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诗刊》社与中国诗歌网推进融媒体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金涛 时间:2018年11月19日 字体:

日前,《诗刊》社中国诗歌网召开融媒体建设发展会议,明确了《诗刊》融媒体建设的发展方向。《诗刊》社副主编李少君、中国诗歌网总编辑金石开、副总编辑蓝野等参加了会议。李少君表示,2017年底,中国诗歌网划归《诗刊》社管理,中国诗歌网与《诗刊》社融合后,加快融媒体发展将是今后重要的工作计划,融合将借鉴传统出版经验,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整合传统出版单位的人才资源、组织资源、内容优势和互联网出版单位的用户资源、传播资源和平台优势。今后将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中国诗歌网开辟《诗刊》投稿专区,使选稿更加便利;有计划分步骤推出电子版《诗刊》,供用户订阅;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纸刊和网络出版平台的作用等等。

此前,《诗刊》社与中国诗歌网在融媒体建设方面已进行过许多尝试,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权威性、影响力、传播力和引导力的融媒体平台。被誉为“诗歌国刊”、已有60多年历史的《诗刊》社近年锐意创新,新媒体平台领先全国文学期刊界,《诗刊》博客、微博颇受关注,尤其“诗刊社”微信公众平台一枝独秀,订户已达45万多,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优秀荐书平台”,获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别贡献奖。2017年底,中国诗歌网划归《诗刊》社管理后,《诗刊》发展势头更加强劲。中国诗歌网是财政部文产司专项支持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以建立“诗人家园,诗歌高地”为宗旨的诗歌类互联网专业发表出版平台。自2015年6月18日正式上线以来,中国诗歌网已建成电脑端、手机端和APP端三个终端,形成以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诗歌艺术魅力的网络平台。至目前为止,中国诗歌网已累积注册用户逾15万人,日访问人数最高达50万人次,日均收到诗歌作品近3000首。中国诗歌网微信号订户也超过了20万。今年以来,《诗刊》社与中国诗歌网加快深度融合,《诗刊》社从2018年第7期开始设立“中国诗歌网诗选”固定栏目,推荐网站重点栏目“每日好诗”的精选作品;中国诗歌网也利用新媒体优势,与《诗刊》《星星》《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诗选刊》《草堂》《诗潮》《诗林》《散文诗》《读诗》《汉诗》等诗刊合作,开辟“头条诗人”“主编推荐”两大栏目,通过图文、专题等形式对各大纸刊的重磅内容重新整合,扩大其传播范围和在网络上的影响力;此外,中国诗歌网还与长江文艺出版社联合推出诗歌季度选刊《诗收获》,广受好评。中国诗歌网不断拓宽渠道,与美国华盛顿PATHSHARERSBOOKS合作开展的“汉诗英译”栏目,作品均选自《诗刊》和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作品经翻译后在美国诗歌网站21stCenturyChinesePoetry同步发布,使中国诗歌迅速走向国际,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举措,打通了纸刊与网络出版平台,实现了诗歌国际化传播的新途径。

与会者认为,《诗刊》社与中国诗歌网融媒体建设已初显成效。2017年年底,《诗刊》社协同中国诗歌网推出“新时代歌咏”诗歌征集活动,中国诗歌网采取多媒体滚动推出应征优秀诗歌的形式,首页头条每日发布一首,微博、微信同步推出,及时宣传了十九大精神,短时间内征集到数万首诗歌,《诗刊》推出“新时代诗歌特辑”,中国诗歌网汇总制作“新时代歌咏”网络专题,成为了诗歌融媒体行动的典范。今年10月,《诗刊》在微信公众号、中国诗歌网微信公众号和中国诗歌网官网上同步发出了征集广告词的消息,征集活动通过新媒体渠道的传播,引发了大量关注和广泛参与,短短一周内就征得留言3万多条,成为了一个诗歌现象,《中国艺术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均予以大篇幅报道。这两个案例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融媒体在促进诗歌的传播推广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