管天色已晚,接了调度室电话后,王成富穿上妻子递过来的外套,抓起手机就往门外走,妻子叮嘱他注意身体的话,在安静的楼道里传出很远。
这样的场景,对王成富的妻子罗文群来说,已经习惯了,自从丈夫到川煤集团达竹煤电公司小河嘴煤矿干上了采煤队电钳工,无论是饭桌边,还是睡梦里,被电话叫去下井成为了家常便饭。
来到区队值班室,王成富向值班队干询问了井下采煤机故障情况,到区队材料库房配齐了可能需要的配件,换上工作服,背上装有工器具和配件的挎包,坐上人车向井下而去。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抢修,采煤机又欢快的动起来。王成富爬出低矮的采煤工作面,浑身上下被汗水湿透,疲惫不堪的他下了副井人车,走出井口时,已是凌晨3点多。
此时的矿区,薄雾从山间漫起,裹挟着落叶的山风带着凉意扑面而来,吹透了王成富汗水浸透的工作服,驱走了因人车摇晃产生的睡意,清醒了许多。
许多个这样的不眠之夜,尽管身心疲惫,但是能够快速抢修好采煤机,确保井下安全生产正常进行,兄弟们不用洗白水澡了,王成富觉得自己很值。
这就是王成富,一个从一线走出的机电技术人才,一个沉浸在煤矿机电世界里的土专家,以能吃苦、有干劲、爱钻研的精神,成长为闻名矿区的达竹工匠。
扎根一线,能吃苦
1999年10月,25岁的王成富从海军航空兵地勤部队退役后,转业到当时的四川达竹矿务局柏林煤矿采煤五队做了一名煤矿电钳工。脱下帅气的海军蓝换上厚重的矿工服,背起矿灯进入地心深处,王成富也经历了迷茫。
那时的柏林煤矿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采用爆破落煤、手工攉煤的开采方式,采煤工作面闷热潮湿,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作为电钳工学徒的王成富跟随师傅,每班在采煤工作面上爬上爬下,汗水打湿的工作服裹着煤泥贴在身上,膝盖被磨得硬生生的疼。
“当时真想打退堂鼓。”王成富回忆说,但是想到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如今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是军人的作风还在。时任柏林煤矿采煤五队队长张华安看到这个年轻人能吃苦,专门把王成富叫到办公室做思想工作,鼓励他说,只要好好干,在煤矿也能大有可为。
从那时起,年轻的王成富就下定决心,要在煤矿好好干,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他积极转变工作态度,自费报名参加了达州市委党校金融管理专业学习,以队上的老师傅为老师,虚心向工友学习和请教,并勤跑现场,遇到井下设备故障他二话不说立即下井解决。
为了学到技术,王成富天天泡在井下现场,碰到不清楚的问题,他总要刨根问底;对别人的解答,他都要认真琢磨,有疑问的地方,他会跑到机电运输科查看资料,深究其因,直到彻底搞明白才罢休。
功夫不负有心人,没多长时间,王成富就胜任了这项工作。从那以后,学技术,练本领,提技能,成了他业余生活的全部内容。很快,一起来的同事还未出徒,他就能像师傅那样单独下井跟班了,学到了一手过硬的机电技术。
2013年5月,小河嘴煤矿新组建的采煤队需要充实电钳力量,一纸调令把王成富从柏林煤矿调到小河嘴煤矿采煤二队任电钳工。到小河嘴煤矿采煤二队干了不到半个月,因为采煤三队设备故障频发,工作出色的王成富又被抽调去支援采煤三队,担任采煤三队电钳班副班长。王成富没有丝毫怨言,愉快服从企业凋动。
小河嘴煤矿生产地质条件复杂,煤炭赋存条件差,特别是煤层极薄,厚度只有0.35到0.75米,倾角在0到45度之间变化,机械化开采难度大,如果机电设备运行不好,对安全生产影响特别大。
在低矮闷热的采煤工作面上,为摸清楚采煤机的运行状态,采煤机上下运行时王成富跟机观察,一个班爬上爬下好几次,额头上的汗水粘着煤泥往下流,尖硬的煤矸把裤子都磨破了,累得双腿都迈不动了,下班的时候都是一步一拐地出井。
