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集模式” 掀动中国煤炭行业改制浪潮

文章来源:中煤集团新集公司 时间:2018年11月06日 字体:

“道路坑洼不平,周围都是农田和村庄,煤矿连个影子都看不到,工作的地方更像个工地。”时隔近30年,作为新集煤矿的老员工何维全依然记得第一次来到新集矿区的情景:闭塞、忙碌,甚至有些混乱。然而,就在当时略显无序的场面中,何维全明显地感受到,身边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干劲。“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就想尽快把煤矿建起来!”何维全回忆说。

1993年7月1日,艰苦的拼搏结出了硕果,新集煤矿正式投产。就在“何维全”们为煤矿建成欣喜不已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劳动成果已经改写了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史。而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何维全脚下的土地,都在续写煤矿建设、发展的奇迹与壮举。

自从1989年3月开始筹备,到1993年7月1日投产,且当年就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此后,新集二矿(花家湖煤矿)仅用3年时间就高标准建成了300万吨矿井,新集三矿(八里塘煤矿)24个月即建成投产。总共用时6年零6个月,就建成了年产660万吨的现代化新集矿区,创下我国煤矿建设的最快速度记录。新集矿区更是作为“煤矿建设中投资省、造价低、建设快的范例”被写入《中国的能源政策》。

计划经济时代,煤炭行业流传着“投资无底洞,工期马拉松”的说法。那时一个年产三四百万吨的煤矿仅建设工期可能就需要10余年,投产后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一般又需要3至5年甚至更长时间。

中煤新集口孜东矿先进的中央集控中心实现对矿井各系统的实时监控与指挥

新集煤矿的开发建设,打破了行业积弊,创下了世人为之瞩目的“新集速度”和“新集模式”,也为煤炭行业改革提供了“新集经验”,那就是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自觉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各种经济关系,依靠技术与管理创新提升煤炭行业发展的效率与效益。

“新集煤矿从立项之初,就确立了从资金筹集、矿建、生产经营到煤矿的还本付息及资金的增值负全责的完备的法人制度。”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培介绍。当时淮南市委、市政府把人、财、物、产、供、销的权力,全部下放给煤矿,政府只发挥“规划、协调、监督、服务”的功能,“让政府的归政府,让企业的归企业”。

体制改革,使新集煤矿牢牢掌握了建设的主动权,从而释放出自我发展的强大动力。原国家煤炭部称“新集经验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成功尝试”,将新集煤矿定位中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五大煤矿之一,并在煤炭行业掀起学习新集的高潮。

“新集模式”掀动了中国煤炭行业实施企业化改制浪潮,彻底以市场化方式运营的时代由此开启。

安徽省首个百万千瓦级煤电一体化电厂——板集电厂

党的十四大以后,国务院作出了把煤炭企业推向市场的重大决策。1995年,煤炭行业开始企业化改制试点,一些大型矿务局和煤矿共100个试点单位,开始探索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新集矿区与淮南矿业集团已形成两淮亿吨煤炭生产力,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沐浴着市场经济的春风,流淌着改革血液的新集煤矿,一直以敢为人先的魄力继续刷新自己的成长记录。

1997年新集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

2007年新集公司成功上市,成为安徽省首家整体上市的煤炭企业、淮南市首家上市公司

2012年国内首对数字化矿井口孜东矿建成运行

2016年建成我省首个百万千瓦级煤电一体化电厂板集电厂

作为一个年轻的能源企业,中煤新集公司为老牌能源城淮南燃起了熊熊火力。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