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贾平凹《山本》等五部作品入选第三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
终评现场
即将过去的2018年,有哪些打动人心的长篇佳作?12月2日下午,由《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社举办的2018第三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终评会议上,经专家评审团决选,贾平凹《山本》作为金榜领衔作品,与肖亦农《穹庐》、王安忆《考工记》、宗璞《北归记》、陈彦《主角》共5部作品登上第三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彭荆风《太阳升起》、梁晓声《人世间》、叶兆言《刻骨铭心》、杜斌《天上有太阳》获得特别推荐奖。评委们普遍认为,今年长篇小说创作收获颇丰,一个鲜明特点是以题材多样的现实书写为主。正如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所说:“今年长篇小说生产力蓬勃活跃,历来提倡的现实主义得到了凸显,我们的文学在与时俱进地书写时代。”作家认识时代与解读时代的能力有所提升,无论艺术表现还是内容架构,都呈现了不同的文学特质,通过对生活的立体刻画,映照出人民与时代的精神风貌。
现场,多位评委都提到《山本》《穹庐》《主角》三部作品。记者观察到,这三部作品内容厚重,无一不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绘卷中勾勒出人物命运沉浮。《山本》从秦岭地区的社会生态切入,讲述了乱世时期的爱情故事,贾平凹以独到体察和历史观,表现了底层民众的生命苦难,寄寓着真切的悲悯情怀。《穹庐》是肖亦农历时十年的潜心创作,作品以清朝与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为背景,讲述了部落斗争与回归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具有浓郁的英雄主义色彩和爱国主义情怀。《主角》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陈彦描绘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历经转型时代,各色人等于历史的起落中跃然纸上。《十月》杂志主编陈东捷表示,几部作品视野开阔,阅读下来能够感受到现实主义文学的坚实力量。
现实题材也有新视角,形式探索无边界
纵观入围的15部作品,评论家孟繁华指出,虽然多以现实主义创作为主,但作家关注的视角与以往相比有所改变。如张平的《重新生活》,官场题材小说却并没有以揭露贪腐为重,描写的是贪官落马后,家人与亲属从光环四射到回归平凡、重新振作的故事。“作家体现了一种新的人文关怀与情感立场,能够通过官场折射到百姓所关心的医疗、教育领域,这正是现实主义的力量所在。”梁晓声的《人世间》通过家庭变迁反应40年来市民生活,包括人的精神面貌与心理状态,也是与往年不同的新角度。王安忆的《考工记》被很多评论家称为“男版《长恨歌》”,带着历史的镜头,聚焦一位上海洋场小开逐渐蜕变成普通劳动者的过程。“作品吸纳其他创作经验的同时,在题材开掘与表现方式上展现出日益丰富的样貌,现实主义创作道路越来越开阔”,孟繁华说。
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评论家李一鸣将现实逻辑、时代逻辑、人学逻辑与艺术创新逻辑归纳为今年长篇小说的几个关键词。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长篇小说在艺术探索上有着新的尝试。《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评价,以散文见长的作家刘亮程的《捎话》语言细腻考究,独具特色;周大新关注老年人的小说《天黑得很慢》透过保姆视角架构整部作品,这些在艺术手法上都很难得。在梁鸿鹰看来,今年长篇小说总体侧重于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同时在其中投射了深刻的个人经验、父辈经验,如《北归记》、陆天明的《幸存者》等,“真正有分量的作品总是能够挖掘人类精神世界深处的幽暗与光芒。”
女性作家引人瞩目,青年作家前景可期
今年长篇小说涌现出不少名家名作,“即便已颇有成就的作家,也并未止于在一贯水平线上滑行”,批评家张莉谈到。《钟山》杂志主编贾梦玮认为“作家依然坚持着文学初心,坚持着自己个性化的文学表达。”《山本》是贾平凹的第16部长篇小说,在孟繁华看来,依旧给读者带来了“正史之余”的惊喜。《北归记》是89岁高龄的作家宗璞“野葫芦引”长篇系列的第四部,叶兆言的《刻骨铭心》与韩少功的《修改过程》也是作家自身在经年文学沉淀上的再次精进。张莉表示,阅读作品时会发现,今年长篇小说在创作技术与质量上有了很大提升,文学性依旧是一部好作品无可置否的基本标准。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5部登上金榜的作品中,女性作家就有两位(宗璞《北归记》、王安忆《考工记》),“女性在叙事手法上确实更加典雅细腻,读者更容易产生共情。”
入围作品中,作家宋尾《完美的七天》令人耳目一新。不同于宏阔历史书写,作品看似是一个探求隐秘的婚恋小说,在逻辑线上层层推进后,会发现每一个普通灵魂后都潜藏着巨大秘密,是对人生的理解,也是对人心的拷问。作为“70后”,宋尾是入围作家中相对年轻的一位,现场有不少评论家表示,青年作家具有敏锐洞察力与对时代的强大感知力,他们的长篇写作不容小觑。
解读长篇小说,要有一颗追求艺术的心
长篇小说年产量近万部,我们在欣喜于蓬勃生产力的同时,也应有所思考:数量如此庞大的长篇小说能否承担起描摹时代的重任?作家为何钟情长篇小说创作?纷繁的叙事文学能否满足大众心理需求?对此评论家张清华强调,要始终从人类精神高度与艺术自觉高度解读长篇小说创作,而不是以认识论的功能和数量多少来看待。文学史上的每一部经典长篇作品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有着典型的人物塑造,讲究的行文结构,不可替代的叙述逻辑以及高尚的精神探索。长篇小说创作是漫长的过程,再过50年,甚至再过100年,今天的作品,作品中的人物是否能够为人所铭记?时间酝酿了经典,也会淘洗出真正优秀的文学宝藏。
《长篇小说选刊》主编付秀莹介绍,“金榜”评选活动的展开,是对一年来长篇小说创作整体状况的深入总结,也是对其发展态势的全面展望。她表示,长篇小说创作的丰厚成果、读者的孜孜以求、专家学者的批评与鼓励,正是《长篇小说选刊》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支持。2019年,《长篇小说选刊》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平等、包容地关注一切以文学的方式表达人生与人性的作品,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对长篇小说创作状况的高度敏感和学术自觉。
长篇小说高峰论坛嘉宾合影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