同班的电工周辉几次想去替换王成富,王成富都坚持不让。他说,还是我来吧,我年轻,多爬几趟没啥事,再说这个采煤工作面我还不是很熟悉,正需要这个时候多到现场实践,把现场和设备都搞清楚。
“成富这小子能吃苦,有出息。”时任小河嘴煤矿采煤三队队长付正新多次在全队安全政治学习会上表扬王成富。在新的岗位上,王成富的表现得到了全队上下的肯定,被评为矿级安全明星员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立足岗位,有干劲
“井下机电设备有了故障,只要王成富到了现场,总是能想办法解决问题。有他在,我们放心。”小河嘴煤矿采煤三队党支部书记陈思全说。
近些年,小河嘴煤矿坚持走极薄煤层机械化开采道路,在采煤三队4028采煤工作面装备了130型爬底板采煤机,由于该工作面煤层极薄,倾角变化大,工作环境恶劣,采煤机在高低不平的工作面上跳动非常厉害,接二连三发生故障。
2013年7月,刚调到采煤三队不久的王成富在4028(22)采煤工作面早班跟班时,采煤机就给了他下马威。当时他和电工王玉平现场机电跟班,采煤机运行到采煤工作面中部时突然停机,他们判断是电缆出现故障,可是两个人忙了两个多小时都没有找到电缆故障点。面对现场职工质疑的眼光,王成富背心都是汗水,
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不能乱。王成富静下心来,经过反复思考,决定采用“利用电阻率变动快速查找电缆内部损伤故障点”的方法,用万能表对电缆损伤部位进行查找,不到半个小时就准确查到电缆内部损伤点。然而,就是这个小小的电缆故障点,耽误了采煤三队一个班的生产。这让王成富深深体会到,作为煤矿电钳工,提高业务技能有多么重要。
在攻克机电设备故障过程中,性子耿直的王成富曾经与现场值班队干争执过,那是在﹣1211(21)风巷,因为潜水泵多次烧毁问题,王成富与现场值班队各执己见。事情反映到现采煤三队队长王锡志那里,王队长找到王成富谈心谈话,要求他不仅要干好工作,还要讲究技巧,学会沟通。这件事对王成富震动很大,也让他很快转变过来,双方和好如初。
2014年,王成富担任采煤三队电钳班班长职务。担任班长开始后,王成富就在电钳班推行电钳工现场轮流值班制度,班组3名电钳工与当班生产班组同步入井,每班轮流在现场跟班,负责当班机电设备保养与维护,遇到问题立即介入解决,缩短机电设备检修时间。
由于极薄煤层煤矿工作环境差,设备故障较为频繁,电工在现场会不断面临新问题。2016年5月的一个早班,﹣1211(21)采煤工作面130型采煤机出现故障,现场值班电工判定是变频器故障。王成富从地面背了两个变频器到现场,连续两个变频器换上去还是显示故障,王成富把三个变频器运出地面检测后都没有问题,他分析是采煤机机体出了问题。
王成富再次回到井下现场解决问题。130型割煤机内部空间狭小,王成富把身体上部探进割煤机内部,借助矿灯光一个一个零部件的查找问题,闷热潮湿的环境让人头晕脑胀,汗珠啪啪往下滴,湿透的工作服裹着煤泥贴在身上。经过半小时查找,王成富找出是电抗器引出线和变频器主方线连接的线鼻脱焊,他更换电抗器解决了问题。这个故障从早上9点忙到下午4点,7个小时内往返地面与井下两次,在采煤机机体内爬进爬出20多次。
经过多年的摸索,王成富对采煤机有了感情,就像自己的朋友,哪里有什么不对劲他都能感知到。今年4月,在﹣1213(21)采煤工作面,当班电工李政从井下打来电话,报告采煤机两个切割电机烧毁。接到调度室电话后,王成富根据经验判断这两个切割电机不可能同时烧毁,他一方面通过电话指挥现场值班电工李政抢修,一方面换衣服下到采煤工作面。他到现场不到10分钟就查出是采煤机切割部上电机烧毁。采煤机故障时停在采煤工作面中部,采高只有0.75米,王成富用支柱把刮板运输机抵开,用手把故障电机慢慢拖出来,再换上新电机,不到2个小时就恢复了生产。
除了解决本队机电设备故障,王成富还热心帮助兄弟区队解决设备故障难题。今年7月,采煤一队20112(21)采煤工作面130型采煤机发生抱闸打不开的故障,采煤机无法动作,该队电钳工朱小山在现场忙得满头大汗也解决不了问题。接到采煤一队求助电话后,王成富二话不说从家里赶到井下现场。他对采煤机进行空载联动,发现弹簧压力大,导致抱闸抱死,通过望闻问切和仪表测试,确定是机体24V本安电源压降过大,导致电源容量不够,更换电源模块后,不到3小时就解决了问题,割煤机又欢快的运行起来。
