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国内外百余位学者北京论道:探寻“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实践途径
近日,由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当代美育、艺术教育的观念与实践”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举办。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来自国内9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俄罗斯、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的130多位学者围绕“美育、艺术教育观念的历史与当代”“当代美育、艺术教育的实践策略”“美育、艺术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功能与实施路径”3个议题,具体分析了当代美育、艺术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借以推动美育、艺术教育的观念变革与实践深化。
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德胜介绍,本次会议旨在围绕美育、艺术教育观念变革及其实践发展展开多层次、多视角讨论,促进学术界对美育问题的多元认识,揭示美育、艺术教育的实践指向,为在新时代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深入探索未来中国美育发展路径提供积极建议。
在人的整体发展历程中,美育不可或缺。美育有助于人们崇尚自然、发展个性。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朱志荣认为,美育通过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培养人们积极健康的审美趣味,陶冶人的心灵,健全人格,从而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我们需要与时俱进,通过学校美育和审美活动互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造就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他说。
贵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封孝伦表示,首先要认识到美育在人类审美活动中处在什么地位,还要认识美育在人类的成长和发展中有怎样的人类学使命。美育实践不是为了培育大量的艺术家,完善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才是美育的真正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郑萼认为,美育、艺术教育只有兼顾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中国与西方,有效激活当下文化建设的现代视角,才能不断探寻“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实践途径。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将其提升到教育方针的高度,大学美育正是高校回应和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教育举措。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叶朗所说,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巨人,不能局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有高远的精神追求,高尚的人格修养,广阔的胸襟和丰富的文学、艺术、哲学、历史学素养。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要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吉象认为,美育与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要教会学生各种艺术技能,还要通过艺术教育真正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的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尤其是要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完美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艺术院团以及美术馆、博物馆、艺术展览馆的作用,真正做到家庭美育、社会美育和学校美育的有机结合,推进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协同创新。”他说。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总目标出发,不断完善和持续深化美育理论建设,将美育实践引入当代人的发展中,不仅凸显了当代美育、艺术教育“历史纵深感与现实针对性”相统一的理论建构需要,也反映了美育、艺术教育满足和完善人自身发展需要的实践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