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互联网改变的100张面孔》图片展 以普通人为视角,致敬新时代

文章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旭文 时间:2018年11月08日 字体:

《暖——互联网改变的100张面孔》图片展

以普通人为视角,致敬新时代

年过就九旬的川籍老兵胡定远、被美国家庭领养的Lianna通过网上寻亲志愿者找到亲人;彝族小伙儿某色苏不惹、“80后”王海通过直播宣传家乡和自己所从事的行业;“70后”的李涛从传统媒体编辑转型后,开始做线上影像培训教育;25岁的杨敏,虽然身患小儿麻痹症,但她利用互联网向外求助,吸引了50多名志愿者前往湘南山区三元岭村支教……

11月7日至9日,正值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一个题为《暖——互联网改变的100张面孔》图片展亮相浙江乌镇,与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企业精英、社会人士和媒体朋友相遇。展览以影像为载体,聚焦互联网改变下的普通人面孔,展示互联网带来的焕新与生长、普惠与世界。这是乌镇举办互联网大会以来的首个摄影展,成为今年峰会的新亮点。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这40年的发展中,互联网的勃兴无疑是最显著的特征。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发展,最显性的特征是科技融入生活,提升获得感,让普通人获益。无论是科技创新、政策推进,还是产业演变、企业成长,最终都以让老百姓获得更美好的生活为依归。于是,《暖——互联网改变的100张面孔》应运而生。展览以“暖”为主题,意为暖科技,倡导科技应以创造真实价值,解决现实问题为价值观,旨在以专业影像体现互联网给予普通人的获得感,以人物故事诠释互联网行业的成长及其价值。100张美好的面孔,勾勒出一幅幅鲜活而充实的中国互联网的图景,呈现互联网的世界意义,向新时代致敬。

本次摄影展采取公开征集和定向拍摄两种方式,最终征集和拍摄超过10000件图片。来自新华社、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视觉中国的专家们从中遴选出了100件作品。最终入选的100位普通人,来自全国26个省份及地区,以及12个国家,最远的来自澳洲和非洲安哥拉。他们有珠穆拉玛峰脚下的帐篷旅馆的老板,有中国制造之都东莞的数控工厂工人,有北京中关村的创业者,还有脱贫攻坚的第一线的新农民,更有年过八旬却掌握多国语言的老人,和身体残缺,但牢牢掌握命运,从不服输的残障人士…….他们从不曾在现实世界中被聚焦,却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书写个人的故事,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参与者、推动者,也是受益者、鼓呼者。他们体现了世界是平的,无论国籍、肤色、种族,共筑命运共同体;科技是暖的,无论年龄、身份、贫富,同享民生获得感。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在小桥流水,充满生活气息的千年乌镇,《暖——互联网改变的100张面孔》铺陈开来,整体设计融于乌镇,融于水乡特色,以焕新、生长、普惠、世界四大板块内容,集中和分散展示的方式呈现。无论是在与会嘉宾参与论坛的场外盛庭通道,嘉宾驻地之一的乌村村委会,还是在乌镇西栅景区、通安客栈、枕水酒店等地,都可以欣赏到这些图片。在观看展览的同时,主办方还在盛庭通道的集中展区增设了互动装置,采用镜面材料,让观众在看展时,自己身影也可以在镜面中呈现。此外,还专设了留影互动的仿真展板,观众可以在画面中间驻足留影,寓意互联网改变的“我”。

为了体现互联网展览特色,展览还设置了线上展览专区并同步在乌镇大会官网呈现。每张线下展览图片均附有二维码,通过扫一扫,即可进入线上展区,100张图片故事尽在指尖。

本次展览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蚂蚁金服集团承办,桐乡市世界互联网大会承办工作委员会、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视觉中国协办。

【部分展出作品】

66岁的鄂尔多斯牧民敖特根这两年边养羊边种树。他把千里之外的网民在手机里种的“虚拟树”种到了家乡。现在,他家的沙场大部分地方都种上了可以固沙的沙柳。(杨抒怀/摄)

李广富从小喜欢霹雳舞,50岁的他花1万元购置支架、声卡、灯光设备等,通过网络直播给粉丝们带来快乐。(邹红/摄)

歌剧演员杨光退休后文化生活丰富,除了演话剧、拍广告,71岁的她还是一名老年服装网店的“麻豆”,一个月能拍千套服装,专业程度不输于青年模特。(胡丽/摄)

19岁的山东女孩王琪天生患有成骨不全症(俗称瓷娃娃)。十几年来,她从没能站起来过。2016年,她通过互联网得知天津一家医院可以治疗成骨不全症,经过两年的治疗,她慢慢站起来了。(张磊/摄)

在全国两会上,光明网记者孙佳涵全副武装,被大家戏称为“钢铁侠”。这是光明网打造的全媒体报道单兵设备,现场只需一名记者即可快速实现视频、全景、VR等内容的同步直播与录制。(郝羿/摄)

贵州省贵阳市百鸟河数字小镇,有一个容纳400多人的数据工场。标注组长小广,和伙伴们把人工智能需要识别的数据,通过分类、画框等方式标注出来。(陈晶/摄)

家人赶鸬鹚下水捉鱼,他拿自拍杆直播。“80后”王海一家靠180只鱼鹰创业,并通过网络推广,一年能有数十万元收入。越来越多的农民学会利用互联网改变生计。(陈昌昊/摄)

97岁川籍老兵胡定远,20岁被抓壮丁离开泸州合江老家,一别77载。胡老家属通过网络寻亲求助,让老人回到了相隔77年的老家。(张士博/摄)

在深圳信息无障碍研究会,视障IT工程师王孟琦在测试一台手机的无障碍功能,以便让更多视障用户也能享受暖科技的便捷服务。(霍建斌/摄)

“80后”薄高鹏是一名公益摄影师,2015年创办自媒体发布三农及贫困家庭等影像故事。他与公益机构一起,3年时间为大病贫困家庭募集善款3000多万元。(薄高鹏/摄)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