为努力探索适应大倾角极薄煤层条件的机械化开采机组,小河嘴煤矿在采煤三队﹣1211(22)采煤工作面将130型采煤机更换成245型采煤机。245型割煤机对王成富来说是全新的课题和考验,好几次采煤机出现故障都花费了很长时间检修,王成富决定攻下这个难题,利用每次检修机会,对照图纸清理割煤机线路,把这个型号采煤机的内部结构、电气布局、运行原理搞清楚弄明白,让245型采煤机顺利投入运用
在解决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的道路上,王成富摸索总结的“采煤机常见故障快速自检法”、“电缆内部损伤故障点快速查找法”成功应用到现场,他苦在其中,乐在其中,成为排除设备故障的行家里手的同时,头上的白发多了起来。
潜心创新,爱钻研
扎根一线20年来,王成富与煤矿机电设备结缘,立足岗位迷上了小改小革和技术创新,瞄准安全、省事、高效、效益这些关键词,围绕现场安全生产难题的解决搞创新,创新成果逐步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并向着更宽广的领域延伸。
变频器是煤矿提升绞车、割煤机、皮带运输机、水泵、主通风机、人车等重要设备上关键控制部件,煤矿生产环境复杂,受空气潮湿、设备使用频率高等影响,变频器故障率高,更换频繁和检修成本高
由于变频器属于精密仪器,一台新购的变频器价格将近30万,原来厂家维修一次价格动辄两三万,贵的时候六七万。加上对检修维护要求较高,前些年该矿变频器发生故障后,只能送到变频器生产厂家返厂维护,从故障变频器返厂、运输到检修返回矿上,不仅耗时长,影响生产不说,还检修成本高。
只有高中文化的王成富暗下决心,向能够自主检修维护变频器这个技术高峰发起进攻。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他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下载了变频器图纸和使用手册,有些图纸还要付费下载。对照变频器图纸,将故障的变频器打开,首先把变频器的内部结构搞清楚,接着研究变频器的工作原理,然后从网上买来变频器零配件,自己试着组装和琢磨。
有时候,网上买来的配件外观看起来一样,但是安装上以后却不匹配,只能又把这个配件寄回来重新更换,每匹配、更换成功一个配件,王成富都要在自己的变频器检修日志上做好详细记录,包括配件型号、规格、性能和生产厂家,有些部件是英文的他还要加上汉字标注,就这样在来来往往中,王成富从对变频器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慢慢变成了技术大拿。
在井下变频器检修过程中,王成富也注意做好检修记录,出井后都要把变频器故障情况、故障现象、排除过程等详细记录,就这样在学中干、干中学,王成富把变频器里里外外解剖了无数遍,每个部件烂熟于心,让往日望而却步的难题不再难。几个月下来,王成富积累了一本厚厚的变频器检修日志,成为了他的葵花宝典和独门秘籍。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原本已经报废的变频器被王成富重组维修起来,很快就派上了用场。
2017年1月,采煤一队20110(21)采煤工作面采煤机变频器故障,井下电话打到地面,矿材料库房没有现成的变频器。正在采煤三队采煤工作面跟班的王成富得知这个消息,向调度室汇报他修好了一台类似的变频器,要不换上试试看。王成富上到地面,将修好的变频器背到20110采煤工作面,不到半个小时就更换了故障变频器,解决了问题。
仅2017年,王成富就维修变频器17台,这些由他自己网购配件,自制拆装,自己检测的变频器,每台检修成本不到三千元,工友们对他刮目相看,也引起了很大反响。“没想到成富这小子,还能把变频器这么高大上的东西玩转,真不简单!”小河嘴煤矿机电副总师、机运科科长张成茂发自内心的为王成富高兴,也为一线能有这样的土专家感到由衷高兴。
