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薪火相传:央视纪录片《传薪者》致敬大师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王永利 时间:2018年11月12日 字体:

“敦煌女儿”樊锦诗、“译界泰斗”许渊冲、“半世清史”戴逸、“诗词留香”叶嘉莹润物细无声地向我们走来。央视《国家记忆》从10月29日开始播出4集系列纪录片《传薪者》,以中宣部推出的首批哲学社会科学界德业双馨专家学者为主角,及时纪录播出这些文化界大师的感人经历,向“文化国宝”致敬,反映他们的卓越贡献,探寻他们身上闪耀的思想光芒和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这组系列纪录片,让我们有幸深度走近大师,沐浴大师的思想和智慧,得到引导和启迪。

用影像留住文化风骨,让闪光思想薪火相传

文化有多重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民族的魂。鲁迅先生1925年就说过:“文化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昭示着中华文化的闪耀与辉煌。文化界有一批德业双馨的哲学社会科学家,经历和见证了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该系列片集中及时地用影像留住我国在社会科学领域德业双馨的泰斗级专家学者,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樊锦诗年至耄耋,半个多世纪以来,潜心敦煌文物研究、保护和利用工作。由她领衔的《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堪称中国石窟寺考古报告的里程碑。她主编的26卷大型丛书《敦煌石窟全集》是百年敦煌石窟研究的集中展示和思考。她获奖无数,包括中国人文社科领域最高奖项——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研究成果斐然。

从事文学翻译60余年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97岁,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六十本,2014年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就是这样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还要将莎翁全集翻译出版,将一生奉献给中国翻译事业。

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和人民教师奖章,专于清史、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戴逸,92岁,被任命为《清史》工程的总负责人,3500万字的鸿篇巨著,他呕心沥血安排编纂,在他的带领下,无数清代疑案被一一破解,倾半生心血,只为成就一部不朽史书。

从事中国古典诗词教学70多年的叶嘉莹,94岁,走遍世界传播中国古典文化,她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不少成了大师级的人物。作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她所著的《迦陵论词丛稿》等众多作品,在业内产生了承前启后的深刻影响。

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着非常突出的业绩、具有潜心敬业的优良学风、对学科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在为人治学方面表现出了非常优良的操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榜样!

人文题材缜密叙事,讲好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感人故事

文化大师也是一位位智者,同智者对话,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他们用毕生精力,为人民提供了丰富精神食粮,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魅力。《传薪者》通过结合专家学者的工作、生活环境,精心设计访谈环节,对本人及其学生、同事、亲友等社会关系进行实地访谈与走访,从大量素材中提炼出他们人生华彩篇章。“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揭示大师与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的共振,牢牢把握住作品的基调。

叶嘉莹虽然身上有着众多的荣誉,最喜欢的依旧是“教师”这个普普通通的称呼。在她看来,人生总有一天会像燃烧的火柴一样化为灰烬,但如果将这有限的生命之火点燃其它木柴,火种就会长久地留传下去,“薪尽火传”。因此,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叶嘉莹就捐赠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设立了“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活动基金,以激励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研习。而在2018年6月3日,叶嘉莹更是将自己一生的积蓄1857万元全部捐赠给了南开大学,用于设立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迦陵基金”。在她看来,荣誉与金钱不过是身外之物,她只是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在浮华喧嚣的尘世中开辟出一片净土,并让中华诗词的精髓永远传承下去。

清朝结束百年,其间虽有赵尔巽主持完成的《清史稿》,却不是一部可与二十四史相衔接的“正史”,“正史”的文化工程由此残缺。戴逸奔走呼吁,要在《清史稿》的基础上,新修一部能够列入正史的“第二十五史”,却由于时代的原因,《清史》编纂三起三落。四十年后,《清史》编纂的重任落在这位九十岁高龄的老人身上。清朝的史料丰富,仅档案就能装满两个大楼,有2000万件,他定出四原则:政治上站得住,史实正确,丰富周密,创新。他率领团队即将全部完成3500万字《清史》。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他们不仅是学术带头人,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大师级优秀人才。

面向国际的创新表达,呈现大师们德业双馨的人生传奇

作为一部现实的、直观的纪录片,必须忠实记录,用镜头延伸观众的想法、经验、价值观。如何讲好这些文化界“大熊猫”的故事?对创作者来说是一个挑战。“还原情感”是回归本源的一种创作语境。该系列纪录片在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目标受众人群是海外华人和懂汉语的观众,因此该系列片与国际接轨,创新了表达方式。除用故事推进叙事外,还精心选择找出人类共同情感的故事,保持较高的人文格调。说到樊锦诗,尽管获奖无数,她的生活却没有任何改变,镜头拍摄她到洞窟检查登上爬下的情景,敦煌成了她生命一部分。拍摄她讲述风沙的危害,就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把壁画给磨没了。天然的水汽带有各种成分,使壁画受潮膨胀,干燥后收缩,风一吹就会脱落。真实的记录和采访,凸显保护工作的艰难和抢救的意义重大。

该片用大量纪实镜头真实呈现感人场景、同期声和旁采,立体的呈现老专家的人生传奇和精神追求。影像风格大气深邃,镜头饱满富有张力,制作精良细致。配合电视播放,还在央视网、央广网、国际在线、央视新闻新媒体、中国国际电视台新媒体等同步推送相关内容。在纪录片之外,推出4个微视频,浓缩人物纪录片制作模式,对人物有关社会背景、人生故事进行充分挖掘。同时,在新媒体客户端推送10多篇推文,其中多篇阅读量达“10万+”;在央广和国广进行广播专题宣传,实现更佳的宣传效果。节目一经媒体综合传播,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受到各界称赞。全国各地许多网友留言表示:央视系列纪录片《传薪者》令人感动,体现大师气质和大师闪耀的思想光芒,体现着中华风范。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传薪者》的系列纪录片,讲述了大师们勇挑大梁、不计名利、夙夜奔忙、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展现了他们身上闪耀的思想光辉,塑造出了一尊尊令人敬仰的人生雕像,一经播出就成为一堂广大受众积极参与的“大师公开课”。立意薪火相传,就是要以他们为榜样,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传承他们的精神,砥砺前行。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