看到一线有这个能吃苦、爱钻研的技术好苗子,小河嘴煤矿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兼机电副矿长张勇把王成富请到办公室谈话,鼓励他好好干。该矿工会和团委拨出专款,在区队办公楼三楼为王成富专门腾出两间屋子,成立了王成富牵头的矿青年技术创新互助小组和创新工作室,配备了桌椅、文件柜、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示波器、组装了小型变频器实验平台、PLC试验平台,把王强、钱依顺、高发林、贾文东等机电技术人才吸纳进来。有了这些场地、设备和人员,王成富技术创新干劲更足了,又开始针对煤矿机电设备应用广泛的PLC集控装置开展技术攻关。
原来的PLC集控装置损坏后,购买一台新的PLC集控装置从硬件和软件需要6万多元,故障后矿上自己的技术力量还不能维修,通过半年多的努力,王成富攻克了PLC维修难题。如今,该矿PLC集控装置损坏后,只需要花费4万元购买硬件,软件编程自己就可以解决,一台PLC集控装置成本从6万元降到4万元。
2016年8月,小河嘴煤矿副斜井皮带运输机PLC集控装置运行程序出现故障,厂家表示需要5万元检修费用,王成富主动请缨,带着笔记本电脑到现场,根据皮带运输机运行数据重新编写控制运行程序,让皮带运输机恢复了运行,得到了正在该矿检查的四川省煤矿安全生产检查组的高度肯定,对这个土生土长的煤矿电工刮目相看。
近3年来,王成富先后主持或参与采煤机变频器、PLC集控装置、130型采煤机电控箱、采煤机遥控信号发射器和接收器、采煤机EPEC2023高速控制器、声光语音信号装置、皮带运输机综合保护器、大倾角极薄煤层采煤工作面挡煤矸板、采煤机前部煤矸推板等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和技改革新项目20余项。特别是变频器和PLC集控装置实现自主维修后,彻底扭转了采煤机电控等精密部件故障后必须返厂维修的局面,减少了设备故障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费用上百万元。
今年8月8日,达竹公司隆重召开首届“达竹工匠”命名表彰大会,王成富身披绶带,精神抖擞走上达竹表彰技能人才的最高领奖台,成为了光荣的首批“达竹工匠”。企业将依托首批“达竹工匠”建立一批技术创新工作室,发挥技能大师的创新带动和辐射作用,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10月下旬,王成富将代表达竹公司参加川煤集团矿井维修电工技能大赛,在更高的层次展示自己的风采。
在王成富的家里,各类电钳工检测小设备、小配件、图纸占据了家里半个阳台,很多小工器具和书籍都是他自费购置的。他的妻子罗文群开始还有些不理解,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干一行爱一行,老公钻研技术必须支持不是。他们的女儿王颖在当煤矿电钳工的父亲影响下,今年考上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读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20年时间,7300多个日夜,王成富扎根煤矿,立足岗位,从一名学徒成长为煤矿机电技能大师,从一个普通劳动者成长为达竹矿区首批“达竹工匠”,在他的身上体现着新时期产业工人扎根一线、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刻苦求知、执着创新的科学精神。
王成富清醒地说:“我的岗位在一线,创新灵感也来自一线。离开了朝夕相伴的现场,劲就使不出来了。”如今,荣誉等身的王成富依然扎根一线,在生产现场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